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DS-2/BDS-3联合处理的北斗超快速钟差预报优化策略

2020-09-23马昌忠王潜心闵扬海王泽杰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年5期
关键词:钟差残差精度

马昌忠,王潜心,胡 超,闵扬海,王泽杰

(1.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 221116)

0 引言

目前,国际GNSS监测与评估系统(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iGMAS)发布的超快速钟差产品中,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观测和预报部分精度分别约为0.60ns和6.00ns,远远不能满足实时cm级应用需求[1]。因此,在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产品可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BDS超快速卫星钟差产品质量,尤其是预报钟差精度。

当前,针对卫星钟差预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卫星钟差序列预处理策略[2-4];2)预报模型精化处理[5-7];3)环境因素对钟差建模的影响分析[8-9]。此外,在钟差预报算法和策略研究中,学者主要关注钟差序列长期预报模型研究,如扩展状态模型[10]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报[11];多个短周期项叠加预报,如改进的迭代法以及基于恒星日滤波的单天内钟差变化量预报等[5]。通常卫星钟差预报模型采用趋势项(多项式)与周期项表示[5,12]。同时,毛亚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预报策略[13],即考虑星间相关性对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BDS-2钟差预报精度。

然而,BDS超快速钟差建模中广泛采用组合趋势项与周期项的函数模型[2,14],主要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相关研究为参考。此外,黄观文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DS超快速钟差预报策略,其中非线性项通过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进行建模处理[1]。陈金平等评估了基于星间链路观测数据的BDS-3试验星钟差预报特性[15]。此外,研究表明BDS-3配备的星载原子钟频率稳定性较BDS-2提升了1个量级以上。胡超等通过引入星间相关性[16],联合预报了BDS-2和BDS-3超快速产品,并评估了星间相关性对超快速钟差预报产品精度的影响[17];基于1个月的实验数据表明,引入星间相关性可实现BDS-2和BDS-3卫星18h预报钟差精度分别提高30.7%~47.3%和49.9%~59.3%。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北斗超快速预报钟差产品质量,后续研究中有必要对BDS-2和BDS-3钟差联合处理中的相关性系数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与处理。

与当前广泛使用的钟差预报模型[1,13]相比,北斗卫星钟差建模中,模型参数估计存在2个主要问题需要优化:1)建模过程中,通常将趋势项与周期项分为两部分进行独立处理,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未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16];2)在建模中,只考虑显著周期项(如BDS-2 2个周期、BDS-3 3个周期)[17],将导致模型残差无法建模。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且可靠的北斗钟差预报模型,需要对BDS钟差建模策略进行优化处理,如精化钟差模型项以及模型系数等。本文将利用一步求解策略,实现北斗各卫星钟差模型的统一估计;同时在一步模型参数估计中,对预报模型的精度、参数数目和参数类型(周期项和趋势项个数)进行权衡;为获得最优钟差模型,模型参数估计中借助机器学习中稀疏建模的思想进行优化处理[18]。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钟差预报模型建模策略的缺点,采用BDS-2/BDS-3钟差序列联合处理的方法,优化北斗超快速卫星钟差产品。首先,基于稀疏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模型选择方法,对传统的钟差预报两步策略进行改进;其次,设计了一种BDS-2/BDS-3联合处理策略,以充分利用BDS-2与BDS-3星间相关性实现参数解算增强;然后,考虑预报模型残差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利用半变异函数构建经验模型,精化北斗钟差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大量实验对本文的优化策略进行验证。

1 北斗超快速钟差预报优化策略

1.1 BDS-2/BDS-3联合处理模型

在对北斗原始钟差序列进行严格预处理的基础上,如粗差探测与修复和降噪等[16],可将超快速解算钟差序列设为L,则钟差模型可表示为[1,13,16]

(1)

式中,ti和k分别表示第ti个历元时间和第k颗卫星;a0、a1和a2为趋势项(多项式)系数;n为周期项总数,j为第j个周期;Aj、Bj和Tj表示周期项振幅及其相应周期大小;ε(ti)表示模型残差项。

式(1)中,周期项通常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计算得到。因此,根据得到的周期项,相应的钟差模型误差方程可表示为

(2)

式中,Lk为钟差减去周期项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传统钟差序列建模策略中[16-17],解算钟差模型参数(趋势项与周期项)分为2个独立处理过程分别进行平差估计;理论上单个模型的所有参数需经统一解算得到。同时,由于星载原子钟的特性存在差异,所有钟差模型参数的个数和类型不可能表示为统一形式;因此,为获得更精确的钟差模型,有必要细化北斗钟差模型参数。

