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作品创作分析

2020-09-2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弦乐听者协奏曲

别 克 程 璐

(1.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创作于1786年的作品,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创作阶段,少年时期、萨尔茨堡时期和维也纳时期。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的最主要也是作品最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二百多部作品。在他短暂而又平静的人生中,维也纳时期是他情绪最为丰富的的一段人生。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他人生经历和情感特征的。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很多钢琴协奏曲,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第23和第12钢琴协奏曲。

由于创作年限比较接近,所以他们有着比较紧密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它们的第一乐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安静和谐优美到令人难以忘怀的曲调,尤其是协奏曲23的第一乐章是由快板构成,并没像以往一样采用双簧管来演奏而是用单簧管来述说旋律。在完成第一主题的叙述后,紧接着是一个情绪更为充沛的乐段,然后出现了第二主题群。这是一个比较丰富的主题,也是比较多样的主体构成。特别是在后来的协奏曲中,往往都是由呈示部中钢琴独奏部分进行演奏,足以说明主题的重要性。在钢琴的演奏中,其他乐器与全奏紧紧相随,烘托主题,贯穿整个第一乐章。

一、作品的整体分析

整体欣赏莫扎特的这首作品时,不难发现每个乐章都非常完美地展现出了莫扎特式的主题。安安静静中掌控全局,宠辱不惊中让听者沉浸在他的音乐中。在他的作品中,会经常发现那富于意大利歌剧式的优雅的花腔唱法,他把这种优雅唱法,融入到了钢琴创作中,所以他的钢琴作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比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他的风格并不会像贝多芬那样丰富、善变、激情,也不会像肖邦那样忧郁王子一样的情意绵绵。莫扎特自己独有的风格像不太刺眼的阳光,也像微微轻抚的微风,都是非常让人舒服的一种感受,不会让人不舒服,也不会让人压抑。这种情境弥漫于他的所有音乐,所以,每次听他的音乐都会有平静如水的感受。即使有华彩,也不会让人急促。

但是有的时候,他的创作也会像在《后宫诱逃》和《魔笛》中谱写喜剧时那样,他也会经常性采用一些具有喜剧效果的音乐片段,自娱娱人,这是另一种形式,他的另一种创作风格,就好像是家庭式的“更为乡村化的风格”,更加亲切自然。

对于听众来说,最不能忘怀的就是他那些非常内在、特别舒缓,能够让人心灵纯净的慢板乐章。这些慢板乐章总是弥漫着宁静和神圣的美感。这首《第23钢琴协奏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作品应该是听者想珍藏一辈子的成功作品,在任何情绪下,不论烦躁、开心、忧伤都想要在脑海和耳边出现的作品。阳光般的第一乐章,犹如天籁般的第二乐章和充满愉悦的第三乐章。在整部作品中,他的管乐,弦乐和钢琴配合的毫无挑剔,优雅,和谐,丰富,流畅,那是一段诗话了的人生哲学。莫扎特用这种方法体现出了他独有的音乐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莫扎特一生的财富。即使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尤其是在去世前被病痛折磨,经济上的拮据等等,都没有打消他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他的作品中,不会听到消极的东西,任何时候,他的作品都是在用积极的态度去赞美世界,用这种态度感动所有的人。在聆听他的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可以很清楚明了地感觉到在这些欢乐的音符后永远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也永远都拥有着一个宽厚、博大,不畏苦难,充满希望的胸怀。在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把主奏乐器钢琴与协奏的乐队之间的配合描写得天衣无縫。这也是其他作曲家所无法触及的高度。

二、主题材料的分析

主题材料中悠扬的细腻旋律有着特别迷人的意境,有着莫扎特创作中独特的安静的美。在细腻和安静中,音乐又充满了阳光欢乐明快的氛围,作品中没有丝毫的单调感和忧郁感。在第一主题中,首先是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出主题旋律,小提琴的出现使旋律深入人心,能够非常迅速吸引听者。随后由木管乐器进行重复后,让这个旋律听起来并不枯燥。因为小提琴和木管乐器的音色对比度,让这两段旋律更加让听者印象深刻。钢琴缓缓引入,作为最主要的旋律线,弹奏出经典美妙的第一主题旋律,乐队呈现的经过部再度出现,渲染背景,然后由钢琴集中的音群进行而转到E大调。

第二主题仍然是由钢琴演奏出来,当由乐队进行反复时,钢琴用主题的八度下行音型形式演奏而加入,这段流水式的模仿演奏,使得钢琴的进入非常自然,又不循规蹈矩。小提琴与钢琴好像互相追逐一样,让听者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渐渐被带入积极的兴奋状态,在这种追逐嬉戏后,通过快速音群尾奏的配合和过度而结束呈示部。但这里仍有令人惊讶之处,全奏结尾处的终止式乐句并没有如常规式再次出现,但在最后阶段呈示部中,一种莫名的突然的寂静把一种崭新的美丽的乐思发展出来,仍然在属调,只是不知不觉地将音乐引入发展部。

