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展开模式研究

2020-09-10朱爱梅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朱爱梅

摘 要:为了给学生理解吸收理论知识提供很好的依托和参照,帮助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高中化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有效渗透理论基础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验解题能力锻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展开;高中化学

实验是高中化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构成,有效展开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理解吸收理论知识提供很好的依托和参照,这也会有助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创建实验教学时要在方法上做多样化的选择,多挖掘利用实验活动中包含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实验活动类型,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实验探究空间.这不仅可以增添实验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多元学科能力.随着这类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会不断增强,可以很好地完成各种实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并且还可以从整体上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

一、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要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革新,有意识的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为多样化的实验活动的展开提供很好的教学基础.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活动参与程度,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有很多,学生自主实验的活动并不够充分.对此,教师可以转变这一状态,多将一些适合学生展开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在给学生不断开辟实验空间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既要从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上多做强调,也要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让学生就很多实验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助于学生牢固对于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吸收掌握.这会从整体上提升实验教学的综合实效,让学生有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从实验学化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指导学生展开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的学生实验中,以往教学是教师按“讲述——实验——验证——讨论”的程序,即先讲述用什么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甚至写到黑板上,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去做.而按探索性实验要求,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等有关知识,应该能够自己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给学生提升实验活动的难度,并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给学生引入实验主题后,和学生一同探析实验配制前相应的计算要点,并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各个相关量的计算,让实验过程有很好的实施基础.随后的溶液配制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透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经过了前面的计算后,学生会得出各个试剂需要的量,在后续的操作中学生也会努力回忆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探索与实践空间.这样的实驗活动才更值得推崇,可以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收获.

二、有效渗透理论基础的教学

想要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十分重要,这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实验原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分析解答各种具体的实验问题.各种不同的实验中会包含特定的知识内容,想要让学生就实验过程、原理和各类现象有很好的分析解读,并且可以做一些实验问题的探究,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基.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让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更好的吸收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实验课题时有意识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无论是在分析解读实验现象,强调实验操作要点时,都可以相应的融入各类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性质,并且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做一些合理推断.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结合方式,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学习印象.

比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时,教师可展示钠的样品,或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钠的颜色等物质属性,促进学生形成对钠这种物质的直观印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钠的属性推测与水发生反应时可能出现哪些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原理是什么.学生会做一些相应论断,思维会十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随后,教师给学生直观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比照发生的实验现象和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来打造多样化的实验课堂.这种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分析解读,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融合,并且能够让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与锻炼.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实验内容都可以很轻松的在现有条件下完成,有些化学实验对于实验环境和条件的要求较高,并且操作上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类实验很难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完成.对于这样的实验类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实验的展开提供辅助.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搜寻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就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仔细观察.同时,教师还可以广泛搜集一些关联的素材内容作为知识剖析解读的依托,让学生可以看到这些实验的真实过程,建立良好的学习认知.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很好地化解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障碍,能够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让相应的知识内容可以有良好渗透.

仍然以“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在学习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时,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需要学生根据两组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根据教师的描述,学生可以很快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铷、铯与水的反应显然无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完成,并且这两个实验及其危险.但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学习感受,并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搜集相应的实验视频素材,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呈现这些内容让学生有直观学习认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好的化解了现有教学条件下存在的困难和局限,会让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学习印象,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与推动效果.

四、强化学生实验解题能力锻炼

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不仅需要对于各类典型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流程有良好掌握,并且就实验的现象有较好的分析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实验问题是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的考点,有些实验问题综合程度较高,很多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解题障碍.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除了要关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外,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并且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解答锻炼提升学生的解题技能.这可以从整体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训练背景下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综合训练效果.

以“金属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到了金属部分性质,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教师可以训练根据现有的知识来猜测未知物质的一些性质,而且在化学学习中化学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比如钡离子遇到硫酸根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不仅如此,在碰到一些典型的实验问题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锻炼.比如,在高中阶段学生所知的不溶于酸的沉淀只有两种,一个是硫酸钡一个是氯化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题目中明确给出了带有硫酸根的物质,那就能够直接猜测出未知物质中含有钡离子.让学生掌握这一实用的解题方法和技能,这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推论时间,能够让实际问题的解析效率更高.

总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有效渗透理论基础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验解题能力锻炼,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东昇.论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J].亚太教育,2019(12):52.

[2]程海龙.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31.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