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蛋白透明度的影响

2020-09-21付胜勇汤青萍穆春宇常玲玲

饲料工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产蛋透明度蛋黄

付胜勇 汤青萍 穆春宇 常玲玲 张 蕊 张 丹 卜 柱*

(1.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25;2.江苏省家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125)

蛋鸽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属新兴产业,备受世人关注。但NRC或ARC至今未提供鸽方面营养需求或标准。近年来国内外与蛋鸽营养及饲料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多涉及肉种鸽或乳鸽营养需要,较少涉及专门化蛋鸽生产的营养研究,具体到产蛋鸽能量、粗蛋白质与氨基酸、钙磷及微量元素等主要营养素需要研究则更少。蛋鸽专门化生产,由传统种鸽饲养发展演化而来,但其日粮却多沿用先前种鸽日粮而少有改变,当前各规模化养殖场多采用各自的经验配方,缺乏统一的可参考标准。

此外,随着产业化进程加快与规模化养殖的纵深发展,蛋鸽养殖行业出现了鸽蛋品质下降问题,即水煮鸽蛋透明度下降,不透明鸽蛋比例增加。这一现象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与从业者重视和关注,但其形成原因与暗含机制至今未得阐明。鸽蛋透明度到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这些问题都知之甚少,且鲜有文献报道。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鸽蛋是否透明跟个体差异和产蛋序次间相关度不大,且白羽王鸽所产鸽蛋有凸显出较其他品种鸽更低鸽蛋白透明度趋势。不同透明度分型的鸽蛋组分分析及鸽蛋组分与鸽蛋白透明度测定值间相关及偏相关分析均表明,造成不同透明度鸽蛋白的根源在于其蛋白组分,而与蛋壳、蛋黄等组分无关,因禽蛋蛋白沉积直接跟日粮蛋白质摄入相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粮粗蛋白(CP)水平是否会影响鸽蛋白透明度。

故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开展饲喂试验,研究其对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鸽蛋透明度的影响,探讨蛋鸽日粮蛋白水平与其产蛋性能、鸽蛋组分和鸽蛋白透明度的关系,为生产实践中蛋鸽日粮粗蛋白适宜添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为同批次、健康、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1.5年龄双母拼对白羽王鸽216对。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选取216对双母拼对白羽王鸽,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鸽。饲喂玉米-豆粕型全价颗粒饲料,基础日粮中能量、粗蛋白质、蛋氨酸及赖氨酸水平参照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6个处理组鸽群分别采食等能量水平(12.0 MJ/kg ME)、相同氨基酸模式(0.75%Lys、0.21%Met、0.24%Cys、0.15%Trp、0.51 Thr)不同粗蛋白水平(4.0%、6.0%、8.0%、10.0%、12.0%、14.0% CP)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具体组成及营养水平详见表1。

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每天上午7:00 和下午14:00 各喂食1 次,根据上次喂料鸽的采食情况,适当增减给料量,全期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鸽舍采用人工照明,每天05:00 开灯,21:00 关灯(光照16 h)。按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和免疫,并定期对鸽舍消毒。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16周。

表1 不同处理组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生产性能指标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每只鸽子进行称重(称重前空腹12 h),并计算体重差。每周配料1 次并按重复进行称料分组,每周退料并称重,按重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g/d)。每天每对鸽子进行产蛋量、破蛋等记录,计算月蛋鸽平均产蛋数(枚/月)和料蛋比等。蛋鸽月产蛋数是对蛋鸽产蛋多少的一种统计方法,表示一对蛋鸽一个月所产鸽蛋枚数。

1.3.2 鸽蛋组分、透明度测定及分型

鸽蛋组分指标测定:所取鲜鸽蛋样先称重,后对每枚鸽蛋按品种进行标记编号;水煮熟化(燃气灶常压下煮沸后,小火持续煮沸15 min)后,过凉水冷却,手工剥离其蛋壳、蛋白、蛋黄后分别称重,计算蛋壳率、蛋白率和蛋黄率。

鸽蛋蛋白透明度测定及分型:取相同部位蛋白剪切成相同厚度(1 cm)块状物,进行明度L 值(RM200QC 色差计,X-Rite 瑞士)测定,根据鸽蛋蛋白明度L值(Luminosity,称明度值或照度值)测定结果作为鸽蛋透明度的衡量标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鸽蛋的蛋白明度值L界限范围分别为≤45、45~55、≥55。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10 进行初步整理后,采用SAS 8.1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组间数据用平均值和群体标准误差表示。各处理间透明度分型占比采用百分数分析-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透明度测量与鸽蛋组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邓肯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分别以P<0.05和P<0.01作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的界值判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体重的影响

