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0-09-18孙贵臣田齐建冀彩萍孟俊文

种子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亚父本母本

孙贵臣,田齐建,任 元,冀彩萍,孟俊文

(1.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太原 030031; 2.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5)

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包括大同市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山阳县、平鲁区、忻州盆地神池县、五寨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等高海拔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7万hm2,平均产量2 500~3 000 kg·hm-2[1]。该区域生态条件:热量资源欠缺,≥10 ℃年有效积温为2 095~2 397 ℃,农作物安全生育期107~124 d,一般只能种植需较少积温的低效益小日期作物。近年来随着特早熟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这些地区先后引进国内外部分特早熟玉米品种栽培种植,使粮食产量和收益都有显著提高,但在推广的特早熟玉米品种中,大部分品种品质差,产量低,抗病性不强[2-3],不少地方为追求高产而播种生育期较长的早熟品种,在早霜推迟年份可获得比特早熟品种较高的产量,但遇早霜偏早年份植株就会因霜冻而提早死亡,导致果穗籽粒灌浆不足,影响正常成熟,从而使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生产上因干旱和低温冷害使玉米产量损失20%~30%,高的达50%以上。因此,耐低温灌浆、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特早熟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限制条件[4]。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以选育生育期适宜、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籽粒后期脱水快、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玉米新杂交种为目标,通过种质扩增、改良、创新,成功选育出众德丰1号,该品种田间表现抗病性强、籽粒品质优、稳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应用前景广阔[5-6]。

1 亲本自交系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1.1 母本P 10-95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006年以Sh 15与合444为育种基础材料,连续自交纯合至S7代农艺性状基本稳定选育而成(选育系谱图见图1)。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片上冲,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枝6~7个,花药紫色、花丝淡紫色;株高185 cm,穗位高55 cm,叶片数17~18片,果穗筒型,穗长15.2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22个,百粒重25 g,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品质优良;穗轴红色,茎秆坚韧,抗倒性强;高抗矮花叶病、穗腐病。生育期(太原地区)从出苗到成熟100 d。

1.2 父本P 13-606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008年以(特48-5×K 10)×K 10为选育基础材料,连续自交纯合至S6代农艺性状基本稳定选育而成(选育系谱图见图2),其中特48-5来源于早48变异株。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片上冲,株型紧凑;雄穗分枝2~3个,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株高160 cm,穗位高60 cm;叶片数17片,果穗筒型,穗长14 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18个,百粒重28 g,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结实性好;穗轴白色,抗矮花叶病、茎腐病、穗腐病。生育期(太原地区)从出苗到成熟98 d。

图1 母本P 10-95的选育系谱图

图2 父本P 13-606的选育系谱图

2 众德丰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1 众德丰1号的选育

2012年选用P 10-95为母本,P 13-606为父本杂交,2013年在山西太原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4—2015年以代号“品玉206”参加山西省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异地鉴定试验,2016—2018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抗病鉴定。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190001),定命为“众德丰1号”。

2.2 众德丰1号的特征特性

2.2.1植物学特性

众德丰1号株形紧凑,幼苗芽鞘紫色;株高250 cm,穗位高85 cm;穗上叶片5~6片,成株叶片17~18片;雄穗分枝3~4个;花药紫色,花丝绿色;穗长17.3 cm,穗粗5.1 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6粒;果穗锥到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350 g,出籽率83.4%。

2.2.2生物学特性

众德丰1号在山西省春播特早熟Ⅰ区生育期122 d,较对照德美亚1号晚2 d,出苗至成熟需要≥10 ℃有效积温在2 250 ℃左右。植株茎秆坚硬、韧性好、抗倒伏,根系发达,抗旱耐低温,籽粒灌浆速度快,品质好,适应性广,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2.2.3抗病性

2016年、2017年山西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综合结果:众德丰1号感丝黑穗病,感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中抗矮花叶病。

2.2.4品质表现

2019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众德丰1号籽粒容重756.00 g·L-1,粗蛋白10.69%,粗脂肪4.19%,粗淀粉73.80%。

2.2.5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92.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5.7%,其中2016年平均产量8 556.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4.4%,2017年平均产量9 226.5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6.9%,4个区域试验点两年共7点次试验,6增1减。2018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Ⅰ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006.2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6.9%,4个生产试验点均增产。

3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山西省春播特早熟Ⅰ区或有效积温在2 200 ℃以上的地区种植。

3.2 选地与播种

众德丰1号属于特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应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田间种植。山西省春播特早熟Ⅰ区一般5月1日到5月10日播种为宜。具体可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播种,播种深度2~3 cm,深浅一致,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3.3 种植密度

众德丰1号株形紧凑,株高和穗位较低,抗倒性好,适宜耐密种植。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密植,一般大田生产条件下,种植密度以67 500株·hm-2为宜,在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可增加至75 000株·hm-2。

3.4 施 肥

种肥可选用复合肥75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

3.5 田间管理

为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可采用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种衣剂或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播种后早定苗,适时中耕、施肥、灌水。

4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制种基地要求肥力中等以上水平。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田空间隔离500 m。在苗期、抽穗期严格去杂,收获和脱粒时严格选穗,并防止机械混杂[7]。

播种方法为先播母本,母本1叶1心播种1期父本,隔3~5 d播种2期父本,父、母本行比1∶4~1∶6,母本留苗密度7.50万~8.25万株·hm-2,父本留苗密度6.00万~6.75万株·hm-2,制种产量5 250~6 000kg·hm-2。

猜你喜欢

美亚父本母本
美亚生物科技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美亚的爱与哀愁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