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一隅而失天下

2020-09-10柴艳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8期

柴艳豪

摘要: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被后世所推崇、学习,秦朝灭亡的教训理所当然的为后世王朝所警惕、借鉴。本文试从秦朝对关东的区域政策的角度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

关键词:秦朝;灭亡;关东政策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被后世所学习,秦朝灭亡的教训理所当然的为后世王朝所警惕、借鉴。本文试从秦朝对关东政策的角度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

一、众说纷纭的秦亡原因

最早总结秦亡原因的当属西汉贾谊,他认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随后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是采用这一说法。两者皆在强调形势变化和仁政的问题。

到了唐朝,贞观时期的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这是在强调徭役沉重的问题。

到了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认为“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其淫侈。”陈恩林先生认为秦国“一直拥有一支数量众多、装备精良、训练良好、组织指挥严密、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它是秦王朝的支柱。这个支柱的瓦解,造成秦王 朝在其他原因的基础上二世而亡。”

其他诸如:何凡的《对秦朝灭亡的再认识》,张传玺的《矫枉过正--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陈晓楠的《论秦帝国灭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王绍东的《论统一后秦吏治败坏的原因及与秦朝速亡之关系》,于海兰的《略论秦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新论——基于心理视角的考察》,丁楠的《浅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张鸣的《秦朝灭亡原因管见》。这些著作或是论文都是将目光投向暴政、赋役沉重、军事瓦解、秦皇个人因素等方面,而本文试图从秦朝对关东政策的角度分析秦亡的原因。

二、失败的区域经济政策

秦朝经济政策呈现出掠夺关东,充实关中的特点。秦始皇曾经强行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至咸阳,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3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移民5万户,向北河榆中(陕西北部)移民3万户。汉化石石刻记载:“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很显然这里的“天下”指的是关东地区。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徙处南阳的移民,不得不脱离农耕生产,改事“商贾渔猎”。由此可见,这种大规模的强制性的移民必然使得关东地区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经济遭到破坏。秦王朝通过对土地和其他不动产掠夺式的再分配过程,使得关东经济实力大为削弱。 关中经济之富饶与关东经济之凋敝形成鲜明对比。秦末,“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秦富天下十倍”的说法足以说明,即便到了秦末,关中经济水平仍然要高出关东数倍。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发掘的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19人的瓦文墓志,其中计有标志刑徒籍贯的地名有14个,分别属于原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进行勘察、清理的考古工作人员指出:“瓦文与记载相互印证,说明修建始皇陵的大批刑徒,都是从原来山东六国诏调而来。”屯大泽乡谪戍渔阳的900人中,陈胜、吴广等有明确籍贯者也均是关东人。此外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就曾以亭长的身份押送骊山徒至咸阳,汉初异姓王之一的英布也曾论输骊山。这些都是大批关东人前往关中服役的证据。 秦人由于不负担繁重徭役与关东人形成鲜明对比,以及基于类似因素而产生的显著的地方优越感和特权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关东人的复仇心态,政治上的反秦立场自然日益坚定。

秦国与山东六国经过几百年的厮杀方才彻底征服山东六国,双方心理上的仇视和裂痕巨大。统一之后的秦王朝本应采取措施努力消弭这种心理上的对立和裂痕,但是秦王朝有明显地域区别的经济措施非使得这种对立与裂痕加大了。

三、失败的区域文化政策

除了经济政策,秦王朝在关东地区的文化政策也可以说是失败的。秦朝推行文化统一的政策,这自然不能算错,但是以何种文化为统一的基调,统一之后较之前是否进步就值得商榷了。秦朝文化统一并不局限在“书同文”,本文主要探讨民俗方面的统一问题。

秦人风俗与山东六国差异较大。秦孝公以前,秦人僻居雍州,与中原诸侯交往有限,因而被视为“夷狄”。秦人以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事实上,秦文化确实有来自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因素。秦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鸿沟之深,是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强制手段克服的,但是掌握最高权力的帝国统治者期望以强制手段改变民俗,确定新的有利于“常治无极”的“法”、“令”、“轨”、“则”,即新的文化规范,以实现“大治濯俗,天下承风。”在秦始皇出巡时在各地的刻石文字中,可以看到要求各地民俗实现统一的内容。如在琅邪刻石说到“匡饬异俗”,之罘(fu)刻石说到“黔首改化,远迩同度”,都表示各地的民俗都要改造,以求整齐划一。

由于在统一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关东地区战时经济凋敝的片断历史现象所引起的错觉。秦王朝此时俨然以先进经济和优秀文化的传布者自居。所以,秦王朝直接将以往对经济文化落后的戎狄居地和巴蜀地区的政策,直接移植于关东地区,但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落后于中原文化。“‘亡秦者胡也’中的‘胡’,既不是指当时的少数民族———匈奴, 更不是指秦二世胡亥, 而是暗指秦朝, 是时人对秦朝的蔑称, 反映了不堪忍受秦朝暴政, 渴望秦朝灭亡的诅咒心理。”

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劳役人员墓的葬式大多与秦人墓葬东西方向的传统一致,出土骨架100具,仅有4具为仰身直肢葬,绝大多数为屈肢葬。而屈肢葬是秦人的传统,并非中原人的传统。大部分劳役人员是关东人,这也就意味着出身关东地区的劳役人员生前备受劳苦,死后仍被迫以秦人的风俗下葬。对于古人而言,死后下葬之事绝对算得上头等大事。因此,秦王朝强迫关东人改变传统丧葬方式必然所引起的心理的对抗。

在关东地区,六国贵族原本就妄图复国,加之秦王朝在关东实行的政策使得六国百姓亦心怀不满,这一切使得秦朝在关东地区的统治极不稳定。由于开边,秦朝军事格局呈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所以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关东地区出现了“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局面。

結语:

秦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由于关东政策的失败导致的,失去了关东一隅,大秦帝国的大厦便被撼动,此亦当为后人所警惕。

参考文献

[1](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

[2](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3]吕思勉:《秦汉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第14页.

[4]陈恩林:《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第162页.

[5]《史记·高祖本纪》.

[6]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 《文物》1982年第3期.

[7]秦孝公:《求贤令》 《史记·秦本纪》.

[8]《史记·秦始皇本纪》.

[9]任晓锋:《“亡秦者胡也”新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月第34卷第2期.

[10]贾谊:《过秦论(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