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

2020-09-12刘莉

西部学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关系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利于提升审美教育的影响力,引发大学生思想的共鸣,激发大学生探寻人生真谛的热情;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学模式,使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鲜活生动和形象,富有人文气息;有益于指导大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提高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一)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丰富美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三)改进美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四)开放美育平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五)整合美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4-0065-03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即教育者将美学理论科学运用到教育中,从而达到陶冶受教育者情感的目的。在特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中,教育者用美的形象、鲜活的内容、高雅的情调教育引导和感染受教育者,使学生能够在美学的环境氛围中获得极致的审美体验,丰富的思想感悟,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励受教育者探寻人生的目标、追求人生的价值。

一、美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完整的人格,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育良好的品质,规范道德品行,提高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素质。美感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自觉接受、积极融入、懂得欣赏和热爱创造美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于美好可人的事物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分辨能力和自我创造能力,切实彰显美育的特殊作用。因此,两者都是借助特定的教育载体来实现受教育者心灵的净化、美化和思想的启迪、感悟。

(二)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人文素养,通过运用道德的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英雄人物和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等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生动鲜活的事例融入教学活动,使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实施过程。审美教育则是通过多种美的形式来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的意蕴、凝结美的情感、营造美的环境,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和精神素养。因此,两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都充分运用了英雄形象的教化功能、典型人物的激励作用,使受教育者能够从美的形象中汲取浓厚的精神力量,感悟先进人物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德育教育和美育教化的双重作用。

(三)在教育方法上具有互促性

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使枯燥抽象生硬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形象,更加富有趣味性、人文性和形象感,更加易于大学生所接受。同时,美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蕴,凸显审美教育的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加鲜活生动,切实巩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思想政治对美育具有促进作用,它能够在保证大学生发现、甄别、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丰富和提高美育的教学成果。两者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改变传统生硬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使枯燥、教化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美好的事物和形象的体验中,使大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愉快接受教育。

二、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德育旨在使人持善,它要让人获得精神支柱,赋予生活以价值意义。一是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审美教育的影响力,深入挖掘美育的理论内核,凸显美育的精神实质,提升两者相互融合的力度,使大学生在德育中深刻领会美的体验内涵,感悟丰富的情感,汲取深厚的精神动力,引发大学生思想的共鸣,激发大学生探寻人生真谛的热情;二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学模式,使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鲜活生动和形象,富有形象感和人文气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朝气和活力。教育者将美育引入课堂教学,采用美好的事物,形象、鮮活的教学内容、高雅的情操格调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使美育成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审美体验,成为激励大学生寻求人生目标的不竭动力。[1]三是有益于指导大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提高大学生对于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丑恶言行,增强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鼓励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将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校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目前,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使德育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没能较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和美学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导致高校德育教学的效果不显著。二是将美育融入德育的运用水平有待提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刻板,教学形式不够新颖,教学载体较为匮乏,师生之间互动较少,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流于形式,缺乏配套的体制和有效机制。三是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加和,它需要严谨的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任务目标、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融合发展的过程。[2]

四、美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化“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的规律,将审美教育融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①的美育新格局。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将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典型的案例等融入教学,通过情景教学和道德示范引领的方式,使大学生深刻感悟先进人物的人格魅力,体悟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要加大对美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德育教学重点,深入挖掘美育教学的科学内涵,优化美育和德育的契合点,明确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密切寻找两者之间的有效切入点,不断加强高校美育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史馆的日常管理维护、校内人文景观设计、美学课程研发、美育课题研究等的支持力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美育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美育教学培养新模式。

(二)丰富美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要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规划教学任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植入“以美育人”教育内容,彰显审美的思想精髓,改进德育教学的方法,拓宽德育教学的渠道,搭建科学的德育教学机制,强化德育教学的监督体系,搭建多维度、人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科学遵循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充分彰显真善美的美学意蕴,凸显德育教学的美学内涵,将美好的事物融入枯燥乏味的理论,用真情实感来感化大学生,用真实的美育场来教化大学生,用美好的事物来感染大学生,努力提升大学生发现美、分辨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内在潜质,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善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道德追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来源。将向善向美、求真务实的真人真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汲取美育的精神实质,净化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化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外化大学生的社会行为。高校要加强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情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具有哲理的语言故事、美学作品、名言警句来感染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挖掘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来体验美的思想精髓和深刻意蕴,用美育来激发大学生的感情共鸣,鼓励大学生崇尚美的思想情怀。

(三)改进美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美育方法,是指美育展开成型中各环节所利用的格式和要领[3]。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深刻领会德育工作的要求,拓展“以美育人”教育方法,增强德育教学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彰显德育教学的个性化、人文性和多样化。高校要借助美育来拓宽德育教学的方法,用美的语言激励大学生,用美好的事物教化大学生,促进美育和德育二者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高校德育教学的目的。高校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形式,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使传统的美育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审美体验,品味美学的特质,感悟美学的价值,提高对美的鉴赏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高校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美育的本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双方情感交流中,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激励大学生对美好形象的向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高校要将美学理论、高雅的艺术、文学著作、古典诗词、音乐鉴赏、影视作品和红色文化等美学元素融入德育教学,增强大学生对美的追求,深入挖掘美学的精髓,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提升大学生的美学气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开放美育平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高校要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营造“以美育人”的教学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理论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高校要加强审美教育的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开辟时事政治、人文科技、新时代、新思想、美学鉴赏、时代精神等专栏,不断美化网页的内容,丰富美学的内涵,优化美学的传播媒介,改进美学的传播方式,利用声音、图片、视频、音像等美化信息弘扬美、传递美、创造美,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不断拓宽思想政治的传播路径。[4]高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审美教育慕课平台,将全国著名高级教师的优质网络课程分享于互联网,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可以不分时段、不分地域、无限次自主地选择个人学习的内容,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强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高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参与率,积极搭建家庭学校联接互动美育平台,特别是就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达成共识,转变家庭的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家庭成为传播美学知识、弘扬美学文化的主动践行者。

(五)整合美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高校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有效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功能,运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高校德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高校要坚持教育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原则,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媒介,为大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高校通过播放以“美育和德育”为主题的作品,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提高审美艺术的质量,拓展审美教育的传播路径。高校通过不定期地开展道德模范、时代先锋、英雄人物、功勋人物等先进事迹报告会,鼓励大学生学习榜样、崇尚英雄、尊重先进人物,坚定大学生的理想,激发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情怀。高校通过开展读书会、书画作品比赛、歌咏比赛、中国好诗词朗诵比赛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接受渠道,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知识、感受新体验,增强德育教学的人文性和实效性。[5]高校可以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史料馆、图书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鼓励大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提升对美的感悟能力,强化对美好事物的价值追求,激发对美学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美育和德育的融合发展,运用美学的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注释:

①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出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

参考文献:

[1]刘英.美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J].青年时代,2015(6).

[2]董学文.论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本质和特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王东明,刘姬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J].

商洛学院学报,2018(6).

[4]魏忠强,潘鑫星.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2018(3).

[5]李花,徐进.论美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江蘇高教,2019(4).

作者简介:刘莉(1981—),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关系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