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2020-09-21李俊毅孔赏马虎升马潇苒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综述

李俊毅 孔赏 马虎升 马潇苒

【摘 要】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样,疗效确切。通过整理分析2013年至2019年报道的关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从传统针刺疗法、传统与现代结合针灸疗法及针灸特色疗法等方面,阐述毫针针刺、热敏灸、温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腹针、浮针、平衡针、圆利针、火针、刺络放血等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LDH导致的下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以及自主神经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LDH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跌打损伤、慢性劳损而发病。针灸治疗LDH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为治疗LDH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案。本文从传统针刺疗法、传统与现代结合针灸疗法及针灸特色疗法等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LDH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传统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经止痛的作用。针刺治疗LDH能够抗炎镇痛,缓解肌肉痉挛,消除水肿,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1 毫针针刺 针刺治疗LDH时以膀胱经为主,常用穴位有腰阳关、阿是穴、关元俞、委中、承山、环跳、肾俞、大肠俞、昆仑、环跳、夹脊穴等;选穴部位以腰骶部、下肢腧穴为主,注重远近配穴,兼顾表里,强调与病变部位相结合[1]。赵莉等[2]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原络配穴法,选取足三阴经的原穴太冲、太溪、太白穴,配合足三阳经的络穴光明、飞扬、丰隆穴;对照组常规选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配合循经取穴;2组均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 < 0.01)。说明与原络配穴相比常规选穴能更好地缓解疼痛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冯立来等[3]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疼痛以骶髂部、髋部为主选胆经腧穴足临泣;大腿、小腿前内侧疼痛选取脾经太白穴;疼痛放射至会阴部、大腿内侧、小腿内侧选取肝经太冲穴;大腿、小腿后外侧取膀胱经输穴束骨;LDH所致的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多因气血亏虚,选取阳明经陷谷穴、肝经原穴太冲、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补益气血。此外,体位对针灸治疗LDH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针灸治疗LDH时一般认为俯卧位椎间隙较宽,肌肉松弛,椎间盘压迫较轻[4],穴位充分暴露,便于施针,其疗效优于侧卧位;也有研究发现,于颈部、腰部垫枕侧卧位的改良,能有效防止脊柱屈曲旋转,利于椎旁软组织放松,对一些俯卧位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收效显著[5]。针灸治疗LDH的选穴考究,临床中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体位治疗。

1.2 灸法治疗

1.2.1 热敏灸 热敏灸是选择热敏感的腧穴行灸法治疗,是灸法的特殊治疗方法,相比非热敏腧穴,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能更好地激发经络传感,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血的目的[6]。热敏灸法在治疗LDH引起的疼痛和腰椎功能活动改善方面疗效显著。吉媛红等[7]将18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悬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疼痛评分(M-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吕士琦[8]将18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VAS评分及疼痛强度评价(P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徐小生等[9]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骨盆牵引后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骨盆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 < 0.05)。

1.2.2 温针灸 温针灸法使艾柱燃烧的热量通过针身渗透至局部,既能发挥针刺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又借助艾灸之力温阳散寒、活血行气。温针灸能抑制P物质等致痛因子合成,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加快炎性物质消散,促使水肿消退。陈静[10]将10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温针灸于腰夹脊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及膀胱俞穴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P < 0.05)。孙恒聪[11]将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 < 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腰椎活动改善也更显著(P < 0.05)。宋明霞等[12]针刺后分别采用温针灸及电针治疗LDH患者,每组60例。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温针灸与电针治疗LDH均能取得較好疗效,两者疗效差别不显著。

2 传统与现代结合针灸疗法

2.1 小针刀 针刀疗法治疗LDH可以充分发挥针刀的切割作用,深入到深层组织有效松解粘连组织,对局部肌群进行松解和减压,促使机体恢复力学平衡,疗效更加迅速、持久,其强大的疏通作用在治疗一些顽固性LDH患者中收效显著[13]。张学武[14]将63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组的80.6%(P < 0.05)。刘忠毅[15]将19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在患者腰背部压痛点垂直进针,松解剥离粘连组织;对照组采用牵引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丁德光等[16]采用针灸综合治疗LDH患者287例,43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加用针刀松解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表明针刀对于针灸治疗短期疗效欠佳的患者能取得理想效果。

2.2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不仅能够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也能迅速作用于局部,发挥药物效应,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林霞等[17]将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选取夹脊穴、肾俞穴、阿是穴,注射生理盐水与复方三维B(Ⅱ)混合液1 mL,3 d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85.3%(P < 0.05)。高志成等[18]采用巨钩针对腰三穴进行钩治,在排出瘀血的针孔内用红花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每次注射1 mL,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IL-6及一氧化氮(N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1)。

