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0-09-10朱青青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

朱青青

摘 要: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展开自由探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构建良好的综合学科素养,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牢固学生的理论根基,利用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掌握问题探究的正确步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由很多要素构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做有针对性的创设.课堂上教师应当多设计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各种开放有趣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可以展开自由探究,加深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随着这类训练的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强化,也会感受到问题探究的趣味性,能够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自身的综合学科素养会得到很好的构建.

一、牢固学生的理论根基

想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问题探究能力,这首先需要学生对于各类理论基础有良好的吸收掌握.只有夯实了理论根基,学生在分析解答实际问题时才会有良好的知识作为依托.进入高中阶段后物理课程的学习难度在逐渐加强,这是因为需要学生吸收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关联或者具备相似性的概念产生混淆,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基础内容掌握不够牢固;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一些问题.教师想要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要多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学习引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或者知识原理,教师一定要通过合适的讲解方法帮学生将这些内容加以梳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这样理论根基才会更加牢固,这是学生展开更为复杂的问题的思考探究的依托,也是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落实的教学部分.

比如在教学《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更加形象地讲解“相互作用”的物理概念,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这一节内容中包含了许多知识点,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以及“力的分解”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各个方面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互作用”的概念性知识.为了让学生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作用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后给予学生思维上的梳理和引导.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构建知识框架与网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章节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力做梳理和总结,概括每种力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建立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时提出一些相应的思考问题,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体系中的漏洞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才会让学生的理论根基更为夯实,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原理,这会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提供很好的依托.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科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实验是很重要的教学构成,这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探究空间,可以让学生基于实践活动来验证相应的知识原理,这对于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形成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各种有代表性的实验素材,在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给大家提供充裕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并且能够独立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依托设计一些开放化的思考问题,这可以对于实验教学起到巩固与强化的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获得更多学科能力上的进步与提升,可以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强,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实验中包含的知识原理有充分的理解与吸收.

比如,在学生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两个物体a、b,a的质量为1千克,b的质量为2千克,将它们用细线连起来,细线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a和b受到向左的拉力是10N,向右的拉力是40N,那么a和b受到的拉力是多少?”这个问题涉及的场景和学生接触到的实验基本一致,学生可以根据参与过的实验流程来逐渐建立问题探究的思路.学生在试图分析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头脑中回顾实验步骤,也要结合与加速度相关的知识原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三、掌握正确的问题探究步骤

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体现形式十分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问题的分析探究中能够形成清晰的思维,掌握正确的问题解析路径.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这一学科能力,尤其是在遇到复杂问题后不知道如何切入,无法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最后思维十分混乱,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答.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总结来训练学生的思维素养,让学生领会如何构建良好的思路来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训练过程会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解答问题,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过程中归纳总结一些实用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价值的学习收获,会帮助学生在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有更好的综合表现.

比如,学习完《力的合成和分解》这部分内容后,教师是可以引入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比如:把一个质量为G的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的中间,斜面的倾斜角是β,那么斜面和竖直挡板分别对这个球产生了多大的力呢?在给学生就这个问题做分析解读时教师要关注于学生良好解题思维的构建,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正确的问题探究步骤的重要性.结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首先给大家绘制相应的草图,把球体受到的各种力都表示出来,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来分解这个球体受到的重力,与斜面垂直方向的重力分力是G1,水平方向的重力分力是G2,竖直挡板的弹力是F=G2=Gtanβ,竖直挡板的支持力是N=G1=G/cosβ.明确了这个球体的整体受力情况后,这个问题也就变得清晰很多,解答起来也会十分顺畅.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探究步骤极为重要.这是学生可以始终保持清晰的解题思维,能够正确解答问题的重要基础.

四、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对于那些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可以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通过就问题的分析解答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过程中就解题思路做归纳总结.这样的训练过程可以带给学生很好的学习引导,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开放,并且找到合适的解题切入口.随着这类问题解析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探究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家也能够在各类问题的解答中体验到更多乐趣.

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以速度v飞行的一颗子弹,前后穿透了材料相同的两块平行金属板.假设该子弹穿透这两块平行金属板的速度分别是0.7v和0.5v.那么这两块平行金属板的厚度比是多少?在解决这道题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于问题的考察要点有明确判断,让学生首先找到问题解析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这需要学生仔细审题,并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得出,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其他的方法来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种自己想到的方法都列举出来,然后再来组织大家将这些方法进行比照,看看哪种解题思维效率更高,解答起来更加轻松.这样的训练过程会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析方法,这能够避免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灵活,这对于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鍛炼提升会很有帮助.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牢固学生的理论根基,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科能力,掌握正确的问题探究步骤,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久璘.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与呈现物理“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7):39.

[2]于国.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6):30.

[3]孙福如.高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6):47.

[4]郭拯.试论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境的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4):26

[5]毛贵学.物理课探究片段“如何激发学生提出问题”[J].科学教育,2009(02):7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探究
留言板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