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校长共论战『疫』、云课……

2020-09-12

大学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友抗疫校长

共同抗疫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师生克服各种困难,在尽可能地做好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时,组建了多个抗疫科研团队,派出一线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可谓举国上下共同抗疫。同学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在疫情最为危急的时刻,北大派出了45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和鄂州,在72天的时间里,与英雄的湖北人民守望相助。北大第一附属医院李六亿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已年近花甲,他连续工作110个日日夜夜,始终坚守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岗位上。北大第三附属医院危重医学科护士长李少云到武汉一线后,发现自己已有身孕,但她依然坚持工作,在前方带队的乔杰院士为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小汉生”。

北京大学 校长郝平

北大派了400多人的医疗队到湖北各地、包括到武汉专门挽救一些危重病人;此外,对防控方面的工作给出战略指导,为湖北、吉林及很多其他地方,做了很多相关工作;还协助CDC做成了大数据,开展人工智能的一些研究;特别是派出了非常得力的心理学家去进行心理疏导。

北京大学  校友钟南山

上海交通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

毕业生孙峻梓同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湖北老家背负50斤消毒设备爬楼帮助百户人家。疫情期间,千余名师生投入抗疫活动,用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架起全球抗疫的一座座桥梁——他们或用多种语言翻译防疫物资往来文件和各类政府新闻发布文稿,或是用多种语言翻译我国抗疫方案去支援他国抗疫,或是在边境边关协助防控疫情。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党委书记姜锋

交大的570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在疫情爆发之初就提前取消休假、主动请战,做好奔赴前线的一切准备。接到国家命令之后,不到两小时就完成数百人的组队,先后有八批白衣勇士整建制驰援武汉。在一线战斗的55天里,瑞金医院陈尔真副院长带领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治愈近300名患者的同时,出征人员全部安全返回。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林忠钦

药学院2015级博士生骆达作为天津第11批援鄂医疗队临時党总支委员,奔赴抗疫一线奋战29个日夜;1200余名同学主动请缨到社区担任防疫志愿者,400余名同学为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线上爱心家教。

天津大学 校长金东寒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511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2家附属医院成为上海定点救治医院,守护市民健康。学校还与欧美高校和医院交流防疫经验20多场、在线培训上千人次,2000余名学子担当线上线下志愿者。

张文宏教授积极同各国专家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由他主编的《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正翻译为多种外国语言,他用抗疫国际合作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等攻关任务18项,自筹资金2500余万元启动了3批次55项应急和原创攻关项目。专家学者主动作为、建言献策,200余篇咨政报告获得多方肯定。上海医学院吴凡副院长始终忙碌在决策咨询和科普宣传第一线,被誉为“疾控女侠”;信息学院、工研院的科研团队争分夺秒研发消毒机器人,为“两会”召开保驾护航。新闻学院的吴雨浓同学,聚焦非洲疫情,整理分析非洲输入型病例来源和分布,为全球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复旦大学 校长许宁生

165名同济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附属东方医院本届博士毕业生李昕就是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之一;医学院、生命学院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致病机理、研发疫苗、探索干细胞治疗方案;学校组织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和疫情地理信息系统;同济建筑设计集团春节期间仅用60小时,就完成了上海公共卫生中心9800平方米应急救治用房的设计任务;德国校友会第一时间多方筹集抗“疫”物资捐给国内医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生马明杰在家乡发起成立大学生抗疫队伍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吴旭东,毅然选择入职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勇挑重担的中建三局。

同济大学 校长陈杰

化学学院师生穷尽所有,把实验室仅存的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捐赠给一线医护人员,力解抗疫“燃眉之急”。数统学院2015级也门共和国沙里夫校友,怀着“和中国站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辗转多国终将30万只口罩从海外运抵武汉。外国语学院2008级刘洁校友打磨上百次的英语短视频“We Are All Fighters”,燃爆全球,播放量超过2亿次,用质朴的语言传递了震撼人心的抗疫力量!

