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实感从哪里来

2020-09-10黄琰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刘姥姥贾府老刘

黄琰艳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9套高考试卷共10道作文题(北京卷两道),部分试题适合写记叙文。但是跟往年一样,一些学生写的记叙文无病呻吟、纯粹叙述、感情苍白,最后得分很低。一位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曾明确表示:“作文想拿高分,關键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教师想要让学生获得真情实感,就必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怎么观察呢?巴尔扎克曾说:“搞文学的人应该具有蜗牛般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能看到、听到、感到周围的一切。”意思是说观察时要亲临现场,不仅用眼睛看、用耳去听,还要用鼻子去闻、用嘴去尝、用心去记,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行动,这才是观察。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著名作家的相关经历。比如,著名作家沈从文童年时就在自己的家乡“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能十分容易地辨别各种各样的气味,如“死蚊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淋过后放出的气味”。这样,从小观察生活,提高了他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和鉴赏能力,为他日后描写多姿多彩的湘西风情,表现那个时代湘西边陲的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观察的重要性,进而学会观察生活。

二、引导学生细品名著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时候,应当引导他们认真感受作品中微妙的情感变化,从中受到启发。例如,《红楼梦》第40回写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与贾母一起用餐时的情形,有这样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罢,她自己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一细节。很多学生都觉得刘姥姥真不愧为天才演员,能说又能演,甘愿把自己当作众人取笑的对象,毫不在乎人格与尊严,与市井小丑无异。但细细品味,有的学生又觉得刘姥姥的这种“表演”大有文章。她这次来贾府,不是为了“打秋风”,而是为第一次进贾府得到的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来感恩的。拿刘姥姥自己的话说:“这(瓜果菜蔬)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看第119回,贾府被抄,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刘姥姥此时不仅三进荣国府,还救出了眼看就要被卖掉的巧姐儿。回过头来再看“老刘,老刘”这段表演,学生就可以明白刘姥姥并非装疯卖傻,这位村野老妇,虽没有文化,但她知道贾府里的人缺少的是精神享受,这才用看似粗鄙的方式回报贾府的救济之恩,她的表演完全是为了感恩,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智慧老人。

三、多与学生交流

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学生的身边每天都上演着感动人心的故事,因此,教师要与他们多多交流。一次,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假如你具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能力,你最想变成什么?请说说原因。”全班40个人,39个人举起了手,有的说想变成莫言,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的说想变成爱迪生,为人类发明更多的东西;有的说想变成军舰,守护祖国的南海诸岛;有的说想变成和平的守护者,平息战争……教师让坐在角落里未发言的女生回答,这位女生站了起来,嗫嚅了半天,才红着脸,小声说她想变成一条狗:“我家在大山深处,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我爷爷早年就去世了,只有我和奶奶在家。夜晚,我和奶奶好怕好怕,幸亏有我家的那条狗给我们做伴壮胆。现在,我被爸爸妈妈接过来读书了,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前几天奶奶打来电话说,那条狗被人药死后偷走了,奶奶一个人在家一定很怕很怕,所以,我……我就想变成一条狗……”对此,班上的学生深受感动。这名女学生想变成一条狗,原来是想守护奶奶,表现出她她对奶奶的一片真情。这就是生活中的真情。教师与学生多多交流,就能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情,进而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教师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引导学生写出感动人心的记叙文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刘姥姥贾府老刘
拼图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刘姥姥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老刘和老秦
这回累不着
这回累不着
谨小慎微林黛玉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