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无国界

2020-09-10张小妹

现代苏州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苏州工业园区外籍

张小妹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全市人民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多国确诊病例陡增,外籍人士众多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上,对外籍人员与本地市民一视同仁。

疫情期間,园区保持高效服务,发布多种语言版本信息、线上线下投放中英文宣传海报、开通外籍人士24小时服务热线,为辖区内外籍人士带来暖心守护……

一封封公开信,暖心之举感动“洋苏州”

事实上,除了拥有数量庞大的跨国企业,园区还是江苏外籍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据悉,园区目前共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的常住外籍人员11813人。其中,外籍人才4143人,约占江苏省的六分之一。

早在1月30日,园区就曾发布了一封同样是四种语言版本的《致在苏州工业园区外籍友人的公开信》,提醒“洋苏州”们在特殊时期加强防护、减少外出,并公布了紧急求助的联系方式,在园区生活的外籍人士,纷纷感受到了园区的“及时温度”。

除了发布《致在苏州工业园区外籍友人的公开信》,园区还成立了英日韩联合翻译小组,通过各种平台发布疫情防控重要通知、公告、意见的英日韩译稿,确保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位。聚焦外籍人士当前关心的生活、返苏、复工复产注意事项等问题,园区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通过英日韩三种语言及时解答相关咨询。

针对前期摸排的外籍人员在区情况,园区还制作公开信和24小时服务热线的中英文海报,选取外籍人员比较集中的办事点、酒店、公寓等处投放,同时,联合教育局将海报电子版推送区内涉外学校。

严把“防疫关”,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2月6日,一封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版本的“致跨国企业的信”,在园区外籍人士间热传。原来,这封信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的感谢信。信中表示,园区非常感谢区内广大跨国公司为疫情防控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园区也积极表态,将全面协调、全力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对广大跨国企业而言,这封信无异于一颗“定心丸”,有效化解了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发展的焦虑情绪。“致跨国企业的信”中,园区表示将通过视频电话、邮件、微信等通讯方式,主动对接广大企业的投资发展需求,倡导推行网上审批业务,为企业在疫情防控、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除了那一封热情满满的信件,抗击疫情期间,园区领导加大了走访力度,先后慰问了几家跨国企业,向疫期坚守工作岗位的外籍人士送去温暖。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华走访关怀了通富超威苏州公司、礼来集团、硕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及三星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的外籍人士,在送去防护用品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对于未复工企业,刘华详细解释了园区关于企业复工的相关规定,并提醒要根据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合理确定开工时间。对于已复工企业,刘华询问企业因受疫情影响所遇困难,并表示:“相关部门将会为企业做好服务,尽力帮助推进解决。企 业要按照园区相关公告和复工指南的要求,在严把‘防疫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做好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在建项目。”

案例1:尽量少出门,咱不给政府添乱

“园区对外国人蛮好的。就拿公开信来说,虽然那些信息我早已知道了,但这样的举措仍然让我感受到温暖。而且,很多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很需要这样的提醒。”一封“致外籍友人的公开信”让来自韩国的跆拳道教师权珉暑感受到了来自园区的关爱,他表示,目前他正响应号召减少出门,同时主动关注“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等官方平台,以获取相关信息和通知。

权珉暑眼下担心的,是自己的工作。他两个跆拳道班有145名学生,其中一半是韩国学生。苏州政府通知延迟开学,他不清楚线下培训什么时候能恢复授课;即使能,许多韩国学生在春节假期回国了,还不知道何时回苏州。他期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一切都回到正轨上来。

案例2:安心宅,留学生每日上报体温

来自拉脱维亚的留学生文玲,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这个寒假她除了加强中文学习,每天还多了一项新任务,早晚向芭菲国际公寓管理方和学校报告自己的体温。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芭菲国际公寓文萃店紧急采购了温度计、消毒水、口罩等防疫物资,向150多个留在公寓里的外国租客免费发放体温计,并附上翻译版的使用说明。

在邀请专业团队对所有房间进行消杀的基础上,芭菲国际公寓还每两小时就对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毒。此外,公寓的管理App也新增了体温上报模块,一旦租客上报的体温有异,公寓会派专人上门再测一次,确认是否需要上报。对此,文玲表示:“公寓有人告诉我要戴口罩,让我减少外出,我觉得这非常好。我的家人里有医生,家人觉得我在苏州工业园区生活很安全。”

