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流广告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2020-09-10孙晓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户问题策略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传播由此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随着新媒体而兴起,手机使用泛媒介化,网络主流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众以往接收广告信息的途径逐渐被打破,生产内容空洞直白,乱象投放频频出现……换句话说,当下,广告业可谓面临一场势在必行的发展变革。要想保持自身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并创新经营策略。

本期专题以此为背景,对信息时代下广告业的发展现状展开探讨,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助益。

摘 要:2016年移动营销市场的增长首次超过PC營销市场,中国的移动营销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移动端争取到消费者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使用场景,移动社交媒体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视频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资讯信息流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为信息流广告提供了广阔的投放空间。本文从信息流广告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并总结当前信息流广告面临的众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流广告;用户;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03-02

一、信息流广告发展现状

(一)市场整体规模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090.4亿,同比增长率为58.3%。以社交、新闻、视频等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流广告在2018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达到22.5%。艾瑞咨询预测,2019年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725亿元,占整个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27.6%,未来几年内信息流广告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1]

(二)运作模式

信息流广告隐藏于用户日常浏览的社交动态、资讯信息和视频信息流之中,与用户所浏览信息保持高度的形式一致性,信息即广告,通过用户的自主刷新,夹杂于原生信息流中持续不断地出现。[2]各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导向、浏览习惯、搜索惯用词条等信息,借助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智能画像,对广告进行智能分发。[3]各平台通过对广告效果的监控,对投放广告进行筛选排序,有选择性地在自己的平台上投放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广告,达到广告与平台的双赢。

(三)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梯队,如字节跳动、百度、腾讯等。易观数据显示,字节跳动、百度、腾讯等主流媒体占据信息流广告市场的70%。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主要为信息流广告提供了资讯流空间,抖音主要为信息流广告提供了视频流空间。百度、腾讯用户基数大,营销投放精准度高,对用户需求变动灵敏度高,可以锁定用户的近期购买需求。

第二梯队,如传统门户、微博等。微博拥有大量用户注册信息,用户互动性强,且微博的话题度高,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源,通过制造话题带动大批“粉丝”对信息进行“病毒式”传播,可以达到短期内扩大信息流广告传播面的效果。

第三梯队,如新兴媒体、垂直类媒体、工具类媒体等。此类平台虽处在第三梯队,但是正处于成长阶段,已经拥有一定的用户规模,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4]

二、信息流广告面临的问题

(一)用户体验不足

1.缺乏精确度。信息流广告具有动态性和差异性,每个人所接收的信息都是基于自身的综合特点量身定制的,千人千面。这就给信息流广告的发布方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如何做到真正的量身定制,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如何做到投其所好,成了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2.广告频率过高。当前人们面临严重的信息超载问题,过高的广告频率更容易使用户产生疲劳感以及厌恶感,这种负面情绪很可能会转嫁给品牌本身,对品牌产生负强化作用。[5]品牌与广告这种消极的紧密联系会使用户将“广告”这一词语与品牌直接联系起来,产生逆反心理。这将直接导致用户自主降低品牌涉入度,减少品牌的用户量,甚至用户会将广告与所用APP直接联系起来,将APP与广告画上等号,影响其下载量。

3.广告与内容缺乏一致性。当信息流广告与产品内容本身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时,更容易增加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进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涉入度,逐渐成为品牌的忠诚用户。相反,若广告本身制作精良,成为所隐藏信息流中亮眼的一部分,使用户怀着极大的期望与好奇心观看以及产生购买行为,但所得到的产品或者内容与广告本身形成强烈的反差,则会使用户产生被欺骗感,进而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二)缺乏互动

一方面,信息流广告本身与用户缺乏互动。广告对用户体验的感知反应迟钝,选择性忽略用户的某一种偏好,或者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忽视用户对广告的手动选择,继续向其推送无关内容。另一方面,在信息流广告影响下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缺乏互动。用户与用户之间缺乏相关性,彼此的感知度低,一方用户所作出的选择并不能影响到其他用户,削弱了信息流广告的传播价值。

(三)道德问题

1.等级观念。信息流广告依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身份属性”来推送广告,根据用户身份信息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产品,以期实现精准营销。[6]将人与产品画上等号,设立一个隐性等级。例如,微信发行的第一批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宝马中国、可口可乐、vivo智能手机3个品牌的广告分别出现在不同层次用户的朋友圈,引起了朋友圈也分三六九等的争论。

2.恶性诱导。信息流广告通过大数据精准投放,但往往会导致人们思维受限,当人们只能接收到与自己习惯相统一的事物时就会产生依赖感,出现选择性认知,进而丧失获取新鲜事物的热情,忽略自己感知面的缩减。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流广告容易出现恶性诱导用户关注与分享的情况,当用户点击进去后,隐藏在信息流广告背后的负面隐蔽信息会跳出,诱导用户接触不良信息,影响用户使用。

