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方法

2020-09-10刘建村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体育锻炼教学策略

刘建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工作不断推进,对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丰富大脑,强健体魄,满足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应该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本文将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为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可以给以后的体育教育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这个时候,一直要求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完全放松心情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小学时期是形成学生良好素质的黄金时期,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加强对学生体育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体育锻炼的意义,这应该是每个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非常关心学生饮食健康和学习情况,总是想法设法地让学生补充营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出现肥胖问题,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在给学生补充营养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小学生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学生是需要到教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的,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久坐引起的身体有不良的反应,因此,体育老师需要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让学生可以有良好的身体。虽说现在已经为小学生减负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而影响心情,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情,舒缓情绪,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让负面情绪有可以发泄的途径,因此,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度的关爱导致学生出现了自私、自利的心理。在学校期间和学生能够和睦相处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便捷,老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体育项目中,有很多运动都是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的,篮球、足球、接力赛跑等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团结同学,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在学习生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让学生形成“打不到”的精神,遇到问题不妥协不气馁,想办法自己解决,体育精神一直要求更高、更快、更强,学生可以在体育精神的引导下,培养永不言败的精神,塑造学生优良品格,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还成熟,所以还抱有好奇心,喜欢玩游戏,兴趣广泛,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锻炼的水平和技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的目光集中到课堂上,提问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产生兴趣,直观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篮球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大家可以玩篮球接力,每个学生要在投篮之后跟下一個学生击掌,下一个学生在投篮之后也要击掌,以此类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运动变得有趣,体育锻炼结束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树立学生自信心。

(二)制订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老师应该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有目的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主性还比较差,需要老师的帮助和监督,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因人而异,科学有序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体育锻炼。

例如:对于跑步这项运动,可以采用晨跑、夜跑、慢跑等方式进行训练,学生要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体育锻炼计划,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增强体魄,强健身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踢足球,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跑步,那么对于跑步的学生来说就要求耐力要好,踢足球就要求体力要好,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势。

(三)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做事情要教会方法才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老师的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正确方法,体育锻炼也讲究科学性,要讲究度,不可以过度锻炼,这样不仅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因此,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度锻炼,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均匀呼吸。

例如:在进行跳远训练的时候,老师要先告诉学生跳远的技巧,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锻炼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安全考虑,预想到锻炼时会发生的情况然后进行预防。在体育锻炼之前要做好热身,以免运动时候肌肉拉伤。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师应当重视起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要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养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行为习惯方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22).84.

[2]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等.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85.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体育锻炼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