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0-09-23姜彤彤

关键词:挂号服务质量门诊

姜彤彤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其收治的患者数量极大、病情非常复杂,而医院门诊工作质量同时又展现了该医院的医疗质量与诊疗水平,若是门诊服务水平较低,那么便会降低人们对医院的服务满意度[1]。尽管近年来国家卫生保障制度愈加地完善,医疗改革也在不断创新,甚至服务理念也愈加人文化,就医环境也越来越温馨化,患者的就医更加便捷、安全、有效、明确,但患者依然可能出现“折返跑”或“三长一短”等问题[2]。现阶段,医院需要努力优化门诊的导医服务流程,给患者就诊提供便捷的服务。本文抽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就医的患者各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应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就医的患者各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男/女:20例/20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43.77±12.38)年。研究组:男/女:21例/19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43.79±12.34)日。两组之间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导医流程,在患者入院后先对其病情进行了解,基于患者疾病类型为其安排相应的科室进行就诊,并告知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信息与检查内容。若患者病情危重,则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研究组则采取PDCA管理,分析影响门诊导医服务质量的因素,绘制“鱼骨图”,针对性制定计划。见图1。

图1

1.2.1P(计划)

①增加医生工作站,补充更新与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有关的内容;②规范门诊药品处方的开具,定期更新药房中各类常用药的库存信息;③积极培训临床医生,使其学会如何使用门诊医生工作站;④优化预约方式,和超声科、体检中心做好衔接工作;⑤健全内部支付系统,建立第三方支付确认系统;⑥增加专用窗口,以供预约挂号使用;⑦优化叫号系统并给予定期维护,确保其运行稳定,保证预约挂号者可以优先就诊;⑧对预约挂号的微信小程序进行定期维护,以免挂号者使用自己的信息为患者(非挂号者)挂号;⑨对自助挂号、交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医保升级后确保系统完成对接;⑩在为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检查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2.2 D(执行)

①与信息管理部门联系,及时增减修改门诊医生工作站关于静脉输液、处方开具、药品库存的相关;②在门诊医生工作站更新后,积极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③做好与体检中心和超声科的衔接,确保检查、预约等相关事宜实时信息共享,以免预约患者到院后还需要二次预约;④检验、检查科室也需要建立第三方支付确认系统,可统一进行,也可以分批次建立;⑤门诊二楼是预约中心,预约挂号的窗口在一楼,一些预约患者需要先去二楼取号,再去一楼挂号,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和门诊收费处协商,在预约中心和预约挂号的专用窗口安排在同一楼层;⑥定期更新和维护叫号系统,最长每季度,最短每个月。⑦更新门诊中的自助设备,更新与医保系统的对接;⑧由信息处加强建设使患者可以利用门诊系统后台,快速准确找到门诊检验申请单提示的科室位置,以免患者“折返跑”。

1.2.3 C(检查)

①门诊加大对检验单、处方的抽查,严格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②在体检中心和超声科中应用预约诊疗系统,一段时间后召开会议,总结存在的问题;③不定期进行患者预约挂号的模拟演练,测试叫号系统是否优先让预约系统就诊;④不定期现场抽查预约专用窗口的排队情况。

1.2.4 A(处理)

①确认预约挂号有效;②确认预约挂号处无排队现象;③确认叫号系统令预约挂号者优先确诊;④确认静脉输液收费正开展;⑤确认第三方支付可以正常运行;⑥确认患者可以利用后台快速准确找到相应的科室。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门诊导医服务质量评分与就诊患者满意度。其中门诊导医服务质量的评估涉及三个项目:①导医服务质量评分;②分诊护理质量评分;③护理行为质量。三项均以10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则门诊导医服务质量越高[3]。就诊患者满意度取决于门诊拟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就诊患者对获得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1~85分为比较满意,86~100分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以(±s)与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使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门诊导医服务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导医服务质量评分、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行为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门诊导医服务质量评分的组间对比(±s)

表1 门诊导医服务质量评分的组间对比(±s)

分组 导医服务质量评分(分)分诊护理质量评分(分)护理行为质量评分(分)研究组(n=40) 97.66±1.86 98.87±2.01 98.66±2.43对照组(n=40) 87.44±1.76 88.87±1.03 88.64±1.49 t 25.242 28.003 22.232 P 0.000 0.000 0.000

2.2 就诊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的就诊患者满意度为100%,比对照组的85%高得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就诊患者满意度的组间对比[n(%)]

3 讨 论

门诊是医院救治患者最主要的窗口,其主要工作内容便是为大量的患者提供导诊服务,以缩短其等待的时间,但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流动性大,常规导诊流程很难提高门诊导医效率,这会使患者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引发医患、护患纠纷[5]。本文中研究组采取了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其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是个阶段,其为门诊导医工作进行了条理清晰的管理,先制定了工作计划,随后给予具体的落实,再对落实状况进行了检查,最终将成功的结果纳入到标准中去,不成功的则给予改正并付诸于下一个循环中去解决,通过这种管理方法其可以确保门诊导医工作遵循科学的程度,所有活动都得到全面的质量管理[6-8]。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导医服务质量评分、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行为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就诊患者满意度为100%,比对照组的85%高得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和就医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4 结 语

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门诊导医的服务质量与就医患者的满意度,医院应积极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以提高门诊工作质量,给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挂号服务质量门诊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门诊支付之变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移动『黄牛』
China-U.S.Relations:an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ging New-ty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移动“黄牛”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