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

2020-09-10张玉焕

高考·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高考策略分析

张玉焕

摘 要:教育革新力度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思维模式进行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就是语文教学,同时语文在学生高考中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语文知识来说,语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其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的比例也很大。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高考的全面推进,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了语文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提升学生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能力,本文就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为教师在帮助高三学生考前冲刺阶段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给予一定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分析

能够衡量语文能力重要指标的就是语文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从现阶段语文教学效果与预期期望差距较大的原来来看,一项主要因素就是考前冲刺阶段教师对于精讲和反复训练等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由此造成了学生熟悉训练和考试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却遭到了严重忽略。阅读量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弊端问题,如果能够将考验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在高考中适当增加,就能够确保学生在日常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良好培养,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次革新发展。新高考内容要求在语文必考内容中加入文学类以及实用类等文本阅读,确保高校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在相应的教学中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面对如此的情况,必然会对学生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情况进行一定的考验,由此高校教学中当务之急和必然举措就是研究新高考快速阅读策略。

1.将阅读的金字塔底座打好、打牢固

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有决定性作用[1]。学生在阅读或课外阅读时在对文学类书籍进行积极阅读的过程中,也应做到对社会类、经济类以及历史类、美学类等多样化作品进行积极阅读,此外一些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具有较强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也同样可以是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学生只有在掌握社会中多种形式知识基础上、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新高考,并且在将必备知识的储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生将阅读预期做好。对于阅读预期来说,其指的是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时候就能将文本整体内容中的问题、观点、情感等进行初步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提升阅读和答题速度[2]。

例如: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二中的中国建筑希望,其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到至今的建筑艺术发展等内容,如果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相应的历史发展知识融入其中,就会帮助学生在面对这类语文和历史知识相结合的阅读理解内容时不会茫然无措,并且能够快速理清顺序。

2.用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阅读理解加快速度

在高考试卷中通过命题专家反复思考和斟酌的基础上才能将高考题目本文进行明确,而在命题专家对高考题目本文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又必然是基于一定逻辑顺序的基础上来罗列本文内容的,此时一旦文本出现逻辑混乱问题、命题专家也不会予以放任的。鉴于此,如果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对文本进行规律有序的分析,那么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2019年江苏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二《天津的开合桥》中,基于总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将文章段落分为:一,天津开合桥的介绍;二,桥的建筑形式和交通之间的关系;三、介绍桥的种类;四、开合桥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原因;五、开合桥服务质量的提升方式、进而期待未来开合桥的推广应用,本文主要是以因果邏辑关系进行分析、层层递进的写作方式来讲述开合桥的发展和衰落以及期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前冲刺阅读讲解时,也应该让学生粗读本文,进而捋顺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对文本逻辑关系学会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不同本文时都可以先对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对文本思路和内容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3]。一般来说因果、总分、整体、转折、正反对比等等多种关系都是较为常见的逻辑关系形式,而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基于逻辑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对本文提纲进行领会和掌握,由此自然而然的就会提升阅读速度。

3.对文本特点规律进行总结,打上理解和解题的快车

对于文本阅读理解方式来说,共性和个性特点是每一种方式都存在的特征。如共性的特点:在古诗文以及论史文、实用类文本中所体现的语言表述技巧、使用的语言特征、安排的结构等都是共性特点的一种形式,对此学生也要加以重视和掌握。如学生可以在对逻辑分析加以利用的基础上将文本中心要点进行切实把握,在对人物描写进行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将人物形象特点把握住;而在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借助的基础上能够对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行把握,在文本整体内容中能够起到一定以小见大重要作用的就是对文本内容细节的描绘和写作手法上的技巧,而几乎所有形式的文本这些共性的特点都是存在的。文本在存在共性特点的同时,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所在。而为了帮助学生对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进行伴我,学生应在日常对多样化种类形式的文体进行广泛阅读,如文言文以及古诗文和小说等,通过梳理归纳以往考试中所出现形式和体裁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4]。

如历年来常考内容都有小说类文体阅读,而小说的考察形式通常都是基本特征、表现手法、形象内涵、丰富蕴意、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而只有学生在日常多阅读含有这类特点的文本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一目了然,进而达到眼睛一扫就能大概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三语文考前冲刺阶段,阅读对学生的作用必然不能够用刷题所取代,应给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升;教师的讲题也必然不能将阅读所替代,教师阅读的引领和深入仍然是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丽.高考快速阅读应试技巧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0-113.

[2]屈小燕.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试题特点及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7):14-17.

[3]周红心.精读深思巧过高考阅读关[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5):105.

[4]罗佰方,葛福安.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初探[J].语文月刊,2017(01):4-6.

猜你喜欢

新高考策略分析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