表2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产蛋期白羽王鸽体重变化的影响

表2可见,不同处理组间初始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后,处理组间末期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增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试验鸽群末期体重呈现出一致性降低,4.0%、6.0% CP组末期体重显著低于10.0%、12.0%及14.0% CP组,4.0%、6.0% CP组体增重极显著低于10.0%、12.0%及14.0%CP组。

2.2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的影响

表3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破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蛋均重和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有呈现出一定趋势性变化(P<0.10)。日粮低粗蛋白水平(4.0% CP 和6.0% CP)组蛋鸽月产蛋数显著低于日粮高粗蛋白水平(10.0%、12.0% CP 和14.0% CP)组(P<0.05);料蛋比数据与此相反,日粮高粗蛋白水平(10.0%、12.0% CP 和14.0% CP)组较低粗蛋白水平(4.0% CP和6.0% CP)组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

2.3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组分的影响

由表4可见,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蛋黄重无显著影响(P>0.05),对蛋壳重和蛋壳百分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日粮4.0%低粗蛋白水平组所产鸽蛋的蛋重、蛋白重及蛋白百分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1),蛋壳重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蛋黄百分数指标与其相反,日粮4%低粗蛋白水平组鸽蛋具有显著性较高的蛋黄百分比。

表4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组分的影响

2.4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透明度及分型的影响

由表5 可见,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白明度值L 测定结果(P<0.05),10.0% CP 组鸽蛋白明度值最高,4.0% CP 组最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鸽蛋白明度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性变化,4.0% CP 组鸽蛋白明度值显著低于10.0% CP 和12.0% CP 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白明度值的影响

表6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透明度及分型的影响

由表6可见,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的百分比例(P<0.05),但纵向不同粗蛋白水平组间或横向单一处理组内的鸽蛋透明度分型不具一致性趋势变化。不透明鸽蛋比例以10.0% CP组最高、4.0% CP组最低,半透明鸽蛋比例以6.0% CP组最高、10.0% CP组最低,全透明鸽蛋比例以10.0% CP组最低、4.0% CP组最高。

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对半透明鸽蛋认可度也较高,将鸽蛋透明度分型判定分为两类(即不透明鸽蛋与半透明及以上鸽蛋)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则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和一致性趋势变化,结果见表7。即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白羽王鸽所产不透明鸽蛋比例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性变化,半透明及以上鸽蛋比例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反向趋势性变化。

表7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透明度分型的影响

3 讨论

3.1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体重和产蛋性能的影响

日粮蛋白质摄入在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肌肉生长与禽蛋蛋黄沉积和蛋清蛋白分泌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故日粮粗蛋白对蛋禽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常导致畜禽机体发育迟缓,若摄入过量则又常引起饲料成本增加、肠道后段微生物发酵加剧导致拉稀,血液尿酸偏高肾脏负担过大形成痛风等代谢性营养疾病。

当前蛋鸽生产实践中,各规模蛋鸽场普遍采用混合原粮+颗粒料+保健砂模式,原粮多由玉米、高粱、豌豆和小麦混合而成,颗粒料多来源于饲料企业所产肉鸽配合颗粒饲料,混合原粮和保健砂多自配,其日粮粗蛋白水平普遍在13%~16%不等。受产蛋鸽营养需要量相关研究数据匮乏的影响,业内蛋鸽养殖标准与营养需要参数,仅能参考蛋鸡、蛋鸭标准执行。但蛋鸽群体产蛋率最高仅20%(母鸽月产蛋最多3窝6枚),与蛋鸡、蛋鸭动则80%~90%甚至95%以上产蛋率存在很大差异。蛋鸽产蛋量远远低于蛋鸡,按蛋鸡或蛋鸭的营养标准饲喂,不仅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还有可能因粗蛋白摄入过量造成鸽子营养代谢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12 周近4 月时的试验,各处理组鸽群末期体重均小于初始体重,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蛋用白羽王鸽体重。关于前者,可能跟鸽子体重本身的季节性变化因素有关,试验始于5 月春末、终于9 月秋末,刚好历经炎热的夏季。而高温应激常引起畜禽采食量的下降,进而导致体重减轻。关于后者,相较于14.0% CP 组和12.0% CP组,10.0% CP 水平日粮供给导致产蛋白羽王鸽体重减轻加剧但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而8.0% CP水平的日粮供给开始减轻试验期白羽王鸽体重,粗蛋白水平越低的日粮供给,体重减轻幅度越大。这与任冰、Keshavarz 的研究结果类似,较低粗蛋白水平日粮供给易引起蛋白质缺乏、导致蛋禽体重减轻、产蛋减少甚至停产,严重时甚至消瘦和死亡。