(四)隐私问题

信息流广告借助于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向用户精准投放广告,广告的内容与用户的个人喜好、历史浏览、购物习惯、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这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用户感觉被时刻监控,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无形地记录下来,没有私人空间,使用户丧失安全感,进而对广告产生抵触情绪。

三、信息流广告的发展策略

(一)提升广告用户的体验

1.提升精准度。广告主应选择与自己品牌匹配度最高的平台进行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广告的内容制作应与平台的投放环境相适应,与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相符合,与平台本身保持高度的一致性。[7]为了提高精准度,既要对用户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又要将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及时获得用户行为的第一手资料,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传播效果。

2.控制广告投放频率。合理的广告投放频率可以极大地减少用户的抵触情绪。例如,今日头条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对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频率有如下规定:每个用户一天之内最多可以看到7次大图广告、20次下载类广告;如果用户屏蔽了某广告主的某一项计划,则该广告主的所有计划在7天之内将不会再显示给该用户;在12小时之内,每一个广告计划对一个用户只展示一次;eCPM(千次展示收益)太低的广告通常不予展示。这种对信息流广告频率作出直接规定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广告投放过密的问题。

3.提升话题性。广告主要使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就必须给用户提供别具一格的广告体验,提升话题性。同时,信息流广告的内容要切实融入受众的生活中,强化品牌与受众的关系。例如,“统一老坛”与“陈情令”的微博超级粉丝通过社会化营销,酸爽宗师“统一老坛”在剧中穿插演绎三次元蓝忘机与二次元魏无羡的对手戏,同时掀起粉丝圈内的表情包创作大赛,话题性强,极大地增加了“统一老坛”的曝光率。

(二)促进高效互动

增加信息流广告与用户的互动。信息流广告应增加自身对用户的灵敏度,时刻感知用户的品牌导向。当用户积极参与某类广告的评论以及转发时,可以向用户继续提供此类广告,若用户表现出对某一类广告的反感时,不再向其推送此类广告。广告也应该包含产品的详细信息,便于用户了解品牌、选择品牌,促进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无障碍互动。

增加信息流广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广告若想得到广泛传播,可以借助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多种方式增强用户之间的黏性,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促进高效互动。

广告主可以将广告创意与用户的网络社交行为有机结合,激励用户做出转发、评论、分享等行动。这一点宝马中国M2的信息流广告就值得借鉴。宝马M2通过利用视频广告灵活的表现能力,以及外层文案和视频抛出互动问题“猜猜超模Gigi Hadid到底上了谁的车”,吸引用户进行竞猜互动。

(三)抑制恶性诱导

各平台投放信息时,要避免只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样化,对用户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开发用户的兴趣点,识别用户的潜在需求,扩大其接触面。

针对恶性诱导用户关注和分享的问题,各平台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微信为例,对初犯者封号30天、删除他因诱导而增加的“粉丝”并拦截其发布的链接,对于再犯者,将其永久删除。通过严格的治理来净化平台环境,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四)加强保护用户隐私

各平台应合理利用用户信息,在理解和尊重用户、切实保障用户利益的基础上分析数据,开展精准营销,减少对低相关以及不相关用户的干扰,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用户服务。收集用户信息的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于个人隐私信息边界的认知差异,是引起隐私担忧的原因之一。[8]可以遵循“告知与许可”原则,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何时、何地、如何以及由谁来处理他们的个人信息,把保护隐私的权利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

各大平台也应颁布隐私保护声明,如百度颁布的百度隐私权保护声明、微信颁布的微信隐私保护指引等,让用户明确自己的信息流向以及维护自身隐私安全权益的渠道。

四、结语

信息流广告充分考虑用户习惯,借助各大媒体平台,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逐步成为移动端的主流广告形式。当前,信息流广告虽然占据用户大比例的广告获取时间,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仍然存在不少被人诟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流广告还是要专注于内容本身,精准匹配各传播平台,进而达到精准匹配用户的目的,使广告能够直达人心,从而协助平台以及品牌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广告主信息流广告投放动态研究报告[DB/OL].艾瑞网,2019-08-08.

[2] 孔双.国内信息流广告的发展及未来图景[J].青年记者,2018(30):91-92.

[3] 李彪.信息流广告:发展缘起、基本模式及未来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9(10):54-58.

[4] 易观: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专题分析2019[DB/OL].易观网,2019-04-23.

[5] 李祖钰.视频信息流广告的创新形式及策略[J].青年记者,2017(33):85-86.

[6] 牛耀红.操控、赋权、话语空间:理解社交媒体广告的三个维度——以微信信息流广告为例[J].编辑之友,2017(10):47-52.

[7] 范思,鲁耀斌,胡莹莹.社交媒体环境下一致性与社交性对信息流广告规避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05):759-766.

[8] 王浛,傅蓉蓉.基于精準营销的微信信息流广告传播策略[J].传媒,2018(18):81-82.

作者简介:孙晓兰(199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优化与决策。

猜你喜欢

用户问题策略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