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9-10刘仕兵

高考·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教学思考

刘仕兵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做到育人与育分两不误,达到掌握知识、升华思想、培养人格、提升能力的目的?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兴趣、关注时政、高效课堂、狠抓习惯四个方面入手。从而增强历史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满足新高考的需要。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教学;思考

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展现出来,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融入课堂。用唯物主义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生态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审视评价史实。从而形成史实再现、问题思考、价值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升华思想、培养人格、提升能力的目的,做到育分与育人两不误。现就我的历史教学的一些做法汇报于下。

一、培养兴趣

目前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实施的是选科走班。虽然四川省新高考方案还没有正式公布,但从其它已经实施高考改革的省分来看,选历史学科的学生不多。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就是一个纯记忆的学科,只要记性好,就能学好。人文学科在大学的专业比例少、就业前景差,如果选择历史学科的多是因为理化学不好,而不是真正喜欢历史。还有就是我们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心依然是高考的要求考点,忽视历史情境性,教学相对枯燥。要改变这种善,就必须要在兴趣培养上着手,第一,在高中开始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魅力和学科前景的介绍,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选择历史学科。第二,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度教学”,就是做到教学分层,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不同,但每天都有成就感。在考试中要难度适中,尤其是要保证教什么考什么,如果老师上课教的内容,考试又不考,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和动力认真听课。只要我们在出题时,适当对知识点进行变式处理就足够了。让学生考出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让学生信服,所以第一堂历史课必须准备好,用知识、用能力、用课堂艺术征服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对教师产生敬佩和喜欢,以后你讲的学生才愿意听。第四,历史老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能力、考点把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教学氛围等。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关注时政

历史教学与时事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过去的联系,要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力求做到学科特点和时代风向的有机结合,这本身也是高考的要求。现在,自媒体高度发达,信息容量大,更新及时,因而学生对时事了解渠道多。他们热衷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問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课本知识的讲授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又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面的扩宽和能力的提高。要教育学生胸怀天下,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形成开放的意识、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主张,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结合时事进行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动态历史事件学习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真正的活力

三、高效课堂

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高低,历史课时少,这就要求每堂课都要充分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讲学生喜欢听?怎样讲学生容易懂?怎样设计练习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课堂结束后,还要有反思教学得与失,这样可以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针对性。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教辅资料,其中与重点难点知识对应的解读、总结、测试题,当堂就要立即验证学生掌握情况。这样做,一是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有收获感;二是以便即时调整和补充。课堂教学必须以课本为主,课本正文是历史发展的脉络。不管用什么版本的教材,不要当学生的面,报怨教材的不足,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根本渠道。还要关注课本中除了主干知识外的补充版块,例如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知识链接、学习思考、测评、专题小结等,这些小字部分是对知识学习必要的补充,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因而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展开多角度思考,及时对比答案,找出差距,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要给学生适度扩充书本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是丰满的、有趣的,是活生生的人经历过的。现在社会上下都在提倡减负,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容量大,学时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我个人认为减负是反对老师一讲到底,在知识内容上满堂灌,但是学生思考的空间,课堂的思维容量是不能减的,否则就失去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本真。

四、狠抓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以为几个习惯很有必要。一是课堂学习中,要注意课前的自主预习,对知识做初步梳理,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上课时,要紧跟老师思路,作要点式的笔记。课后一定要给学生时间消化,做到堂堂清,每堂都有收获。指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二是考试中要做到答案段落化、序号化,要用历史语言表达,要养成对错题思路分析的习惯,做到融会贯通。三是不要天天给学生讲高考历史是考能力,高考题目是能力立意。大部分学生开始懂不了,反而引起心理负担,积累了基本知识,才能培养学科能力。我认为离开知识空谈能力,或者只强调能力忽略基本史实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总结,把握住历史发展脉络,掌握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适当补充课本上没有的学科知识,这样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就逐渐提高了。

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能力、科学史观、学以致用、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也要求我们的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广阔的视野和敬业精神。只有增强历史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满足新高考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新高考形势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罗娇《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

[2]《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行动研究》顾雪梅《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猜你喜欢

新高考历史教学思考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