本试验等能量相同氨基酸模式下,日粮粗蛋白水平由14%降至10%不引起白羽王鸽产蛋性能显著下降,相反10%日粮粗蛋白水平组还显示出月产蛋数和料蛋比等两个主要产蛋性能指标最好的结果。此结果与蛋鸡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类似,即相同氨基酸模式等能量浓度基础下,适度降低日粮CP 不损害鸡只产蛋率与月产蛋量(P>0.05)指标,还能额外获取较好的饲料报酬、成本控制与降氮减排效果。

日粮10%粗蛋白水平以下,月产蛋数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降低而下降,8% CP的日粮处理致月产蛋数开始下降、料蛋比指标开始上升,6% CP 的日粮处理导致月产蛋数显著下降、料蛋比指标急速上升。说明当日粮粗蛋白水平降到6.0%以下时,鸽机体开始进入了粗蛋白严重缺乏的状态,已无法维持正常产蛋需求,出现产蛋数减少、蛋重减轻的症状。在8%~14%区间,月产蛋数最多的10%日粮粗蛋白水平组蛋重最低,主要是因为禽蛋蛋重与产蛋率呈负相关,产蛋率提高,产蛋间隔就会缩短,从而蛋在体内形成时间就会缩短,生成蛋体型偏小。与产蛋鸡上相关方面研究结果趋于一致。鸽蛋销售与鸡蛋不同,论个销售而不是按重量计费,故蛋重不是主要经济考量指标。

3.2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组分的影响

日粮蛋白质摄入对蛋禽而言,除维持肠道肌肉等组织生长发育及日常生理功能外,对禽蛋组分沉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鸡、蛋鸭和鹌鹑等蛋禽方面相关证实,日粮粗蛋白水平和蛋氨酸、赖氨酸等能直接改变禽蛋蛋清、蛋黄组分的比例构成与重量多少。卵黄前体物,即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卵黄生成素在蛋禽肝脏的合成过程中均需要蛋白质参与构建和形成。蛋清前体物的分泌与沉积亦同样受日粮粗蛋白浓度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中,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蛋用白羽王鸽的影响,除最直观地表现在产蛋性能和料蛋比指标上外,也在鸽蛋组分变化方面有所反映。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蛋重、蛋黄重和蛋白重都呈现出一致性下降,蛋白重下降幅度大于蛋黄重下降幅度,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一致性。

3.3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尽管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结果,但却并未显现出一致性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性变化。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白羽王鸽所产不透明鸽蛋比例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性变化,半透明及以上鸽蛋比例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反向趋势性变化。揭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粗蛋白水平虽能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因素可能不单日粮粗蛋白水平一种,还有其他因素能对鸽蛋蛋白透明度产生的影响,不然解释不通其并未显现出一致性趋势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具体还受其他那些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鸽蛋蛋白透明度常用色差计L 值(Luminosity,称明度值或照度值)表述,其值越高代表所测鸽蛋蛋白透明度或透明性越低。消费者更青睐于蛋白透明的鸽蛋毋庸置疑,与此同时,鸽蛋生产者关于鸽蛋蛋白透明度的提高与较高鸽蛋产量的获取两者不可兼得的担心一直存在。结合产蛋性能数据来看,月产蛋数最高、料蛋比最低的10.0%粗蛋白水平组所产鸽蛋,其蛋白透明度最差、不透明鸽蛋比例最高,似乎也部分印证了此点。但放眼10.0%~14.0%区间范围内,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升高,半透明及以上鸽蛋的比例亦呈现出一致性回升趋势,似乎暗含着较高鸽蛋产量与较好透明度表现鸽蛋存在同步获取的机会。具体情形,则有待于后续深入研究探索。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0.0%时即能获得以高月产蛋数和低料蛋比为核心指标的较好产蛋性能表现。在本试验氨基酸模式下,日粮粗蛋白水平主要通过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重进而显著影响鸽蛋重,影响蛋黄和蛋白比例,对蛋黄重和蛋壳重及蛋壳比例无影响。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因素可能不只日粮粗蛋白水平一种,还有其他因素能对鸽蛋蛋白透明度产生的影响,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产蛋透明度蛋黄
蛋黄
爆浆圆圆酥
最新关注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透明度
贵阳:政府透明度居九市州之首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