音乐学院2008级华雨辰校友,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武汉疫情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用柔弱的肩膀担起防疫的重任,用甜美的声音化解方舱的焦虑,被誉为“最美志愿者”。

华中师范大学 校长郝芳华

我校89届毕业生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教授,17年前他曾奋战“非典”,17年后他率领我市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他在疫区提出“救治三原则”,被作为天津医疗队经验推广分享;85届毕业生吴琦教授,他潜心呼吸危重症救治数十载,疫情袭来,担任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他,在抗疫一线为我市科学防控、精准救治贡献“科学策”;还有前不久登上微博热搜的“福尔摩斯式破解病毒传染迷局”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是我校94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她以堪称教科书式追根溯源的专业表现,被广大市民点赞;我校总医院组建的大学医院160人国务院疫情防控指挥部重症救治医疗队,则以“天总”医疗模式,获赞“救治范本”,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第二医院组建的驰援湖北“党员先锋队”,在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再次请战危重症病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天津力量。

天津医科大学 校长颜华

附属医院4名医护人员及医疗卫生战线的南开校友紧急出征,第一时间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化学、生科、医学、药学等12个学院的30余位教师迅速集结,带领团队全力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外国语学院组建翻译志愿者突击队,驻扎在机场海关防控一线开展工作;770余名南开学子为全国近200个医护家庭子女开展公益家教志愿服务;2891名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疫情联防联。

南开大学 校长曹雪涛

从除夕夜开始,先后有512名医科师生和医护人员,主动请战、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在广东,中大附属三院、五院是定点收治医院,七院是深圳后备定点收治医院,中山八院是发热门诊医院,还有其他附属医院的发热门诊。在抗击疫情治病救人的壮举中,中大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救治重病患者的病亡率非常低。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发展,学校分两批派出6名医疗专家赴塞尔维亚进行援助。学校新冠肺炎科研攻关项目也在第一时间启动,在广东省推荐并纳入国家诊疗方案的4项产品和技术中,中大的磷酸氯喹和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2项成果,在全球范圍内进行推广,具备了让患者“首先想到”的基本条件。

中山大学 校长罗俊

武汉大学此次身处新冠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学校附属的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不仅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还接管了雷神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支援金银潭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位援鄂医疗队护士,她叫周国红,曾经参加过SARS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这次又来到了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临行前,女儿陈彦然躲在被窝里哭着不让她走,她对女儿说,“你将来要读武汉大学对不对?武汉现在生病了,如果我不去治疗她,将来你就没有学校可以读了”。这位可敬可爱的周国红护士在抗疫一线多次晕倒,却不忘牵挂女儿,在防护服上写下“认真写作业”五个字督促孩子。抗疫结束后,周国红护士病重入院,目前还在与病魔作艰苦的斗争。

我校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蓝柯教授团队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完成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依规上报,成为国内最早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团队之一,为中国在疫情早期快速锁定病原体作出重要贡献;我校药学院的刘天罡教授团队开发出纳米孔靶向测序法,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为病毒检测和临床诊疗提供了技术支撑。

武大校友捐赠总额超过12亿,占武汉市接受捐赠总额的四分之一,一些回到家乡的学生也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远程上课。

武汉大学  校长窦贤康

我校11家附属医院3万4千多名医护人员尽锐出战、舍生忘死、拼尽全力,为更多的病人带去生的希望;全球校友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和湖北武汉抗疫捐赠了超过5.5亿元的物资和资金。华中大被公认为是全国抗疫战场中投入力量最多、贡献最大的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 校长李元元

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徐晓玲教授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把实验室前移到隔离病房,充分利用“科大新医学”理工医交叉融合的优势,提出了“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的“中国科大方案”,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全国推广,并广泛应用于20多个国家,有效提升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陆军军医大学教授、我校临床医学院院长卞修武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包括我校青年骨干在内的“病理战疫队”,挺进武汉“红区”,直面高风险、挑战高难度,率先开展了解剖病理诊断和研究,建立了目前已知范围内全世界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齐全的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样本与信息库。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迅速组成一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抗疫突击队”,服务抗病毒药物研制的应急需求,成功实现高纯度核苷类似物原料药的关键工艺开发和公斤级规模的实验室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长包信和

疫情启示录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之中。有些变化可以预知,有的则突如其来。这次疫情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是巨大的考验。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也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人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疫情后的反思,弥足珍贵。

这次疫情危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始终紧紧围绕解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进一步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北京大学 校长郝平

疫情告诉我们,自控力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形成差距的关键因素。疫情期间,有的人以其强大的自控力进行自我管理,实现了自我超越;有的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疫情过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基于AI的艺术生产、基于5G的信息交流和艺术传播、基于大数据的艺术消费,以及基于线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疫情背景下全球各行各业导向性增长点,成为世界生产力中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媒大学 校长廖祥忠