首先,一步估计式(2)中所有模型参数。为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解算所有卫星多项式参数,假设有b颗卫星、s个历元,式(1)矩阵形式为

(3)

(4)

式(4)中,权矩阵P(t1)可表示为

(5)

rkb=

(6)

在钟差模型参数估计中,有必要对权阵进行调整,以提高预报模型的精度,本文在权阵中引入时间变量,即

(7)

式中,Δt表示相邻历元的时间间隔。式(2)~式(7),即为基于BDS-2/BDS-3星间相关性的北斗钟差预报模型一步建模策略。

1.2 基于稀疏建模的钟差模型估计

在1.1节的基础上,钟差模型参数估计考虑了卫星间相关性,间接地优化了模型参数求解过程。然而,参数估计中仍存在2个关键问题会导致待估参数无法获得最优解:1)由于建模中观测值(钟差序列)有限和模型过度拟合等因素影响,模型参数的稳定性和精度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2)不同类型星载原子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钟差模型)[19],无法基于统一的模型进行描述(相同的待估参数)。为提高钟差建模精度与稳定性,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北斗卫星钟差建模策略。

本节利用机器学习中稀疏建模的思想进行钟差模型精确构建。理论上,引入所有的自变量进行建模处理可有效提高建模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模型复杂性并导致过度拟合。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模型的可靠性与预报精度,必须考虑模型自变量的合理选取,即模型选择(或变量选择)[20-21]。通常,模型选择只能在有限的备选模型范围内进行,而稀疏建模可以有效地选择建模数据与自变量(模型项),从而实现模型预报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提升。为对北斗钟差序列进行稀疏建模处理,本文采用Tibshirani提出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22]。在Lasso算法中,通过最小化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损失函数,对回归系数绝对值施加约束,实现了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同步进行。根据Lasso算法原理,可实现对部分变量进行压缩和消除;Lasso算法的具体实现是通过L1范数的最小二乘法,即

(8)

(9)

式中,λ为正则化系数。等式右边相当于模型残差平方和与正则化函数的组合;区别于Tikhonov正则化的L2范数,L1正则化范数通过自动模型选择达到稀疏性的同时,不失函数模型的凸性(产生少量特征)。为求解式(9),可通过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Lasso问题的数值解[23],即式(9)可表示为

(10)

(11)

式中,U(m)是权阵(对角阵),其元素根据第m-1次迭代解确定。因此

(12)

通过矩阵求逆公式,式(12)的解为

(13)

1.3 基于半变异函数的模型残差处理

通过上述基于稀疏建模思想的一步求解钟差模型参数,可较好地实现北斗钟差预报模型构建。但是受模型残差以及随机噪声影响,建模过程中需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深入分析。前期研究中,针对预报模型残差序列提出了几种改进的处理策略[1,13];此外,学者组合了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和BPNN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超快速钟差预报中[14,17];但缺少卫星钟差精度的相关信息(方差-协方差阵),残差序列建模及其预报难以达到预期精度[17]。本文从钟差序列特点的角度考虑,即所有卫星建模残差序列不可避免地呈现时空相关性;因此,为充分挖掘BDS-2与BDS-3钟差序列各卫星潜在的时空特性,本节提出了利用半变异函数进行残差序列优化处理。有关半变异函数的更多细节已在相关研究中进行了详细讨论与总结[17,24-25]。

在实际建模处理中,通常使用改进的残差半变异函数模型[19,24]

(14)

2γ(ti,tl)=2(C(0)-C(ti-tl))

(15)

式中,C表示参数协变差运算。C(tl-ti)可以通过式(16)计算得到

C(ti-tl)=Cov(ε(ti),ε(tl))

(16)

其中,Cov表示协方差运算;模型残差的时间相关性将由半变异函数进行数值量化。

在得到每颗卫星量化的残差序列时间相关性之后,可拟合出经验半变异函数模型,如球形和指数型等。基于得到的经验半变异函数模型(如式(17)与式(18)),当h→∞时,2γ(h)→2C(0);由式(15)可知,协变差C(h)可由经验函数模型确定。因此,在式(16)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构造参数估计的权阵,并将其代入式(3)中,从而实现模型系数估计的精化处理。