案例3:我对园区充满信心,期待早日恢复状态

利用春节假期,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总经理白世泰全家回德国探亲。他表示:“德国人也非常关注疫情,但并不紧张,没什么人戴口罩,朋友们也没有因为我从中国来就排斥我。”收到延迟开工开学的通知后,白世泰一家也推迟了回中国的时间。

由于现在国内外各方面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白世泰认为,此次疫情对公司现有项目交付、产品周期以及产品的调试和售后都可能有一些影响。不过,他对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充满信心,他相信,这一特殊的困难时期后,苏州一定能迅速“恢复状态”。

守护第二故乡,热心“洋苏州”为“抗疫”

奔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当前,外籍人士感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关怀,他们纷纷加入“防疫战”,各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生活的这座家园一同抗疫。

他们中有的人服务社区勇当一线志愿者;有的人募集物资发动家人朋友帮助中国;有的人积极向海外正面宣传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抗疫行动和决心……

意大利丹尼尔:比起在家等着,不如帮助更多人

爱心没有国界,园区的很多“洋苏州”纷纷主动加入社区当起了志愿者。丹尼尔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周边的一个小城市,从一个水城到另一个水城,他很自然地把园区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疫情发生后,由于所在的教育机构目前停课,作为一名培训机构的意大利语教师,他这段时间只能在家线上授课,平时也遵循社区的倡议,基本不出门。当看到徐家浜社区在招募志愿者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说:比起在家等着,那不如帮助更多人。于是,穿着红马甲、戴着口罩的丹尼尔在徐家浜社区的入口门岗,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

算上在苏州的两年,丹尼尔来中国已经六年了,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您的体温正常,请问您要去几幢几零几?”他学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样子,和进出小区的人员用中文流利地沟通着。看到有外卖放在门口让居民出来拿,他还主动要当“跑腿小哥”,给居民送上门。

2020年这个春节,对他而言无疑是最特别的。面对国外亲友的牵挂,他并不担心。他说,自己对中国有信心。“来到中国后,我接受过很多帮助,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让我在孤独无助的时候感受到温暖,我坚信中国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汤妈妈”&英国人约翰:尽我所能,支援武汉

作为慈善中心的一员,“汤妈妈”的丈夫英国人约翰十分支持她的努力。“安妮(汤崇雁)总是很忙,我原以为这个假期她能休息一下,我们在一起呆段时间。”提到妻子,约翰有些无奈地抱怨,但行动没有一丝一毫迟疑。为了尽快把医疗用品送到武汉,约翰先后从子女的教育经费中支出两笔钱,垫付购买口罩费用。

“在英国家庭,教育经费通常是不轻易动用的。但看到各地的好人都这么努力,我意识到这一次‘汤妈妈’任务的重要性,我也要尽我所能。”约翰说。

美国夫妇苏贝妮&苏杰夫:这里是我的家,我从未感到孤独

自疫情防控战开展以来,住在湖西的苏贝妮和苏杰夫这对美国夫妇同样选择了守望相助。作为城邦社区的网格员,夫妻俩主动申请加入了社区疫情防控队。俩人还与朋友索菲亚等人组成了一个外籍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天都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担心自己的中文不够流畅,登记信息这一类任务做不好,苏杰夫夫妇便与社工一起,将蔬菜分装打包,再一家一家送到自我隔离的居民家中。考虑到社区中有部分外国居民,夫妇俩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提出希望跟工作人员一起在小区内展开巡视,用大喇叭在小区进行中、英文广播,提醒外国居民减少外出、做好防护。

“我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但我知道中国正在尽其所能。我们应该配合,做好自己的事。”苏贝妮说,“面对疫情,苏州采取了迅速的行动,我们现在不缺信息或帮助,也从未感到孤独。”

前几天,在美国的家人很担心,希望他们先回美国,但她和丈夫暂时没有回去的计划。“家人最终理解了我们的选择,他们明白,苏州也是我们的家,很多中国朋友对我们来说,就像家人一样。”