3 特色针灸疗法

3.1 腹 针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以刺激神阙为核心的调控系统,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腹部施术能够调理脏腑经络、补益气血、通经止痛。张亚洲等[19]采用腹针选取水分、气海、关元治疗LDH患者,急性加人中、印堂,陈旧性加气穴,腰痛为重加外陵、四满、气穴,兼有坐骨神经痛加外陵、气旁、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赵红义等[20]采用薄氏腹针治疗LDH患者,选取关元、中脘、大横、外陵、下风湿点,直刺4~6 cm,行捻转补泻手法,补关元、中脘,泻外陵、下风湿点,对大横穴平补平泻。腹针在腹部施术,经络集中,选穴较少,从整体出发,从阴引阳,标本兼治。

3.2 浮 针 浮针是符中华教授在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发明的针刺方法,由垂直进针变为皮下扫散,作用于皮下结缔组织,对皮部及筋经施以一定的刺激,进针部位少,痛苦小,在缓解疼痛方面应用广泛。黄郑昆[21]采用一次性浮针工具,在压痛点6~8 cm处确定进针部位,以15°~25°角进针,针尖定于痛点标记处1~2 cm,以进针点为支点做扇形扫散运动,之后抽出针芯将硅胶软管留于皮下24 h,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100例LDH患者,结果痊愈37例,显效42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96%。黄赛芝[22]将101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4.00%(P < 0.05)。袁星星等[23]将10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研究者认为,找出压痛点和扫散动作是浮针操作的关键要点,在机化条索处行扫散动作能缓解肌肉紧张,松解粘连。由此看来,浮针作为一种特色针刺疗法,通过特殊扫散手法治疗,能有效缓解LDH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3.3 平衡针 平衡针法通过刺激外周神经靶点,诱导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与修复,产生应激性调整,抑制疼痛的传导与释放,使机体自我修复,达到相应的平衡。马志红等[24]设置平衡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治疗LDH对比疗效,平衡针组选取腰痛穴(印堂上1.5寸)、大肠俞、腰阳关、肾俞、环跳等穴平刺,强刺激3~5 s后即可出针。结果显示,平衡针刺组总有效率及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 < 0.05)。王娟等[25]将1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取平衡针特定穴位腰痛穴治疗,左侧腰痛针刺方向朝右,右侧腰痛方向朝左,正中疼痛针刺方向朝下,每日1次,治疗15 d;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82.5%(P < 0.05)。平衡针法是王久远教授结合传统针灸与西医学创立的针刺方法,具有选穴少、痛苦小、不留针、见效快等优点。应用平衡针疗法针刺腰痛穴、头痛穴等特定穴位能够迅速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疼痛,相比传统针刺而言,不仅具有即时效果,也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26-27]。

3.4 圆利针 圆利针是古代九针中的一种,圆利针疗法是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述“圆利针”为基础,与现代临床结合形成的一种特色针灸疗法,针体较粗,以肌肉的起止点及肌腹點为针刺点,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结节。黄艾等[28]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针刺腰肌拮抗肌群竖脊肌及腰大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1个疗程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37),2个疗程后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 = 0.259)。张琳等[29]将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选取相同的穴位,观察组采用圆利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在选取同样穴位且疗程相当的情况下,采用圆利针治疗效果更优。圆利针针体较粗,刺入机体会对肌肉、韧带及筋膜产生挤压,对肌细胞重新整合,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对组织的松解力度大于普通毫针,对于局部疼痛麻木及瘢痕粘连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30]。

3.5 火 针 火针是特殊针法的一种,能借助热力疏导经络气血,祛除寒湿,温通补肾,激发人体阳气,祛除病理产物[31]。火针常采用“以痛为腧”的选穴方法,刺激大于毫针,在治疗疼痛方面优势明显[32]。贺氏三通法对于风寒湿痹型LDH采用“微通法”联合“温通法”,以毫针针刺为“微通法”,以火针及艾灸为“温通法”,从而温经助阳、祛风除痹[33]。孙绍卫等[34]在行小针刀治疗后联合火针,选取夹脊穴及阿是穴,将中粗火针加热至通红发白后刺入3~5 mm,迅速出针,各穴交替治疗,每周2次,对改善LDH症状效果显著。胡美新[35]将10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选取肾俞、腰俞、腰阳关、大肠俞、白环俞等穴位治疗,隔日1次,治疗7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优于对照组的82.69%(P < 0.05)。火针能直接作用于疼痛反应点,以热力缓解局部水肿、充血,较粗的针身能强化刺激,尤其对寒湿型LDH疗效更佳。