综上,本文从星间相关性、稀疏建模以及半变异函数等3个方面对北斗超快速预报钟差模型进行了精化处理。首先,基于稀疏建模对钟差模型参数进行一步估计,实现了模型的自动选择,并改进了传统钟差分步建模策略;其次,考虑BDS-3星载原子钟具有更强性能,通过提取星间相关性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解算增强;最后,针对模型残差序列,利用半变异函数对参数估计随机模型进行了精化处理。

2 BDS-2/BDS-3卫星钟差预报实验分析

本节将对改进的BDS-2/BDS-3卫星超快速钟差联合预报策略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前,首先基于连续1个月(2019年第41~70天)的BDS-2和BDS-3观测数据进行超快速联合定轨实验,得到了解算的超快速卫星钟差产品。钟差预报实验中,根据本文提出的改进策略,将实验分为3组,分别从星间相关性、稀疏建模和半变异函数模型的角度对钟差预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考虑到北斗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s,GEO)卫星钟差精度较低的特点,在实验中剔除了相应部分。

第1组实验中包括4个对比方案,验证了基于稀疏建模的钟差序列一步建模策略:

方案1:基于趋势项和周期项,建立钟差预报模型,该方案中,趋势项系数通过拟合钟差序列得到,而周期项则通过残差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确定;

方案2:与方案1类似,其中BDS-2卫星周期项参考黄观文等[1]以及毛亚等[13]的研究结论,BDS-3则利用3个主要周期项建立钟差预报模型;

方案3:与方案1和方案2相比,将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的所有周期项加入钟差序列建模中;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采用Lasso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一步估计,以验证稀疏建模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四种方案分别进行了1天弧长的BDS钟差预报实验,并以武汉大学iGMAS分析中心发布的BDS快速钟差为参考进行精度分析。各方案中BDS-2与BDS-3卫星的钟差建模残差以及相应预报精度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上述4套对比实验方案可知:1)BDS-3卫星钟差建模残差明显小于BDS-2卫星,间接说明了BDS-3星载原子钟性能优于BDS-2;2)方案1与方案2的拟合残差近似相等,而方案3中利用所有周期项建模得到的模型残差最小;3)基于图2中钟差预报精度的统计结果,对BDS-2而言,方案3较传统方法(方案1与方案2)预报精度有所提高,且方案4(一步建模)略优于方案3(除C13外);对于BDS-3卫星,方案3一步估计所得到的预报精度有所降低,但在稀疏建模之后(方案4),在方案1与方案2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实现了预报精度的提高。

图1 年积日41天(2019)不同北斗卫星钟差拟合残差Fig.1 Fitting residuals of BDS clock offsets for different satellites on DOY 41

图2 四种方案连续30天北斗钟差预报精度(18h)平均值Fig.2 Average daily RMS values of BDS predicted clock offsets for different satellites in 30-day experiments with four schemes (18 hours)

第2组实验包括2个对比方案,验证了引入星间相关性求解模型参数的可行性:

方案5:类似方案1,但在模型参数求解中加入了星间相关性系数,该方案具体实验细节可参考作者前期研究成果[16-17];

方案6:同样地,在方案4的基础上,将获取的星间相关性系数加入卫星钟差模型参数估计中。

图3所示为连续10天C14与C24卫星预报钟差的精度;表1则给出了1个月钟差精度平均值(18h)及其精度提升率。实验结果表明,星间相关性可显著改善北斗卫星预报钟差精度;且与传统建模方法(方案1)相比,BDS-2与BDS-3卫星钟差预报精度分别提升了32.9%和16.9%;而方案4考虑了星间相关性后,BDS-2与BDS-3卫星钟差18h预报精度分别提升了27.2%与28.6%。

图3 不同方案连续10天钟差预报精度Fig.3 Prediction accuracy of clock offsets in 10 consecutive days for different schemes

表1 不同方案北斗卫星钟差预报精度(ns)及其提升率(18h)

通过上述引入星间相关性与稀疏建模处理后,模型残差中仍包含了钟差序列的有效成分,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斗钟差预报的精度。第3组实验主要分析了本文提出的超快速钟差预报策略的正确性,并验证了利用半变异函数精化模型参数估计的随机模型的可行性。在钟差预报实验前,首先基于方案4中的模型残差序列进行时空相关性估计,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虚线表示基于1个月残差序列计算的实验半变异函数值;其次,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即半变异函数模型,实验中选择球面模型进行残差半变异函数模型构建,即如式(17)与(18)所示

γ(h)BDS-2=

(17)

γ(h)BDS-3=

(18)

图4 BDS-2和BDS-3方案4钟差残差序列半变异函数Fig.4 Variogram from the satellite clock offsets residuals of scheme 4 for BDS-2 and BDS-3 satellites