意大利Gaetano Del Re: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原玛努利(Manuli)苏州总经理Gaetano Del Re在园区生活了多年,2008年,他取得中国绿卡后,一直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作为自己的使命。

近期,他通过SKYPE视频连线接受了意大利南部电视台和意大利南方日报的采访,结合他的实际观察和体会,分享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事迹,让更多的意大利民众了解更为真实的情况。

英国父子档:志愿服务积少成多,早日战胜疫情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澳韵社区逸庭一期门岗,两位外籍友人穿着红色马甲,充当起了小区负责疫情排查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英国的志愿者父子,父亲Duncan(邓肯)和儿子Fraser(弗雷泽)。

邓肯一家住在苏州工业园区,他来中国近20年,工作地点在无锡;儿子嘉伟18岁,在园区一家国际学校念书。这次他们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后,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活动,负责小区门岗的居民出入登记等工作。Fraser今年18岁,还在上高中,他能够流利地使用中文,除了协助物业发放出入证之外,还做些登记核查工作。

Fraser表示,虽然他和爸爸不是中国人,但在苏州生活这么久,苏州就像第二个家乡一样,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在他看来,自己的志愿服务虽然微小,但他相信每天付出一点,积少成多,就能协助大家共同战胜疫情。疫情早点过去,就能早点恢复正常生活。

克罗地亚马国伦:我不会离开,只会更爱这里

来自克罗地亚的拳击教练马国伦同样是园区湖西的公益达人。疫情发生后,他听说武汉很多医院口罩紧张,便决定自己出钱,请朋友从克罗地亚及周边国家寻找货源。历经一番周折,他顺利将2万只口罩赠给武汉。

此外,他还发挥特长,制订一个居家训练计划,帮助大家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最近也有好几家境外媒体联系马国伦采访,想了解中国的情况。个别境外媒体报道失实,让他非常愤怒。

“我告诉他们,中国人非常团结,政府也非常努力。我不会离开,我只会更爱中国、更爱苏州。”马国伦说。

新加坡洪健德: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战胜病毒

苏州新加坡俱乐部会长洪健德在苏州已经工作生活了12年,是一位“新苏州人”,他早已把苏州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为应对疫情,苏州新加坡俱乐部取消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聚会,并把活动经费捐给苏州。

洪健德表示,苏州和新加坡是亲密的伙伴,祝福苏州能够平安渡过这次疫情,他也会和苏州人民心手相连,共同“战斗”。

韩国朴貞旻:疫情不分国籍,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连续数日,韩国人朴貞旻每天都到园区湖西沁苑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为韩国居民送物资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自从主动申请加入外籍志愿者的大队伍以来,朴貞旻每天会进行2至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防疫工作的效率。

“因为我会中文、韩文两种语言,所以在与韩国家庭交流时会更加顺畅。遇到他们对一些行为不能理解或需要帮忙时,可以及时解释并提供帮助。”在朴貞旻看来,疫情不分国籍,当务之急是所有人都及时了解防疫信息和相关政策举措,时刻做好自我防护,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别人。

早在2011年,朴貞旻就来到园区,他现在开了一家跆拳道馆,园区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今年春节由于女儿的出生,朴貞旻一家没回韩国,不久前从朋友那里得知,湖西社工委在招募韩语志愿者,经过考虑他在线上完成了申请第二天便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女儿刚刚满月,丈母娘在帮忙照顾。我也因此有时间可以走出家门,帮助社区在疫情防控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为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严防输入性病例,园区下辖各街道、社工委严守小区第一道关卡,对于外地返苏人士,尤其是近期从韩国、日本等国来苏人士严格执行居家观察。

走在湖畔花园小区内,一处处醒目的横幅、宣传栏,时刻提醒来往居民对疫情加强防控。据了解,由于小区内居住了一定比例的韩国籍居民,社区的疫情防控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沁苑社区工作人员樊松成介绍说:“现在,一旦有韩国家庭回来,我们会让朴教练通过微信沟通,将他们拉入微信群,发布翻译成韩文的居家观察注意事项书;告知他们每天统一开门扔垃圾、取快递的时间;同时,我们也会附上社区和物业的联系方式,对他们的诉求及时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苏州工业园区外籍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巴拿马将取消伪造资料者的居留和工作权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在渝外籍人士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