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百万扩招的意义、挑战与对策

2020-09-23刘阳谢盈盈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

刘阳 谢盈盈

[摘要]高职扩招对于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规模的激增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挑战,需求的多样性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人员的复杂性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分类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育训结合新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推进柔性化管理。

[关键词]高职扩招;分类培养;育训结合;柔性化管理

[作者简介]刘阳(1975- ),男,湖南汨罗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谢盈盈(1990-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湖南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9AZY004,课题主持人:刘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7-0020-07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 100万人。”百万扩招政策实施一年来,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质量地完成扩招任务,组织教育教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生源扩招而培养质量不降低的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所需:高职百万扩招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层面: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高职百万扩招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低端产业向高端新兴产业转型时期,产业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2019 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统计,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或者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6,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3.81、2.37、2.14。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作为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扩招工作。扩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我国的人口红利变为人才优势,全面提高人力资本、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社会层面: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兴起以及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产业提高了就业门槛,减少了低端就业岗位供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造成普通技术工人一时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各级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任,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通过扩招,对企业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其他社会人员进行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实招和硬招。近年來,高职院校已基本具备进一步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这为高职百万扩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高职共扩招116万人,已超额完成扩招任务,这对于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稳定就业形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就业是社会的“稳定器”,是最大的民生。高职院校通过扩招,让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重新学习技术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根本性脱贫,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扩招还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高职层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扩招、适龄人口减少等因素,不少省份的高职院校面临较大的生源危机。百万扩招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纳入高职院校生源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源短缺的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但是,百万扩招在提供生源的同时,也对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扩招后,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由原来单一的高中(中职)毕业生变得更加复杂,学生年龄结构不一、个体需求多样、技能水平悬殊、社会经历复杂等特点,都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兼顾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同时,高职院校要在招生方式、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就业服务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扩招后新形势的需要。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来看,高职百万扩招将进一步丰富高职生源的构成,同时更重要的是倒逼学校改革现行教学组织模式,探索育训结合、分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融合,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这些都将对未来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学生层面:拓展个人成长空间的重要渠道

高职院校是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届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6005元,超过六成学生在毕业三年內有过职位晋升,毕业三年内有职位晋升的群体比无职位晋升群体的月收入高1263元。百万扩招政策的出台,降低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农民工、职业农民等群体的入学门槛,高职院校实施更为灵活的学制和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把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现在学习与将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受各类生源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高职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群体有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既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个体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举措。与成长环境安稳、社会经历简单的普通生源相比,扩招生源大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经历过高考“失利”或“失学”的挫折。对他们而言,重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谋得在社会立足的一技之长,不仅能改变其个人的命运,同时也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这些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积累资本,为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成才拓展空间,畅通就业渠道。可以说,扩招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二、现实之困: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规模的激增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挑战

面对急剧增加的生源,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是“谁来教”的问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编制紧张、师资短缺的问题。《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职(专科)院校生师比为17.89∶1。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高等学校中综合、师范、民族类院校,工科、农林类院校和财经、政法类院校的生师比合格标准为18∶1,其他医学、体育和艺术类院校生师比合格标准为16∶1和13∶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生师比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合格标准,而高职扩招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多重挑战。首先是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扩招116万人,按照高职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中最低的生师比18∶1计算,全国高职院校需要增加6.4万余名教师,平均每所院校需增加近50名专任教师,考虑到教师退休自然减员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离职转行等原因,高职院校需要增加更多的专任教师才能满足扩招百万对教师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扩招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其次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匮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二款“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为职业院校引进学历不高但企业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优秀的员工能不能成功引进还是一个疑问。即使能够成功引进,能不能胜任教学又是另一回事。毕竟教育教学不同于企业生产,有生产经验不等于会教学,不等于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与管理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难以把控扩招生源复杂的学情和多样化的需求。最后是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向来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随着扩招后社会生源的增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将进一步凸显,对教师技术技能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目前来看,为满足扩招生源激增对专任教师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是从门到门招聘应届毕业生,这些新进教师入职后需要马上从事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更谈不上提升“双师素质”。因此,如何满足扩招新形势对教师的迫切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需求的多样性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扩招生源类型不同、文化基础差异,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教什么”“怎么教”也就相应地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生源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知识能力基础和需求的多样性上。单纯的生源数量增加可以通过合理调剂教学资源予以克服,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和学习目的的多样化,则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来解决。高职院校要满足扩招后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服务,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例,通用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难以满足社会生源的差异化需求,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特定行业企业的岗位任职能力增加专业化的授课内容及前沿性知识,包括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动态信息。这对各高职院校教研室和相关课程团队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扩招前,高职院校按照高考录取的生源结构,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校内教学为主、以认知规律为序、理论与实践课程板块分明的线性教学体系。但扩招之后,相比应届生源零基础的初学者状态,社会生源中有部分人员从事或接触过相关领域工作,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年龄结构、学历背景、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原来那一套零基础、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很可能面临“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基于多样化的学情,如何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文化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配比,实现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多元化,是扩招后高职院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人员的复杂性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继“教什么”和“怎么教”之后,高职扩招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么管”的问题。扩招生源结构的多元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上进行大幅度调整。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而言,实施严格的、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是当今大多数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管理形式。但对于在年龄、心态上更为成熟的非应届生源而言,单纯的刚性管理方式不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方式是围绕闭环办学模式而形成的,大都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阶段。要适应扩招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就要从封闭转向开放,从管理转向服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不同生源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各类生源课堂之外的日常指导和干预调适,特别是要重视对应届生源与社会生源之间、社会生源内部之间的组织管理、复杂关系的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避免不同群体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在规则范围内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阶段的管理原则之一,但要实现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绝不能“放水”。因此,在确保教学质量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从严管理,尤其是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践操作和能力考核等层面,需要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记录、监控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管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管理的刚柔并济,将管理与人才培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需要高职院校在扩招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并不断改革完善。