经此一“疫”,你们须对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有更直观、更深刻的把握。“后疫情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公共卫生秩序的重构、国际关系的调整、科学技术的革新,这些都将使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挑战中必然充满着变数、蕴含着新机。

南开大学 校长曹雪涛

以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治为例,这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系统性工作,特别是研究要与一线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专家观点也是有差异的。对于未知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依据事实的表达和争论都应该给予尊重和包容,这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新事物,得出更科学合理的判断。比如,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断,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金标准,学术界和临床医学界似乎都无疑义,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耗时较长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阳性检出率不高的突出问题,使得在初始阶段很多病毒感染者无法及时收治和科学管理。所以在后来的诊疗方案中就部分采纳了一线临床医生的意见,把“疑似病例具肺炎影像学特征”也作为湖北地区的临床诊断标准,这样就可以减少漏检,及时救治病毒感染者。这个例子也说明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由此引发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说明不断学习并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华南理工大学  校长高松

校友故事

2019半年,我国成功发射卫星25颗;3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面提速取证试飞;6月,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后,是无数优秀校友用修身明德、砥砺品学书写的奋斗故事,他们拼搏甚至奉献青春的校友故事,成为青春路上的回响。

张建是从云南怒江州兰坪县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怒江州是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三区三州”之一,兰坪县又是其中深度贫困的县,今年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告别贫困。张建从云南兰坪县大山里考进人民大学,现在学成后又回到云南家乡,去那里从事基础教育,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张建同学回到兰坪义务支教。

中国人民大学  校长刘伟

由北航校友李东担任总设计师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大幕。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广的运载火箭,研制过程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2016年首飞成功后,第二次任务就遭遇了发射失利。研制团队顶住巨大压力,用908个日夜归零、总结,负重拼搏,最终迎来了长五的一飞冲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校长徐惠彬

在为绿色事业奋斗的“林人”群体中,有一位扎根基层的“为荒山披绿的‘新愚公”——高文毓校友。1959年的一次选择,让高文毓校友与“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选择在北京林学院林学系攻读水土保持专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吕梁山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里,他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上建起了吕梁山区第一片苹果示范园;他的足迹遍布一百多个县的山山水水,绘制了山西第一幅农业自然条件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系列图;他在黄土高原上斩获了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4项国家级荣誉,20余项省市级表彰。退休后的高老,又将自己的绿色梦想延续了20年,这20年坚守换来了8000多亩连片成荫的涛涛树林,换来了黄土高原地区千万黄河儿女的幸福生活。

北京林业大学  校长安黎哲

今年迎来百年诞辰的我校老一辈地学名家郝诒纯院士,把一生心血都倾注在祖国的地质教育事业上,她填补了当时国内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项空白,透过沉睡已久的古生物化石,为我们描绘出了千万年前的沧海桑田;她躬耕教学第一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微体古生物学讲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她用积攒的稿费设立了“郝诒纯奖学金”,至今仍在助力无数学子刻苦钻研,追逐梦想。

中国地质大学 校长孙友宏

我校2015届博士毕业生曹华文,长期扎根青藏高原野外第一线,任劳任怨,每年在高海拔、深切割的喜馬拉雅山脉工作120~150天,艰苦严寒的环境磨练了他拼搏进取的意志,依托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中国地质大学 校长孙友宏

二十年前,我们国家没有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现代化挖泥船的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整船。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买什么。有时重金购买回来,发现设计存在缺陷,要求对方修改,就会被索取天价的修改费。为了让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谭家华教授带领团队白手起家,相继完成“航绞2001号”“天鲸号” “新海旭”等63艘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研制。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林忠钦

我校首届杰出校友董凡是珠海健帆生物董事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他所领导的健帆生物已成为“中国血液灌流”之王。这次疫情期间,董凡校友捐赠总价值逾700万元的现金和医疗物资,专项用于一线抗疫。然而,他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毕业后董凡进入珠海丽珠医药公司工作。2002年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董凡校友以其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过人的担当勇气,倾其所有,动员60多名职工出资买下严重亏损的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开启了独立创业的艰苦征程,全力开拓医药行业的新产品血液灌流器市场,并改制成今天的健帆生物。创业期间董凡也如万千的创业者一般,经历过持股上岗的悲壮、借钱还债的窘迫,也体验过寄人篱下的辛酸和捉襟见肘的苦涩。但他最终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魄力,开创了挽救生命、造福后人的事业,成为人们口中“百折不挠的草根创业英雄”。

