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应对方法

2020-09-10赖仲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辛德勒观念教学方法

赖仲凯

开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渐渐走入困境。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阅读教学的困境

1.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考试大纲,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忽视了对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受课时的限制,一些教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介绍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己的“一言堂”。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单向讲述”,教学方法单一无趣,又怎么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

3.教学内容死板,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讲解教材上的内容,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教材只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若不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

二、应对的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阅读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作好阅读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长沙秋景,回忆年轻时的革命斗争生活,抒写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词作,并说说该词美在何处。有的学生说:“词的第一句就很美。深秋时节,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地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心头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只有词人一个人,能让我们想象出詞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的情景。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精炼而优美。”有的学生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很美。‘万’写的是山之多,‘遍’写的是红之广,‘层’写的是林之密,‘尽’写的是染之透,‘漫’写的是水之盛,‘透’写的是水之清,‘争’写的是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这个句子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辛德勒名单(节选)》为例。节选文段主要讲述了辛德勒通过贿赂纳粹军官,倾家荡产营救犹太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让学生感受纳粹大屠杀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人性。考虑到这是剧本,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场景”为抓手,引导学生关注电影剧本的文体特征。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片《辛德勒名单》的片段。在这里,笔者主要展示了五个镜头:一是雪花似的东西从空中飘落,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全是厚厚的雪……辛德勒从引擎盖上拢起一把“雪”,在手里捻了捻。原来,那不是雪,而是骨灰。二是焚烧尸体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三是德国军官命令犹太人用铁镐挖掘自己同胞的尸体。这些尸体被送到传送带上,投进焚尸炉。四是一个德国军官目睹了这一切,发疯般地狂吼。五是一辆辆小推车正在来回运输尸体。这些画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同时也会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纳粹的残忍。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讲解不同类型的课文时,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这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阐述了诸多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鼓励他们将游玩的感受写下来。有学生写了自己爬碧云峰的经历:“碧云峰,说大不大,说高不高,不知怎么就被称为第一峰。一路上几十号人拉起长队,跑的跑,走的走,九拐十八弯后,才休息了一会儿,山风就吹干了脸上的汗水。继续前行,坡多弯急,幸好都是水泥路,磨不破鞋底。突然,我看到悬崖峭壁上有一棵随风摇曳的小树,树不高,却有一种孤高倔强的气势,就像历史上那些命途多舛的文人一般,只坚守自己的情操,不畏凡尘世俗……”教师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他们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总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适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辛德勒观念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钓鱼的观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中国的“辛德勒”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