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良:苏州评弹的含金量有几何

2020-09-10顾斌

现代苏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书场弹词书目

顾斌

苏州评弹(评话、弹词)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周良,著名评弹理论家,长期从事评弹工作管理,研究探索评弹艺术规律,为保护与传承评弹艺术、促进评弹艺术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起昆曲,评弹似乎更生活化,更易传唱,这其中有何原因?发展过程中形式有无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九旬高龄的周良先生。

“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弹保护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评弹的保护,从现状来看,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周良列举了苏州评弹(评话、弹词)的历史文化意义:一是它形成于明代后期,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造就深厚的艺术积淀;二是它创造出了一种口头文學的典范和不同于戏剧的独特表演方法,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三是它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数量众多的典型形象;四是它记录了明、清和民国时期大量的社会风俗习惯;五是它有丰富的吴语资源(也包括大量吴语地区的民间音乐),迄今仍为吴方言一块仅有的领地。它不仅成为汉语吴方言区的文化象征,也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成为了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除了具有文学性、艺术性价值,评弹艺术还具有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价值。所有这些价值,都体现在它是说书艺术(口头文学)这一基本点上。

周良认为,认识苏州评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要抓住非物质遗产这条主线。多年来苏州评弹遇到了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术流失等一系列困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苏州评弹同样也面临着生存危机。非物质遗产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16字方针。其中,抢救、保护是各项工作的前提。苏州评弹急需抢救的是传统书目,以及积淀在传统书目中的传统艺术。

苏州评弹历史悠久,曾经演出过的书目就有150多部。其中有数十部优秀的评话、弹词书目,流传至今已一、二百年,甚至二、三百年,成为评弹艺术积累的载体。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书目曾经得到发展提高。但过去在继承传统书目的工作中有许多失误,使传统书目及其艺术受到伤害,这方面的教训应当说是不少的。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新编的长篇书目能保留的不多,因此,传统书目的保护、传承,愈加显得重要。如果传统书目大量失传,评弹的艺术积累也将大量流失。目前,在书台上演出的传统书目很少,能演出的部分又很短,亟待抢救。如果传统书目大部分失传,那么,保护评弹大半成了空话。造成目前传统书目濒临失传的原因很多,在认识上,主要为:一是对传统书目的思想、艺术价值认识不足;二是盲目求新,认为“新”总比旧好,不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三是不重视长篇书目的建设,没有正确导向。总之,对传统书目的抢救,目前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错失时机,将成为历史遗憾。

在周良看来,重视长篇书目、重视书场艺术的建设是保护好评弹的关键。一方面,长篇书目通过足够的篇幅和容量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复杂的历史过程以及社会、人文心态,塑造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书场演出可以使演员深入城乡联系广大听众,评弹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盛的艺术生命力。苏州评话、苏州弹词都是说书艺术。评弹叙事中有第一、第二、第三等三种人称,视角变化、时空变化很多,说书人的语言、角色的语言也多自由变化。评弹以说为主,唱为说服务。如果只是唱开篇,哪里比得过流行歌曲?评弹是否兴旺,主要看听书的人多不多,他们对演出的长篇满意不满意。一部长篇要在书场里演十天、二十天,要让听客今天听了明天还想再来,这对演员而言是个考验。

谈起传统艺术与千年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和苏州的现代化发展,周良深有感触:苏州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更好地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促使并最终实现二者在新时代的完美结合,这是攸关苏州发展前途和百姓根本利益的重大课题。他始终认为,努力遵循正确把握评弹艺术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对于当前和今后保护和传承苏州评弹、推动评弹艺术繁荣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半个多世纪来,作为艺术管理者的周良和评弹研究可以说是须臾未曾分离。数十年如一日,他在苏州评弹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收集整理评弹资料、撰写苏州评弹史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2014年出版的《苏州评弹艺术论》中有这样两张附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评弹研究资料和工具书目录,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评弹研究著作目录,两张附表共列出评弹专著41部,其中由周良编、著的有17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50年评弹研究的成果,而这个数字现在还在不断地增加。

在周良心中,琵琶三弦、吴侬软语交汇而成的旋律和音符,包罗人间悲喜、穿越历史时空的无尽想象。苏州评弹以其篇幅的宏大,反映生活面的宽广,叙事视角的深入和描写的细致入微,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和感性的生活图像。

猜你喜欢

书场弹词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