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探析

2020-09-10曾石东

高考·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策略

曾石东

摘 要: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生成性教学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策略;研究

前言: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存在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的效率,促使教师急于将课程知识灌输于学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生成性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应试教学的不足,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活力。下面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内容,就如何构建生成性课堂展开如下研究。

一、生成性课堂的内涵及构建前提

(一)生成性课堂的内涵

生成性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出发,及时地调整和变动教学活动,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自主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可以就某个课程问题展开探究与讨论,期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互相交流问题,从而生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可见,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1]。

(二)生成性课堂构建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发挥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性格、思維方式及兴趣爱好等,从而掌握有效的学生学情,这样才能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工作提供有用的学情信息,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课堂互动方式,构建和谐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环境

高中数学应用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可以运用课堂互动方式,向学生提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抽出课堂部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就数学问题展开探讨,互相交流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导,而真正主动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道几何证明题目,并给予学生思考解答的方式。如下面这道例题: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0,且AO⊥平BB1C1C。证明:B1C⊥AB。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分析时间,去思考可以运用的解答方式。然后,利用课堂部分的时间,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证明B1C⊥AB的步骤。这时有些学生会说自己是从线线垂直平行→线面垂直平行→面面垂直平行的步骤来证明B1C⊥AB,那么教师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是借助哪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以及性质来进行证明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富有生命[2]。

(二)利用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在生成性课堂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利用有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可以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生成高效的课堂环境。那么教师除了组织课堂互动环节之外,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方式,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展开互动学习并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首先,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出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情境。然后,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提升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在情境中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并给予学生表达学习意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一份子。

以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一段校园介绍短片,向学生介绍一些校园的基本信息。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内容,这时学生会听到短片中频繁出现学校、班级、同学、教师等词汇。那么教师可以顺势提问学生:上述这些介绍过程中涉及到的概念词汇,存在什么特征以及有什么关联关系?我们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去理解学校、班级、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可否将学校看作一个集合,而学生、教师是集合学校的一个元素?从而借助问题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和体会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思维,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教师而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思维,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兴趣,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及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再其能力范围之内,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其中,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结果,可以按照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层次,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然后,依据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层分组学习[3]。

以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知识为例,基本目标是面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然后概括出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等。中层目标主要对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学生不仅要掌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还要学会根据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判断物体属于哪种几何体。发展目标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标,引入更多的课外探讨案例,来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知。在确定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之后,按照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归为不同的层次,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若干组展开独立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情境创设以及分层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高中数学的生成性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吴化美.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8(20):53-53.

[2]刘兴华.初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9(19):49-49.

[3]何成杰.试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如何构成[J].考试周刊,2017,15(77):659-659.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研究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