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阶段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音乐学”本科专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9-10黎雅晴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音乐学实践

摘要:在几代音乐教育家(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自改革开放发展以来,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本科专业也不断发展,同时也相继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笔者主要对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音乐学”本科专业;音乐教育学;实践

一、什么是“音乐学”专业呢?

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里记录:将原音乐纯理论专业名称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改为“音乐学”(十二、艺术类1203),“音乐学”专业名称由此出现。[1]1993年,原国家政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文件记录:将原艺术类专业规划至文学05代码下,“音乐学”专业代码为(050401),“音乐教育”专业代码为(050445)。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设置将将原名称音乐学、乐器修造艺术,音乐教育合并成一个新的专业:“音乐学”专业。[1]总体由此可见,“音乐学”专业主要以培养音乐理论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但在当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音乐学”专业也被看作是“音乐教育”专业,旨培养适应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

二、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出现的问题

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实施,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音乐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现状,这里面有诸多原因,但是少不了的是许多“音乐学”专业,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技、能(试教、弹唱、配弹等)不过关,导致面试屡屡碰壁。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方面,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方面以及其他等等方面的原因。本文笔者主要从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作出探讨:

1、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其终点就是适应社会、应用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我国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太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致使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够适应社会。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吹、拉、弹、唱、舞蹈、创作等基本技能,同时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一不可。在大学四年期间,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很多,仅留下一个学期的时间用来实习,这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根本无法在三、四个月的時间里做到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化,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身份导致了两者对于同一音乐知识的理解不同,当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在吃透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磨合课堂。堆积的理论知识不结合实践无疑是纸上谈兵。所以在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科课程设置安排时,可以在大三一学年设置每周两节的“学生上讲台”的课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上讲台的机会,每周两节十五分钟的微课,学生讲课老师评课,第一次课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二次改正,课堂不断磨合,学生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使学生们有效的将大一大二两学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在大三这一学年的课程内容安排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更多的趋向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是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是过多的实践操作,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学习,更加注重于教学方法的教授。经过大三一学年的学习与磨合,使学生更加能融入课堂,从而在大四实习的实操中,快速适应、快速调整。

2、应届毕业生缺乏基本音乐素养,无法快速适应音乐课堂。在当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音乐学”专业也被看作是“音乐教育”专业,旨培养适应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会基本的音乐教师素养,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声乐演唱能力、钢琴即兴伴奏、一门小乐器、舞蹈编排、合唱指挥能力、配器等各方面的素养。音乐教师是全功能的、多方位的,要求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毕业找工作试教面试时屡屡受挫,原因都是出现在即兴伴奏和弹唱上,而往往这一环节是检验一个合格音乐老师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当代“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期间需要掌握的科目的学习内容多且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分到钢琴即兴演奏,全国大多高校只开设一年至一年半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由于时间原因,教师没有很多时间去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这就失去了即兴伴奏原有的初衷,导致即兴伴奏成了钢琴演奏。对于这一现象,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应该引起重视。作为老师,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学上做出一些调整。由于教学内容的需求,即兴伴奏课程也不能占用太多的课时安排,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适当引导学生在即兴伴奏方面的思考呢?声乐歌曲伴奏的配置不像四部和声复杂,它只需要配置一个和谐的和弦。然后教师利用第二节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作业作品,既可以巩固好和声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伴奏配置思维的发展;作为学生,我们可以积极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多听多练,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歌曲当中。

3、忽略了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文化堆积起来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实践和探索下,不断成长。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中更是凝聚了人民无数个世纪的才智和观察力,尽善尽美的民族音乐中,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但因为现代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流入,导致我们忽视了民族音乐的学习。在音乐教育学的课程学习安排中,由于时间紧课程多,除声乐课以外,基本上只有在中国音乐史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而且这门课的时间仅两个学期,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学习音乐、进入音乐世界的钥匙,这与开放性的音乐思维并不矛盾。要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作曲课、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的课堂上加入民族音乐文化,在作曲课上,老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民族音乐作品,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听赏,更多的体会和感受民族音乐写作、旋律的特点;在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的课上,教师可以下意识的准备2~3首民族风格比较明显的声乐、器乐作品,在教授完理论知识过后,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结合民族区域特征,对作品的和弦、调式、旋律走向进行分析,更进一步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在视唱练耳课上,对于学生手中的视唱练习,老师可以不只是单纯的识谱视唱练习,而要去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审美要求,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小节的视唱练习,也可以根据审美艺术表现作风格性的艺术处理,这都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除此之外,在校期间,在教授知技能的同时,要给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类就业、创业平台联系各学校、企业,为毕业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在期末进行考试之外,可以在学期中多设置一些理论考试、试教讲台,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聂正华.高校音乐学专业发展现状与思考---“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专业之比较.[J].当代音乐.2017(23)

[2]丁怡.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方音乐.2019

[3]刘玉.关于音乐教育学的发展与概念厘析[J].当代音乐.2018(03)

[4]范建明.有关音乐教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1993(2)

作者简介:黎雅晴(1997.5-),女,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北海老师。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猜你喜欢

音乐学实践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音乐学一流学科建设探析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