二是校企共培共育,提升“双师素质”。校企共培共育是高职院校挖掘教师内部潜力,提高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从外部来看,高职院校要突破校际界线,按照“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文化价值相互契合融通”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区域行业企业为基础,构建“内生合作动力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共同发展保障机制”等,探索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教师培养联合体。从内部来看,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制订教师素质提升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根据各专业教学进度安排,联系相应的企业,明确每学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名单、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考核办法等,让教师在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实践水平的同时,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技术攻关和新项目开发等工作,既了解最新的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又增强教师的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管理服务能力,使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三是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增强教研教改能力。突破传统的教研室管理模式,组建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技艺大师、能工巧匠与海外教师共同组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双师型”多元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团队教师的角色、分工,发挥团队成员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研创能力的优势,根据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职业发展差异化和个性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重点围绕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再造、新形态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开展差异互补、资源共享的团队磨炼,实施模块化、任务式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促进团队教师职业成长,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推进柔性化管理

一是创新教学运行管理,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针对扩招生源,打破传统的固定学期制,重构学分类型,推行选课、免修、免听、间断听课制度,修订学籍管理规定,全面实行以工学交替为特征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弹性学期制。根据学生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按专业建立由必选和自选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明确每学期“课程超市”中各门课程“上架”时间,以学分代替学年,以选课代替排课,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超市”安排,结合工作时间和自我学习能力,自主提出申请,选择修习课程。适应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要求,畅通学分互认通道,积极参与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配合1+X证书制度实施,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对于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企业工作成果、相关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等已积累的学习成果,在通过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认定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并将其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顶岗实习、校外技能学习、社会经验累积等均作为学分认定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分积累、互认和学习成果认定转化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形成宽进严出、激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学运行机制。

二是创新人本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扩招生源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不同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他们离开学校的时间较长,社会习气较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他们加强教育管理与学业指导,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配备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引导他们正视学生身份,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政教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对其加强创新创业的指导,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设融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要为其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运营、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在市场融资、场地租赁、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提高其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与转化率。通过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畅通他们的成长成才通道。

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推行大数据服务。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大力建设物联网,扩大智能化终端的布局,推进各类智慧化场景的集成与整合,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智慧化融合,为师生打造一个业务覆盖面全、办理高效、应用便捷的移动化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智慧化、一体化的学习、工作、生活、科研新生态;建立大数据中心,依托大数据管理、信息门户、网上办事大厅等平台,集成业务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数据实时、源头采集,实现业务一站式办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以质量为目标,深度挖掘教育教学数据,为学校准确把握扩招生源培养质量,确保培养标准不降低提供保障;以真实可靠的数据,助力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实时互动立体化、资源供应精准化,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

总之,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建立灵活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高职院校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9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9(11):23-25.

[2]高靓.为经济发展蓄力 为改善民生赋能——高职百万扩招实施一周年纪实[N].中国教育报,2020-05-19(1).

[3]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7-24)[2020-05-1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6]刘阳,高树平.新时代1+X 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19(23):12-17.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
陕西高职院校招生政策的综合评价研究
职业教育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性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需把握好的五个问题刍议
高职扩招对中职教育重新定位的思考
高职扩招要坚守底线更要敢于创新
刍议扩招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扩招100万下高职数学教学的研究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