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校办到村里去办在产业上

2020-09-14应凤林周宗渝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9期
关键词:万州区农广校农技

应凤林 周宗渝

2019年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公布100所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重庆市万州区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榜上有名。学校建于2011年,管理制度完备,先后制定了班主任、辅导员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有教师辅导员4名;建有70余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和20余亩的田间试验实训基地,还有远教平台、网络在线学习室、科技书屋和农业技术信息宣传专栏。这些都为万州区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破解农业科技落地田间“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保障。

学校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根据生产周期,先后制订了猕猴桃种植培训计划、猕猴桃加工培训计划等,常年开展猕猴桃生产、加工、经营等关键环节的知识技能培训,实现了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衔接。

把学校办到村里去   办在产业上

时值盛夏,铁峰山上猕猴桃基地,一串串毛绒绒的红心猕猴桃挂在枝头,长势旺盛、等待成熟。

忙碌过后的村民们,来到位于桐元村村委会旁的田间学校教室里,等待技术员“传经送宝”。这是一场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日活动,主角是村里猕猴桃合作社的种植大户,主题是“猕猴桃管护技术”。课程环节并不复杂,先是学员分组就当前的农事活动和技术难题进行讨论,接着各组小组长分别上台介绍情况,并听专家现场点评,最后是走进田间地头直接操作和指导。

听说有几户人家今年的猕猴桃总产量超过了1万公斤,村民陈明芬一下就愣住了:“为啥我家的产量才5000多公斤?”“你家的树是不是遭了病虫害?”“去年咋给果树修的枝?枝没修好,产量肯定下来。”……讨论环节很热闹,大家都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为陈明芬“支招”。听完大家发言,农民田间学校校长任孟树在展板上写下“以树定产,以产定枝”几个大字。他说:“这是果树修枝的原则,咱们修枝的时候要记住‘三去三保,就是去弱枝,保强枝;去密枝,保稀枝;去夏枝,保春枝”。

这样的课,村民们爱听,而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更是让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啥?“好懂,顶用!”村民李相前笑着说。这种培训“零距离”、有互动,大伙儿学到了技术,赚到了钱,越干越有信心。

2010年开始,万州区在重庆率先启动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试点。学校该办在哪儿?该怎么办?怎样更好地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这些问题一开始就涌上了万州区农广校干部的心头。一番调研过后,大家发现,只有围绕产业,把学校办到村里去,才能接地气,农民才会有兴趣。万州区农广校提出了“大户带动型”“公司推动型”和“专业合作社领办型”三种田间学校建设模式,并率先在万州区的长岭镇龙立村、溪口乡九树村、铁峰乡桐元村进行试点。

培训内容对胃口   政策支持有保障

第一次参加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时,桐元村村民刘文灯对讨论环节感到十分惊讶:“我是来学习技术的,怎么还要参加讨论啊?”许多学员刚开始都跟刘文灯有着同样反应,因为他们怕发言、不敢讲、不愿说。而集体讨论在农广校老师看来,正是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教学最大的区别。老师不仅鼓励学员讨论发言,还与大家一起做趣味游戏,想方设法让学员们多动口动脑,提高学习参与度,破除传统农技培训中老师填鸭式教学、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痛点”。

万州区农广校希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模式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农民。农广校老师在试点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民田间学校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培训对象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用结合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学校不拘泥于课堂讲演,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手把手地教农民科学种养新技术,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种办学模式,我们最容易接受!”刘文灯高兴地说。

培训必须围绕着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求而定,不能成为纸上谈兵和停留在教室中的知識,也不能脱离农村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培训农民工,更不能观念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各地农技推广人员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宣传手册、电话等渠道宣传农业知识。每名农技人员都建立示范户微信群、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等交流群,推送科技简讯、备耕指导、气象预报等内容,并与农民进行交流互动,时时跟踪,解答农民在春耕生产、田间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录制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专题讲座,在电视不同时段播放。编写农业技术宣传册,在大集上现场分发。组织召开示范主体现场会和研讨会,走村入户,宣传农技。

示范效果显著   带动效应强劲

学校校长任孟树同时也是桐元村村主任,还是猕猴桃种植大户,把培训班上学到的实用技术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和同村村民邓玉作、邓玉昌、刘祖常组建了猕猴桃技术研究组,专门攻克猕猴桃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在任孟树示范带动下,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3080亩,2018年产猕猴桃1500吨,酿造猕猴桃酒300吨。任孟树自己是培训的受益者,也是致富知识的传播者。自2011年建校以来,共计开展各类培训84期,累计培训学员2500余人次(其中高素质农民150人次),带动5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当地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打造有机猕猴桃产业。

由于学校在提升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带动农户增收、助力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效显著,得到了重庆市、万州区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先后接待市内外参观学习团队30批次2000余人次,其中,2012年成功接待全国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会观摩,为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在万州、乃至重庆市内、外的开办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万州区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2015年被重庆市农广校认定为重庆市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2017年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共建单位,是万州区科普培训、妇女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是万州区农民教育培训与实训示范基地。未来,学校将更加专注于农民教育培训,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分校)

猜你喜欢

万州区农广校农技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