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玩,“戒机”放松一下

2020-09-10程子

现代苏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断舍微信信息

程子

面对年轻人,80后最感到有鸿沟的一刻,估计就是看到自己要靠电脑才能完成的工作,95后、00后刷着手机APP就解决了。

想来是自己复古了,毕竟对于新一代的人类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器官”。人怎么能不善于用自己的器官呢?但是人体最大的奇妙之处,就是各个部件相互协作,运行细无声。但手机这个“器官”,却有些令人头秃。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数过每天打开各种短视频APP在嘿嘿傻笑中刷掉的时间,以及玩微信或刷朋友圈的次数。如果你时不时就打开看看有没有新推送,然后略带无聊和焦虑,那么,你已经从手机的主人转变成奴隶了。

拒绝一场信息“灌输”

即便“断舍离”这个概念已经不再新潮,但这些年来,相关的书籍却依旧畅销。或许人们面对繁琐的生活,依旧非常喜欢断舍离的简单理念: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随着对 “断舍离”的实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不仅仅可以用在物质方面,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信息,大脑也需要着 “断舍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我们最常摄取各种信息的工具——手机。

工作多年的潘潘去了趟西藏旅行。在人烟稀少的高原,有时候信号也不佳。幸而她正想暂时忘记工作的烦恼,和家人也都按时报平安,加上眼前的风景的确震撼,这十多天里几乎没怎么玩手机。假期结束,返回城市,她突然觉得自己的“輕盈”了不少,大脑活络了,思维清晰了。“我去的是高原,氧气稀薄,可能不是因为空气,我想,大约是我暂时远离了微信和短视频。”她总结道。

不知道多少人有这样思考过:手机的主要功能,还是用来通讯吗?如今的它,是游戏机、是电视机、是报纸杂志、是相册……更是一个信息“喂食”器,采取的还是填鸭式“灌输”。

“不刷感觉无聊。刷了又感到脑子胀。”白天工作多,压力大的白领卢萌萌,对短视频和微信聊天渐渐从依赖变成了一种生理排斥。手机上装了许多APP的她,其实早就陷在一种矛盾中。一年前,她突然发现,一天天拿着手机流连在各个视频中,从美妆看到减肥,从八卦看到恶搞,大量的时间在流逝,甚至夜夜刷到凌晨而无法入睡,但从来没有记住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连妈妈都说,她刷手机的时候目光呆滞。不过今年,老人家也已经沉迷于各种更加吵闹的短视频中无法自拔了。“我的大脑会不会早衰?”她不禁问自己。

打破一种依赖循环

数年前,网红文章《在我关机的一周里》讲的还是告别微信消息、朋友圈、私信。如今,手机带来的信息轰炸却是“加量不加价”。对社交信息需要及时捕捉的焦虑之外,各种关于消费与价值观的洗脑也或明或暗地扑面而来。

国外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个离开智能手机时会产生恐慌情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焦虑、更具强迫症倾向。但精神紧张的人又可能把手机视为一种压力管理工具。这种被“锁死”的循环,是否有些熟悉?人们戒烟、戒酒、戒暴饮暴食时,也正是这样的场景。

那么同样,摆脱被信息控制的第一步,是远离它们。这或许有些极端,但能够看到当下,体会当下,是值得效仿的方式。

网上有个都市传说,有位学生为好好学习,把智能手机换成了一款十年前的诺基亚。或许有些极端,但的确是种方式。和网络世界相隔离,能够感觉到自我与自我的高度融合。没有网络社交,也就解除了自己的多重身份。但尽管我们拿着手机更多是为了逃避。有时候,一个5分钟节奏快内容劲爆的视频,能够让人暂时忘记现实生活的烦恼。只可惜,无数个5分钟,可能就会构成脱离现实的一天、一年,甚至一生。

所以,直截了当,放下手机吧。

体验一刻真实当下

社交网络沦为了一个表演的舞台,每个人在上面表演,把想展示给别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朋友圈代购多,其他平台则充满了“垃圾”情绪。

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活在当下。试着找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拿着相机,出门走走。这座城市,有小桥流水,有园林老宅,有城墙古井,有现代高楼,用镜头扫过熟悉而又陌生的街景,你会发现,镜头里的世界其实更艳丽。

找个悠闲的下午,在城里的私家咖啡馆里,或只是在自家客厅,泡一杯茶或咖啡,陷在沙发或长椅里,捧一本书慢慢阅读,你会发现,沉甸甸的实体书其实更有质感。

买台游戏机,和朋友们在客厅盘着腿一起欢呼,一起尖叫,你会发现,和朋友齐心协力的冒险其实比手机那一寸见方的屏幕更有浸入感。当然,更传统些,摆上一盘象棋或围棋,和朋友一起活络大脑。

去店铺林立的街道逛逛,看见喜欢的衣服就穿上试试。或者去小吃聚集的观前街、十全街等,看见让你眼馋的美食就买来尝尝,你会发现,手指尖的纹路和口齿间的留香其实比购物网站上缤纷的图片更让你心满意足。

再抽一个晚上,陪着家人看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你会发现,这样的温馨其实比网上烂俗的言情剧更温暖人心。

或者干脆请一个长假,不做任何计划,到一个闻所未闻的地方,展开一段你从未体验过的探索,你会发现,现实中的惊喜连连其实比屏幕上的鸟语花香更令人欣喜。

一点点地将生活替代回原来的模样,手机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掌握一门“应急”技术

当然,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拥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无疑是奢靡的。或许我们可以掌握一些能够立马摆脱手机诱惑的技术。

一本名为《不分心》书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关注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间,能够找回自己。尝试使用功能简单的软件,用来排除所有的干扰信息。屏幕上除了文字什么都没有的事实,让我们可以集中所有注意力在面前的工作。

记下一天查看手机的次数,以及收到手机上关于新消息的提醒。同时写下自己所有想做但觉得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最后,对比一下上网时间和清单。很可能你会发现,在你上网的这些时间里,清单上的很多事情你都能完成了。

学会寻找能让自己进行专注思考,并且激发创意的沉思空间。一个好的沉思空间有三个特点:简单,有利于营造更安静的环境;有反差,从而激发最广泛的创意;此外,需要有远离的感觉,能够让你暂时地切断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感知科技对我们的影响,主动观察你使用技术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意识到电脑如何给我们编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人类和数字产品的能力。知道人脑和电脑可以互补,能帮助我们拿自己和设备进行比较,从而转移到体验人和人工产品更好地融合——练习在不分心的情况下产生延伸思维。

当你学会了最大限度利用手机的优势,学会了能够观察到自己的状态,就能尽可能规避因过度使用手机而错失的美好。

手机能为我们带来无可取代的精彩,但不能取代所有。这,才是面对手机时代的真正态度。

猜你喜欢

断舍微信信息
今天,你断舍离了吗?
您还会坚持“断舍离”吗
订阅信息
微信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丢、丢、丢,丢东西Let’s断舍离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