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自由的减法生活

2020-09-10程子

现代苏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暴食断舍衣橱

程子

由夏入秋,又到换季时。再过一两月,就可以将夏装放入柜子,拿出厚些的衣服。而此时,是顺便整理衣橱,放弃那些“鸡肋”衣物的好时候。由此步入减法生活,品尝无负担的甜头。

减物,换一种生活清晰状

这两年,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突然在公众号里红了起来。剧中,洒满阳光的公寓内空空荡荡,短发女孩躺在整洁的地板上,享受着轻松时光。作为“断舍离”的极致践行者,她抓紧一切机会整理物品。对她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要果断扔掉。尽管这种“势把东西全扔完”的态度有些极端,但许多观众表示学到了整理之道。有人留言:“丢东西的快感,尝过一次就会上瘾。此中醍醐味,你我都知晓。”

学会把该丢的都丢了,人生何必要一些额外的负担。那些你觉得未来如果瘦了,可以穿下的连衣裙;那些你觉得如果哪天想要做大餐却已经快要过期的风味调料;那些你觉得假如有大批客人前来,会用到的拥挤在碗橱深处的便宜碟子;那些如今已经用到手柄烫手,面上已经被划花,但总还作为备用锅具的平底锅……甚至,你是否在房间里辟出一角,放置着香薰蜡烛、赠品隐形眼镜盒、各种纸袋子、过期台历、破旧玩偶。你明知或许一年、五年、十年都不会再使用它们,却始终觉得,放着吧,万一呢。

断舍离虽然已是“老概念”,却有可取之处。你需要敢于做减法。

老子说“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虽然这其中有着几分道家哲学的意味。但能够懂得减法,是减少生活压力,提高幸福度的重要方法。破旧立新,一种人生法则。

囤积是内心混乱的信号。你所居住、工作的空间,就是你生存的状态。臃肿的环境里,人会变得烦躁,更何况需要你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找东西上。而让自己犹豫不决的东西,往往也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静下心来,把衣橱、书柜、办公桌、厨房、车内都清理一遍,体验神清气爽的感觉。当物品被分类,被合理收纳,清理出来的东西被送人、卖掉、丢弃,身心都会很舒畅。思路也会渐渐清晰,从外物到内心,都是一个变整洁,变清晰的过程。

减欲,得一片心灵清净地

减法生活很美好,但下手却依旧艰难?或许应该从根源找起。

扫除,说到底,是拒绝欲望。正确地放弃多余的物品,是为了改变与物质相处的关系,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感。扫除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即便它们使用起来很便利。扫除那些不适合的东西,即便它们曾经很重要。扫除那些令你不愉快的东西,因为它们有着莫名的违和感。

人与生活的关系,往往是与欲望的关系。因欲望而消费,消耗收入;因欲望而囤积,占据空间;因欲望而暴饮暴食,日益臃肿。由此想来,那些微信里信息不断闪现的灌水群,那些明明说不上话,却坚持“厮混”的酒肉朋友,是否也是来自于摆脱孤独的欲望?

我们的扫除范围,不止在物质,或许还应该在精神。无意义的聚会和酒局,只会不断消耗你的精力,拉低你的生活质量。如果你中了那句调侃:“你有好友三千,却孤独得像条狗。”那么,你或许真的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你敢不敢放弃那些不走心的社交,专心陪伴家人,或者一个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品茶、看书、听音乐。放弃对被喜爱的执着,放弃彰显自己的冲动,一个成年人与他人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做好自己,然后亲疏随缘。孔子讲:“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两三五好友,品茶读书,看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如此甚好。

我们总会被这个花花世界驾驭,让无意义的物质和思想充斥生活和头脑。用疯狂地买买买来化解不开心;用无节制地吃吃吃来抵消各种压力;用放纵地看剧看视频来打发时间。然而,过度消费之后,家里成堆的衣服和物品终将成为负担;暴飲暴食之后低头看着肚子上过多的脂肪,更加讨厌懒惰又贪婪的自己;刷视频、无意义地吐槽、虚度时光之后,头脑中的垃圾讯息都是欲望增加的负担。

大道至简,生活到极致应该是回归素与简。保持自己的环境、身体和头脑,在清净、简单的环境状态中,我们才有足够轻盈的力量。学会与欲望达成协议,才能换一片清净之地。

无所求便有所得。选择、专注于两三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沉迷于消费和囤积。不做无效社交。不暴饮、不暴食。不贪求爱与赞美。

生活,从此不同。

猜你喜欢

暴食断舍衣橱
今天,你断舍离了吗?
您还会坚持“断舍离”吗
食物成瘾者的自我救赎
衣橱里的Freestyle一秒变嘻哈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衣橱“换季”大作战!“攻略”来袭一切
新年衣橱UP!UP!UP!
奇怪心理导致暴食
丢、丢、丢,丢东西Let’s断舍离
吃货的四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