上海财经大学 校长蒋传海

李国豪老校长“文革”期间被关“牛棚”,用仅有的报纸边角计算,论证了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安全性。“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耄耋之年领衔长达8年的“南海深部计划”重大课题研究,力促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立项建设,82岁高龄还连续三次下潜南海海底,是通往海洋强国路上的“最美奋斗者”。徐祖信院士,面对当时一年四季发黑发臭的苏州河,躬身耕耘于工程一线,终使河水由黑变清,还市民河畔之美。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主席、土木工程学院葛耀君教授面对世人瞩目的虎门大桥晃动问题,他向广东省领导立下军令状,“涡振不解决,我不回上海”,带领团队攻克难题使大桥重新通车。雷神山医院项目设计总指挥长杨剑华校友, 带领团队3天交付施工图、12天实现医院竣工使用,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济大学 校长陈杰

我校756校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是个“50后”,他带领“嫦娥四号”团队,打破国外多年来对轨道参数的封锁,架“鹊桥”,奔“月宫”,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为国际月球探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最近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成为该学会成立70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我校732校友、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先生也是一个“50后”,他在不惑之年创办迈瑞医疗,下“笨功夫”持续30年创新不止,牢牢“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抗疫期间,迈瑞医疗累计为全球交付20余万台急需的核心设备,让民族品牌闪耀全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长包信和

“央企楷模”彭寿校友,1982年毕业于学校硅工系玻璃专业,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38年初心不改,一直耕耘在玻璃科研、设计和产业化一线,带领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改写了中国百年建筑玻璃工业史,重构了玻璃技术世界版图,为推动中国传统玻璃工业向光电信息和新能源玻璃工业的战略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

武汉理工大学 校长张清杰

江风益教授是学校本土产生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由他领衔的发光材料创新团队,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眼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进行了数千次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硕果累累。继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后,该团队又取得了多项水平更高、用途更广、价值更大的创新成果,解决了“黄光短板”这一困扰LED界50多年的世界难题。这些成果是自主创新、民族技术、中国方案。

南昌大学  校长周创兵

自动化工程学院赵冰老师是一位很有情怀的90后。出生在河南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他,201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一名辅导员。2016年,赵冰被学校选派为驻塔山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期满,他主动申请延期,并许下誓言:“塔山不脱贫,我就不离岗!”2020年3月,驻村期限又到了。但他为了那句铿锵誓言,又申请延期1年,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扶贫,立誓要与塔山一起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双胜利”。他探索“党支部+产业能人”的模式,培育“金种子”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产业,充分发挥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建成了年出栏生猪1万头、年利润近300万元的标准化、智慧化养猪场,带领9个贫困村的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皮肤黝黑如当地农民的赵冰老师,投身脱贫攻坚战场已经4年多了,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新时代青年的社会担当。

西南交通大学   校长杨丹

今年5月,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发生异常振动现象,引发全国高度关注。我校李加武教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夜以继日地奋战整整一周,找到振动原因并检验了可行抑振措施,助力虎门大桥在十天内恢复了交通。同樣在今年5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以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校友为代表的长大力量,迎难而上,克服极限自然条件对人体和设备的挑战,以非凡的勇气和实力为高精度测定珠峰高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安大学   校长沙爱民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校校友景强,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十余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现场管理工程师,成长为海中桥梁“尖刀连”的指挥长,带领团队克服了多项世纪工程建造中的难题。作为“现代世界第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总工程师,郭雁池校友率领团队在机场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长安大学   校长沙爱民

成绩一点点

同学们深耕沃土,在学业以及各类科技、文化体育竞赛中硕果累累,“90”后的你们,是可堪大用的一代!

我们在疫情的逆境中启动了500门高新课程建设,高在原理,新在应用;我们创建了首个华为学院,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的“0-1学术沙龙”汇聚起校内外的头脑风暴,在云端碰撞出一朵朵灿烂的思想火花。在新冠疫情下,全世界的大学几乎都在搞云毕业,我们可以告诉世界的是,北邮人已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6G研发,这一国脉所系的云的事业。

北京邮电大学  校长乔建永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上,我校精仪学院的参赛作品“旋转叶片在线监测系统”一举夺得金奖。这个被誉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项目,填补了我国在重大装备旋转叶片监测领域的空白。

天津大学 校长金东寒

总投资5.8亿元、最高试验速度达每小时1500公里的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正式开工了,交大人将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西南交通大学 校长杨丹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校友抗疫校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