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比较法浅窥影响高中学生历史深度学习的学习要素

2020-09-14朱志勇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学生

朱志勇

摘要:“深度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实质与方向,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大家多注重研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之间的比较,而对于比较研究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学习要素差异的却很少。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要素的差异,比较法是最基本、最简单区分差异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方式都是制约和影响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广大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

关键词:比较法  高中学生  历史深度学习  学习要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较法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但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大家多注重研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之间的比较,而对于比较研究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学习要素差异的却很少。创新的精髓在于“不落窠臼”,在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人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尝试利用比较法探讨影响高中学生历史深度学习的学习要素,现有几点粗浅感悟,供各位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是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处于一种“迷恋”和“忘我”状态,因為沉浸其中,所以深度学习者常常忘记了时间和自身的疲劳,所以能够持续下去,乃至终身学习。李松林教授认为“走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触及学科的本质与知识的内核,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是深度学习实践的四个着力点。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所以要落实国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要素是否具备、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以下几个关键的学习要素。

1. 学习态度和兴趣之比较。高中历史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兴趣大致有以下几种倾向:倾向一;历史学科虽然是目前高考文科中的必考科目,但它确是文科必考科目中的副科,相比语数外三科来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时间的分配少之又少,课下基本不会搭理。倾向二;一部分语数外偏科的学生会把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科目来学,但也仅仅是把它作为高考的凑分学科,借以弥补自己学习的短板。倾向三;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同等重要,对学习历史真正有兴趣,甚至有到大学以后还要学习历史相关专业的理想。相比较之下,有第三种倾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浓,效果也好,更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针对此现象,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由于学生有自主选择权,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2. 学习方法之比较。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好的学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了解,我发现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有一类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课前预习这个关键环节,在课前先预习教材、查阅相关知识,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则不太重视课前预习,仅仅是课堂上听教师教授,做好笔记,课下也基本对所学知识不理不问。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重视课后复习,在复习中注重整理笔记、形成思维导图,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三者相比较,第一种重视课前预习的相对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有准备,才能更好的预设问题、生成问题、更深入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但是如果能够有效的将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反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究,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样就会真正让深度学习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2. 学习能力之比较。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包括识记、理解、应用、探究用这几个关键能力,也是历史高考要求的必备能力。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在识记这个能力方面学生的情况也是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将初中历史学习思维带入高中,单纯的认为历史知识以记忆为主,追求所谓的“背多分”,总是用一些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方法识记历史知识,但忽视了记忆的法则总是脱不了“遗忘曲线”的桎梏,结果大量的时间花费了,效果却差强人意。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喜欢动脑筋思考,探寻科学的记忆方法,运用分段式、联系式、谐音式等等。举一些例子:比如记忆八国联军侵华的八个国家,有学生就将这众多的国家采用分段式记忆,归纳为“协同美日”,意为协约国、同盟国再加上美国、日本;还比如说历史上很多涉及干支纪年的时间,1900年庚子年,按正常推算1901年就是辛丑年,60年一个轮回、一个甲子,就可推算到1900年的前60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年也应该是庚子年,现在的2020年经历了两个60年也应该是庚子年。比较之下后一部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就要轻松得多,也更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究更深入的问题。再比方说理解这个层面,所谓理解是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举个例子,怎样理解我国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许多学生能够识记、并能列举这个历史知识的诸多表现,但始终无法搞懂一个衰落、一个达到顶峰这个矛盾体。而一部分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把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形象的比喻成一个“老年人”,封建制度就如一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差,而君主专制就如这个老年人的脾气、性格也是一天胜过一天,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古怪。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却简单明了的理解了这个复杂的知识点。比较之下,后一类学生由于在学习中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度思考,这样的学生将会不自觉的引领自己往深度学习方向发展。

4. 学习方式之比较。现今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还是特别传统,主要以在学校听教师讲课为主,由于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都被视为洪水猛兽,禁之又禁。加上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在学校住校学习,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可获取和可供选择的历史学习资源非常匮乏,只有少数通校生能够利用手机、电脑在网上下载一些学习资源,最通常就是在网上使用百度搜索,所以被大家戏评为“天不知、地不知但百度知”。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以说革命性的颠覆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网络授课、智慧课堂、线上学习将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拐点,比较之下,后一种学习方式比较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学习平台,以前无论教师怎么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解释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都显得苍白无力,但这场全国性的防疫战客观上却催化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以极其迅猛的势头扎根在全国各个学段学生的脑海中。比较起来,高中学生具备的认知能力又占据了绝对优势,“互联网+教育”、线上学习这种学生、家长眼中的“新事物”也无形中越来越被接受,正以时代潮流的姿态鞭策引领学生加入这股洪流,这为高中学生历史深度学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影响高中学生历史深度学习的因素还很多,“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我们需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还很多,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做一名时代的弄潮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成新.新课程下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3]郫都区四中.市级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灵动三元助学课堂助学模式》

[4] 李松林.深度教学的四个实践着力点——兼论推进课堂教学纵深改革的实质与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5]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初探.2017年

[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

[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2019年

猜你喜欢

比较法高中学生
如何利用“共享式学习”有效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比较法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强化读写训练,提升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