谱例1

随后,如歌的发展部缓缓登场。继续呈示部中尾奏的饱满。虽然温柔,但是气势并没有削减。仍然是弦乐给出了新主题,伴随着钢琴快速音群跑动穿梭,弦乐变得更加兴奋。三度变奏式的木管演奏随即出现,更加烘托了弦乐和钢琴的默契配合。在这种变化后,谱例1有些新的变化。钢琴演奏出了一段对位音乐,活泼,跳跃,充满生命力。在简短做了一次返回后,如昙花一样,很快消失。

三、创作风格分析

除作品本身的安静之美外,仍然有着许许多多多令人欣喜、兴奋的变化和演奏效果以及令人难忘的音响效果。这也许就是莫扎特不可被超越的安静中的迸发吧。莫扎特有些作品中的华彩曾经因为过于简洁和轻描淡写而受到一些乐评人的批评,他们觉得华彩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莫扎特天才的本质。但莫扎特也许认为对于一个旋律为感情服务的抒情乐章来说,任何过于剑拔弩张的、复杂的气氛都是不合时宜的,都会显得多余并累赘,打扰到清澈的效果。

莫扎特是第一个把“歌唱性”引入钢琴创作的作曲家。他让乐器充满了歌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乐队演奏出来的音乐更加具有人情味。莫扎特那动人心弦的歌唱性,是无人能企及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协奏曲的慢板乐章很好地体现出来。大量的“咏叹调”式的音乐创作使人听后沉迷和陶醉,那迷人的优美旋律,使我们心灵受到洗礼,在他的《第23钢琴协奏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这首协奏曲具有比较不同的“歌唱性”的特点。乐队用弦乐特有的委婉曲折的表现力配合这一起伏委婉的主题,唱出了一支美轮美奂的深情咏叹调。这是弦乐最擅长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与生俱来的,小提琴被称为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能够模仿出很多人的声音、情绪甚至是哭腔。所以,在弦乐的烘托中,整个第一乐章都被优美、典雅的情绪包围着,这种情绪同他所有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渐渐浸入到听者的心灵,深深地与听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第二乐章是一种悠远,让人不忍打扰的意境,好像早晨山中薄薄的雾,树林在雾中,若隐若现。在乐曲的创作中,莫扎特和贝多芬都仅采用了一次升f小调,这是个美好的巧合,是创作大师们独有的默契,这一点是十分有趣的。更为巧合的是这种音乐现象都是针对具有深度情感,让人有无数遐想的忧郁的慢乐章而言的。莫扎特乐章中的这一气氛则更为明显,更为突出。他的和声处理既和谐又丰富,而且充满变化,也同样精致。莫扎特对乐曲慢板乐章的创作是无法被超越的,因为他所独有的气质,也因为他天才般的创作天赋,以及他对和谐的永恒的解释。他永远可以把和谐、惊喜灵动完美的结合起来,这就是莫扎特天才式的蜕变,蜕变为更为完美的创造者。可以完全顾及到演奏者和听众,让两者达到共鸣,让两者都愿意深陷在他的作品中,不想自拔。

莫扎特的柔板中,美丽精细的第一主题在被钢琴清澈干净地演奏完之后,协奏乐队又奏出了另一迷人旋律,与钢琴的演奏形成鲜明对比,令人难以忘怀。在意境上更加宽广,表情上更加丰富,变化上更加自然而然。

谱例2

这种谱写细小中伟大,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柔板中的主题像是一个叹息着的曲调一样,忧郁,安静,让人心灵放松,虽然忧郁,但并不悲伤,莫扎特把这个美丽旋律引向这一乐章优雅的音乐氛围中。柔板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尾声,这个尾声太美了,在钢琴演奏了一系列在弦乐组拨奏之下的广为伸展的持续音后,这些持续音好像是在娓娓道来着一些古老而又悲伤的故事一样,听到这些音符,听者的心的律动好像也和它同步了。小提琴配合钢琴独奏的拨弦,作为背景,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润物细无声似的配合着钢琴,虽然渺小,但仍会有心灵的共鸣,给人忧伤中的希望,引出阳光一样明亮的第三乐章。莫扎特的《第23钢琴协奏曲》是一部非常值得欣赏和推敲的艺术作品,这部作品的表现力尤其丰富,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居于前位。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也很优秀,潺潺流水一样把深深的情感表露无疑,这种优秀的作品值得听者长久留存。

猜你喜欢

弦乐听者协奏曲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劳工(外二首)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