3.6 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通过对局部放血,能够迅速促进瘀血排出,加快气血运行,对经络阻滞导致局部有“青筋”“暗影”的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36]。林海瑞等[37]采用针刺配合放血及耳穴治疗LDH,放血穴位选取L3~5棘突下、阿是穴、委中、阳陵泉,结果放血疗法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经脉通而不痛。陈水金等[38]将8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温针灸基础上采用拍打委中穴刺络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IL-6含量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

4 小 结

针灸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多样,适用于多种证型,不良反应小,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疗法使用。然而,针灸治疗LDH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疗效评价不统一,影响研究结果的信服力。②关于针灸治疗的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各家学说难以得到科学验证。③多种疗法联合应用虽然提高了临床效率,但难以筛选出最佳方案。④研究缺乏大样本,随访时间较短。

⑤针灸的治疗效果不仅有疼痛消长的主观症状判定,还有LDH临床相关体征及影像学的改善,目前研究中疗效评价大多选用疼痛是否缓解作为标准,单一使用该方法较为局限。⑥针灸治疗腰痛或腰腿痛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然而针灸治疗LDH以何种途径起效,值得进一步商讨。因此,针灸治疗应科学严谨地设计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探究针灸各种方法的作用机制,选择合理有效的指标评价疗效,借鉴有效的针灸疗法加以推广,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白亚楠,周丹.腰椎间盘突出症古今针灸用穴规律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73-376.

[2] 赵莉,阙庆辉,谢新才.原络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1):25-28.

[3] 冯立来,徐艳艳.“冯氏一针”经络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J].中国针灸,2015,35(4):405-406.

[4] 郑文贤,黄玉栋,翁海展.不同针刺体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23-26.

[5] 邓启龙,吴耀持,何承敏,等.不同体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差异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7):689-693.

[6] 谢丁一,李原浩,陈日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211-4214.

[7] 吉媛红,田斌,宋金萍.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其肌电图表现[J].颈腰痛杂志,2018,39(6):782-784.

[8] 吕士琦.热敏灸疗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免疫系统改善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4):26-29.

[9] 徐小生,马泽仁,周剑,等.热敏灸联合骨盆牵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3):39-41,46.

[10] 陈静.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1-23.

[11] 孙恒聪.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150-151.

[12] 宋明霞,沈友虎,胡长顺,等.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26-328.

[13] 胡珊,姚新苗,徐守宇.小针刀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65-68.

[14] 张学武.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56-2057.

[15] 刘忠毅.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8(S2):158-159.

[16] 丁德光,许辛寅,黄伟,等.针刀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6):47-48.

[17] 林霞,黄海.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65-66.

[18] 高志成,刘雪芳,余文惠.钩活术联合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对患者IL-6、NO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12):1231-1234.

[19] 张亚洲,唐纯志.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9):114-116.

[20] 赵红义,林向前.腹针配合腹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中国针灸,2014,34(10):1003-1004.

[21] 黄郑昆.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17.

[22] 黄赛芝.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89-90.

[23] 袁星星,吴凌云,张遂连.浮针与针灸治疗腰椎間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光明中医,2017,32(5):711-713.

[24] 马志红,白玉.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257-4258.

[25] 王娟,张仪雯,席秦,等.平衡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8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58-159.

[26] 陈平,陈海云.针刺腰痛穴及头痛穴治疗急性腰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82-983.

[27] 韩笑,马文珠,王文远.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13,38(1):57-63.

[28] 黄艾,孙婧.圆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2):53-56.

[29] 张琳,杨振霖,李小华,等.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1):12-13.

[30] 王延玉,王黎明,白生霖,等.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7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10):54-55.

[31] 江果,康冰心,张权义,等.火针速刺法治疗痹证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55-57.

[32] 胡洁,吴中朝.火针齐刺留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吉林中医药,2016,36(9):951-954.

[33] 彭冬青,杨涛,陈雨川,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3):1127-1130.

[34] 孙绍卫,曾祥晶,王志强.小针刀联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15):73-74.

[35] 胡美新.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80.

[36] 谢定邦.圆利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中国针灸,2013,33(10):956.

[37] 林海瑞,姚志芳.针刺配合放血、耳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32-35.

[38] 陈水金,洪昆达,龚德贵,等.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2):1034-1037.

收稿日期:2019-08-30;修回日期:2019-10-18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针灸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