方案7:基于BDS-2与BDS-3联合超快速钟差序列,考虑星间相关性,通过方案1进行钟差预报;

方案8:基于BDS-2与BDS-3联合超快速钟差序列,考虑星间相关性,通过方案2进行钟差预报;

方案9:基于BDS-2与BDS-3联合超快速钟差产品,通过方案6进行钟差预报,每个预报弧段长度为18h,并利用BPNN算法对模型残差进行处理与预报,最后将两部分预报钟差序列合并;

方案10:类似于方案9,针对模型残差部分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报处理;

方案11:基于方案6,采用PLS+BPNN策略对模型残差进行建模与预报处理[24];

方案12:基于方案6,采用经验半变异函数模型计算的模型残差协方差阵对式(4)中的权阵非对角线元素进行更新处理,同时采用PLS+BPNN策略对模型残差进行建模与预报处理。

为对本文提出的改进的钟差预报模型进行全面分析,将实验中12个预报方案结果与WHU的快速钟差产品进行对比。为讨论不同方案的钟差预报精度,图5中选取了6套方案中C14与C24卫星对比分析建模残差的差异,通过模型残差可明显发现方案11的建模效果最优。

图5 基于2019年第41天的C14和C24不同方案模型残差Fig.5 Model residuals of different schemes based on DOY 41, 2019 for C14 and C24 satellites

同时,为具体说明方案7~12中不同实验的钟差预报精度,表2给出了不同方案下钟差预报精度平均值。由于超快速钟差产品以3h时延和6h间隔进行更新发布[16],因此,钟差预报结果中仅分析了1天内18h的钟差预报精度。

表2 基于传统方法、星间相关性和Lasso算法的18h超快钟差预报精度(ns)及不同方案提升率

基于图5与表2中各方案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1)与方案2相比,考虑BDS-2/BDS-3卫星钟差相关性对模型残差的影响不明显;2)基于广泛使用的周期项选取方法进行钟差建模,将导致BDS-2与BDS-3预报钟差精度分别下降4.3%和21.1%;3)通过灰色模型对模型残差进行处理,BDS-2与BDS-3钟差预报精度分别提高了23.3%与16.9%。需要说明的是,方案8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建模优化处理,需对其模型残差进行补偿。因此,实验中设置了基于BPNN和PLS+BPNN算法的钟差残差序列预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PLS+BPNN策略可实现模型残差较传统BPNN算法建模降低0.5%和6.2%。同时,由于模型残差序列中存在时空相关性,在系数估计中引入半变异函数对权阵进行精化处理,方案12较方案11可进一步实现BDS-2与BDS-3预报钟差精度分别提升8.0%与11.1%。

3 结论

本文基于前期研究,对BDS-2/BDS-3联合超快速钟差预报策略进行了优化处理,并通过3组共12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可以得出:

1)由于传统钟差模型的两步求解过程存在精度损失现象,提出了一步估计模型参数(趋势项和周期项)的策略;并引入机器学习中的稀疏建模方法对钟差模型参数进行自动筛选;基于钟差预报结果可知,一步建模策略可略微提升钟差预报精度。

2)考虑到BDS卫星(BDS-2与BDS-3)的差异及星载原子钟的特点,文中将星间相关性作为一种间接方法增强模型系数求解;结果表明,基于一步建模策略,通过引入BDS-2与BDS-3星间相关性,可实现BDS-2与BDS-3卫星18h钟差预报精度分别提升27.2%与28.6%;

3)在建立钟差预报模型时,基于钟差残差序列,构造经验半变异函数模型提取残差序列中的时间相关性,并将其纳入模型系数估计的权阵更新中。与已有文献提出的方法相比[6,24],该策略可进一步实现BDS-2与BDS-3卫星钟差预报精度分别提升8.0%和11.1%。

综上,本文提出的BDS-2/BDS-3联合超快速卫星钟差预报策略可改善分析中心北斗钟差产品的精度。但是,本文改进后的策略只基于1个月的实验进行测试分析,因此,针对BDS-2/BDS-3联合超快速卫星钟差预报策略的可用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猜你喜欢

钟差残差精度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导航卫星钟差预报
区域实时双系统精密卫星钟差估计及PPP精度分析
基于不同快速星历的GAMIT解算精度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BDS钟差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基于残差-注意力和LSTM的心律失常心拍分类方法研究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深度卷积的残差三生网络研究与应用
GNSS卫星钟差估计与结果分析
以工匠精神凸显“中国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