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少教多学”理念,开展高中阅读教学

2020-09-10俞永敏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周朴园性格特点少教多学

俞永敏

“少教多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提高“教”的针对性和“学”的主动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为了将其落到实处,教师应积极创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找到一套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方法,使他们乐学、敢学、善学。下面便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设计问题,灵活提问

“少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无条件地将教学时间让给学生,而是要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知识,达到让学生“多学”的目的。在诸多方法中,提问是能引起学生注意、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以《师说》为例。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先提出问题:标题中的“师说”是什么意思?作者写了哪些内容?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对课文的学习上。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初步了解到“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而“师说”阐述的是“从师求学的道理”。之后,我邀请了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閱读所得,并继续提出问题: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通过这一问题,学生深入解读了文章,进而明白了作者是在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呼吁人们要乐于从师学习。

二、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离不开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将学生集中到一起学习,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发展与进步。此外,小组活动还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看法。以《雷雨》为例。考虑到这是一部矛盾冲突极为强烈的戏剧,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我在课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各个小组的组长分发了一张任务卡,内容有:在阅读中理清人物关系;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戏剧中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先安静地阅读了作品,之后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绘制了一幅人物关系图,将周朴园、鲁侍萍、繁漪、鲁贵、四凤等人的关系更加直观地呈现了出来。在之后的探究中,他们对文中的细节作了细致的解读,勾画出了人物的语言,在讨论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朴园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似乎都在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是记着她的、想念她的。但是,当鲁侍萍真正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你来干什么?”前后矛盾的态度、判若两人的语气,实在令人吃惊。通过讨论,学生就明白了周朴园是一个伪善、自私的人。

三、补充材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与感知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多学”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阅读,或者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读本。例如,在一次阅读课上,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我提前准备了《祭屈原文》《不朽的失眠》《不见大雁》《江南雨巷》等文本,它们分别对应语文教材中的“名人文化”“时代篇章”“人与自然”“独有韵致”等栏目。许多学生都挑选自己喜欢的文本,我也在观察中了解到了不同学生的阅读情况。之后,我鼓励他们:“大家读完这么多优秀的文章,相信大家肯定有自己喜欢的文章,有谁能来分享一下呢?”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侃侃而谈。有的学生说,《祭屈原文》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屈原其人;有的学生说,《不见大雁》能够让人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懂得保护大自然。在分享中,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了,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遵循“少教多学”的理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

猜你喜欢

周朴园性格特点少教多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节选)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
你想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