APP下载

浅析笙曲《林海新歌》的演奏技法

2020-09-2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吐音号子和弦

梁 柱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笙,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是一件独特的乐器,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演奏和音的吹奏乐器。笙是中国古代八音之一,按八音分类法来看,笙属于匏类,并且从殷商甲骨文中关于“和”的记载(大为“芋”,小为“和”)来看,笙的历史最少有三千年之久。笙这个乐器音色甜美,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因此,笙既可以用来独奏,又是民族管弦乐团中不可或缺的“小钢琴”。在当今中国的许多地方戏曲伴奏和民间乐舞中笙均有所涉及和运用。比如在中国著名的“西安鼓乐”“辽南鼓吹”“江苏十番锣鼓”“鲁西南鼓吹”和“山西八音”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一、乐曲第一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引子和别的曲子相比较没有散拍,为了表现村民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聚集起来的场景,特地用了音色浑厚的低音区和音吹奏,加上了笙的打音技巧与三和弦,最后强收,为激烈、欢快的小快板的到来做足了铺垫。

从开头就采用了传统和音与三和弦吹奏,传统和音吹奏在笙的音乐作品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演奏技法。和音,顾名思义就是合起来一起吹奏的音,远在唐朝的时候,音乐演奏者曾用宫、商、角、徵、羽这五个不同的音同时吹奏完成和音,当时的笙也是用这几个音相互配合来完成整个和谐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和音由固定的两三个音组合而成的方法,继续发展出现了五八度和音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音也是在逐步完善,有了改变和良性发展,出现了和弦演奏,是在引进西方和声学和演奏技巧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如谱例一所示,开头为五八度和音。但是接下来的第三小节出现了和弦,这是因为和弦的结构与传统四五八度和音有着较明显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和音对和音的演奏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弱,三和弦加入进来使其乐音甜美动听、珠圆玉润,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与艺术效果,传统和音与西方和声交替使用,使笙这个乐器的和音性隐藏力量得以呈现。

进入了小快板(火热的林场)铿锵有力的节奏加跳跃的附点音符,表现了东北林区的乡亲们坚定有力、热火朝天的干劲。中间出现了经典的劳动号子旋律。

小快板中运动打音较多,吹奏中的打音技巧是由指、舌、气三者互相配合而成的,这是笙的重要演奏技法之一。演奏者正吹奏某一旋律的同时,将主音之外的音,包括与主音在同一八度之内的音以及除了与主音构成小二度关系的音同时按下然后马上抬起来。乐曲的主旋律在吹时有别的音加入进来一起演奏,起了极大的气势烘托效果。所以,用这个技巧吹奏出来的效果都有一种强烈、厚重之感觉,如果用在音头之上会有一个非常有力度的重音头,在演奏者吹奏力度达不到想象重音效果之时,往往会加入打音来加强。因此打音也称为笙演奏技法中最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

小快板之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过去之后是全曲的重头戏——复调技巧来了。笙的复调技巧在笙的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笙的常用演奏技巧之一。

谱例1

如图所示,中声部都运动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旋律贯穿在其中,它其实是旋律的衍化,运用了节奏的不断有周期的反复,来给听众造成一种扩张感,以此来给听众一种过年的热烈、幸福、团圆的美感。把这种技巧用在《林海新歌》之中,旋律的加入紧扣主题且形象贴切,刻画了东北林区同志们不畏艰辛、勇敢创业的英雄形象。

复调完了之后是“油锯声声奏凯歌”,同志们辛苦劳动了一上午,大汗淋漓地终于干完手里的活满载而归。为了凸显和一场景,乐曲运用了乐中低音区结合大切分节奏来烘托渲染,乐曲使用了大量的打音技巧,作曲家为了表示声势浩大的情景和加深给听众的印象,第一次采用和音吹奏的方式加入打音的强吹奏方法先来演奏一遍,然后再用单音来演奏一遍,因此不仅可以使听众印象深刻,还可以起到强弱变化的对比和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大大丰富了乐曲的内涵。

