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提升学科素养的策略

2020-09-10申胜利

高考·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提升高中历史

申胜利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历史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强调通过向学生讲授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不断完善其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几点提升高中生历史素养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科素养;提升;策略

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理念,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还是课程措施的实施与课程教材的编写,都应围绕着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来开展。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通过自我积累、日常教化而养成的稳定的、具备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具体包括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五个方面[1]。为做到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要深知自己肩负的重要任务,明确教学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拓展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各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与经过,还要求其能够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进而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含义、当时影响与深远影响。这便需要教师实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学科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思维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而历史思维作为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教师做到有效重视,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历史学习中,能够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提升其历史学习效率。

三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各个国家经济、文化、政治间的交流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这也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逐渐提升我国的文化軟实力。

二、高中历史课堂学科素养提升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的绝对地位,进而呈现一种“教师系统讲授历史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现象,过分放大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若想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便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学会利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对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其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理解,进而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进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课堂教学时,相对于其他针对历史事件研究的章节,其教学内容相对复杂与抽象。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是教师带领学生将教材知识串一遍,在详解讲解一下重难点。但对于学生来说,其难以一时理解这些知识点,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便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的了解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再加上教师在一旁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在逐渐探究中形成史政观。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分层教学法、微课、思维导图等,这些都是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加强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做到全面掌握与应用,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学习体验,让其通过思考来有效解决学习问题[3]。

例如在教学“现代中国的教育”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情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源或是图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其中的历史逻辑讲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提升其思维能力。又或是采取分层教学法,依照一定的标准来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层次中,为其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掌握程度等要求,使学生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3.加强教学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外,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主动学习。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个知识点,留有几分钟的时间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疑问,最终通过不断探究而解决问题,由此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强调让学生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这时,教师便可让学生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一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会产生“为何清朝政府会签下如此不平等的条约?”的疑问,在通过自主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制度,便会得知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造成了中国的战败,在万般无奈下,清朝政府签下了《南京条约》。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同学与老师共同评价,让其他学生在学习优秀经验的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自己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

结束语:总的来说,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引导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洪兵.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9(14):39.

[2]洪伟.打造滋育学科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2019(03):3-5.

[3]王广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68-169.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提升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