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9-10徐芳

医学概论 2020年25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功能恢复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50例在我院进行手外伤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以及中晚期康复训练对其手功能的恢复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结果:早期训练组在治疗前的TAM为 51.09±19.02,治疗后的TAM为195.31±26.78,对照组在治疗前的TAM为 51.12±18.85,治疗后的TAM为 51.12±18.85。

关键词:早期康复;手外伤;功能恢复;影响

在当今医院的接诊中,手外伤的情况逐渐增加,其主要是由于我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作中操作不当经常会导致手外伤的出现。手是人类的主要运动工具,对于人的正常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手外伤的医疗处理过程中,曾经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对于手外伤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必须加以重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手外伤的治疗水平逐渐提高,如何更加有效的减轻治疗过后的功能受损是当前医学界必须积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手外伤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清创术后功能训练、手部功能体位、手部骨折的功能锻炼、手部肌腱损伤的功能训练、关节脱位的功能锻炼以及神经损伤的功能锻炼等多个方面的康复训练。本文则主要针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之间的50例手外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观测早期康复训练对手外伤的功能恢复起到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手外伤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15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岁,治疗病程在7到42天之间。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康复计划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早期训练组25例,年龄在16岁到64岁,平均年龄为31.8岁病程在7到40天之间;对照组25例,年龄在15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岁,病程在7到42天;两组之间在资料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1.2.1 康复治疗前的一般情况

在手外伤的患者中手部的活动以及手部关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针对手术过后存在的疼痛、肿胀以及淤血等分别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方式包括利用红外线或者超短波每天进行两次照射治疗;对于手部伤口上存在炎性溃疡的患者同时家用激光照射的治疗方式;在进行手术之后的一到两周之后加以电刺激治疗。

1.2.2 早期的康复训练

对于早期训练组在手术过后的七天之后进行早期的手部康复训练,通过对受伤收支的各个关节进行轻柔的活动训练,在此过程中不能引起手部的疼痛,首先对其进行适当的理疗,之后对患指进行按摩,最后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对于术后以疼痛为主并且伴有指关节僵硬的患者应用一级及二级的手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治疗的实践不超过五分钟;对于术后以关节僵硬为主并且伴随着疼痛的患者则采用三级手法进行治疗;对于术后疼痛不明显的患者则采用四级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指关节活动过程中伴随着肌肉痉挛的患者则必须先进行热敷及冰敷等方法进行治疗,肌肉痉挛消失后再进行关节的康复活动。

1.2.3 中晚期康复训练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则在手术过后的两到三周以后再进行手部的康复训练,具体的康复活动手法与早期康复的手法一致,同样是以不引起手部的疼痛为基础,进行较为轻柔的被动活动训练。在手术过后三个月再对两组间的患者的手功能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估及标准

对于患者手外伤康复效果利用TAM进行评估,TAM即是总主动屈曲度减去总主动伸直首先度所得到的差值。具体的评价标准为:TAM大于220度是,康复效果为优;TAM在200度到220度之间时,康复效果为良;TAM小于180度时,康复效果为差。最后将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从而找到康复效果最好的康复治疗方式。

2 实验结果

具体的實验结果数据以及统计学比较如表一及表二所示。通过两个表格的数据显示,早期康复对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手部功能的恢复。

3 分析讨论

随着社会医疗技术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手外伤的治疗以及康复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手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部位,其直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对于手外伤的康复训练必须要找到最佳的训练模式,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为手功能的恢复提供更好的保障。对于不同损伤程度以及类型的手外伤,在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是有所不同的,然而无论何种康复方式在术后七天以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手术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影响术后手功能的因素很多,除心理环境因素外,器质性原因主要包括关节僵直畸形、组织硬化、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心理因素可通过及时心理疏导逐渐改善,而器质性病变如果错过早期康复的黄金时间,便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把握早期康复治疗时机极为重要,通过既往研究,我们发现,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与术后进行康复的开始时间有相关性,越早给予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手功能的丧失越少,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早期功能锻炼固然已被多个研究证明有效,但具体时间尚未界定。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特别是对于单纯肌腱损伤的患者,且也并未延长患者手术伤口的拆线时间。在术后康复方面,护理永远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固定患肢位置、指导患者被动锻炼,还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都对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情绪变化,伤口情况变化,不应过度用力,量力而行,逐渐加量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使得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以及手功能的恢复都起到了更好的作用,相比于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早期训练效果更佳,与此同时,手外伤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在最大程度上对手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辅助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手部关节僵硬的现象以及手部肌腱黏连等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姚玉华,胡晶晶.术后早期手部活动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1):1012-1014.

[2]程慧竹,夏岩.探究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172-173.

[3]张炀,白鹏,王天玺.早期康复运动对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72-73.

[4]石玮,陈伟达,金国军,潘小平,杨继国,朱强.早期整形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手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5):917-918.

[5]刘玉丽.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6(07):23-25.

[6]贾秀眉,张爱群,兰丽琴,徐芳,马学刚,陈维波.手按摩在手外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2014,26(05):63-64+67.

[7]韩笑,杨丹,张彩顺.手外伤术后手部功能锻炼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06):936-938.

[8]王智茹,刘威,王惠仙.手部微型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J].中医正骨,2009,21(07):64-65.

[9]胡文清,常利,常硕.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2):1121-1122.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功能恢复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张厚中厚皮移植对烧伤后手外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CPM锻炼护理措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观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