作曲家不仅如此,还运用了欢快轻巧的双吐来表现东北林区同志们的激动喜悦的心情。在这个阶段选用了大量的双吐音与连续切分的节奏型,演奏力度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每两小节双吐之间加入两小节连续切分的节奏型,而且连续切分音的每个音头都要加打音技巧,如此演奏可以充分显示同志们干劲十足、铿锵有力,为新中国添砖加瓦、在所不惜的革命精神。

“在参天大树顺山倒”的最后一小节使用了散拍子下行音阶,演奏时加入花舌技巧并由慢到快演奏,来模仿电锯锯树时候的声音,但是为了达到电锯声音的效果,此时演奏的花舌必须是粗花舌演奏,与平常的花舌演奏略有区别,粗花舌不同于细花舌,在演奏时舌头颤动的面积更大,不只是舌尖、舌头中部也要加入进来,以此来降低花舌震动的频率,同时花舌的力度也会相比细花舌而变强。

二、乐曲中板演奏分析

乐曲的中板篇幅较为短小且调性和风格一改,由原来的G调转入了D调,拍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劳动号子分别是由2/4拍和1/4拍交替演奏来完成,比如我国的《冷了龙头水不来》这种劳动号子也是由拍子变换来完成演唱的,只不过是有2/4拍和3/4拍交替来完成的,这种号子相对来说具有比较规整的特色,使得乐曲中铿锵有力的号子更能给人一种积极性,也使得乐曲的节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过后是一段双吐音加八分音符组合的小节性反复节奏,且伴随着渐快的演奏方式,力度也是在不断加强的。如谱例2。

谱例2

观察谱例3我们可以看出反复完几次之后是四度和音的单吐音,单吐音保持两小节之后,在原音高的基础上加入了历音技巧。

谱例3

历音技巧的演奏是左手中指按着倍高音哆一直保持,左手食指迅速从高音嗦啦嘻的音孔上往回滑过,这样就奏出了如图所示的历音效果,这是上历音。下历音同原来一样,也是按住倍高音哆,左手中指与上历音相反往外划过,就奏出了下历音的效果。

可以看出此时的旋律与前面复调的旋律一样,但是并没有回归主调,因此属于假再现。历音技巧与旋律的重复再现可以把林区工人们满头大汗、热火朝天、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不求回报的干劲推向了顶峰。与此相同的历音技巧在《微山湖船歌》的复调历也有使用。

如此之快的速度由单吐音变为历音演奏的方式,直接引出了全曲的再现段落。

三、乐曲再现段落技巧分析

乐曲的再现段落回归了G调,运用了与前面完全相同的复调形式与旋律,属于完全静止再现的类型,再一次演奏出来,平缓的旋律,加上高音区的回旋节奏型,这样就造成了细水长流、连绵不断的流线型,因此使此时的音乐更加富有歌唱性,而且也有利于加深听众的印象,复调完了之后是一段特别有力的双吐,表现内容为“高举红旗永向前”。

最后之际作曲家使用笙的传统和音、硬双吐技巧奏出了众人加快迈出坚定的步伐,并且将同志们集体创业,口里喊着劳动号子,响彻山谷的动人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的强弱由中强时的三吐音到双吐音时做渐强,四小节之后到达很强的力度之后继续渐强,最后由倚音引出了整首曲子的最强音和最高音,之后用一级音的和音吹奏,气息由强后即弱再强收。作曲家通过对曲子的如此细致地处理,把曲子的“豪放大气”表现得绘声绘色。

综上所述,唐富先生的作品《林海新歌》是一首形象鲜明、作品内容丰富、演奏技巧性较高、风格大气豪放的乐曲,在对传统和笙继续演奏的同时,唐富先生又加入了较为复杂的复调演奏,乐曲丰富的内涵通过笙的好多技巧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吐音号子和弦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开山号子喊山歌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演奏萨克斯管的吐音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