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曾侯乙编钟那些事》

2020-09-10石磊

阅读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编钟晋国墓地

石磊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到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不间断,三是记载详密。环顾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為完备的国家,那些不断出土的地下文物,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次新的历史发现。比如山西“天马曲村遗址”的发掘,出土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地、规模庞大的车马坑和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诸侯丧葬制度、晋国公墓制度、晋侯世系沿革,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鸟尊更成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湖北随县擂鼓墩古墓群的发掘,不仅出土了各种类型的文物数万件,而且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数量最多、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编钟——曾侯乙编钟,堪称国宝。曾侯乙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军事、天文、青铜冶炼、随国诸侯世系、姬姓诸侯与楚国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堪称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曾侯乙编钟也被湖北省博物院列为镇馆之宝。

晋侯墓地与曾侯墓地的发掘时间接近,主持发掘研究的都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晋侯墓地自1979年开始发掘,曾侯乙墓地自1978年开始发掘,两座墓地的发掘都得到国家文物局与两地省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支持。晋侯墓地与曾侯墓地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漆器、石器、贝器、骨器等类型,国家一级文物都达到上百件。另外,晋侯墓地的发掘,成为中国西周考古及晋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年代标尺,也使得晋国始封地与晋国都城地有望得到确认。

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礼器是历年来我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且因发掘前未经扰动,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仪式,这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其中曾侯舆编钟上的180多字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可以说,晋侯墓地与曾侯乙墓地的发掘,填补了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研究空白,学术价值不可估量。此外,晋国与曾国,同为姬姓封国,都是周王室的股肱藩国。晋国在黄河以北,山西南部,此地山河显要,戎狄众多,晋国襟山带水,阻控河汾,起着连接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的重任。而曾国在长江以南,为江汉流域的姬姓大国,史称“汉阳诸姬,随为大”,曾国的主要任务为带领汉阳诸姬,监控荆楚,为周王室镇守江汉流域。可以说,晋国与曾国作为周王室的同姓封国,都起着镇守战略要地,护卫周王室的重任。

笔者最早认识编钟,是在晋国博物馆。在青铜器展厅,晋国博物馆展出一座木质的编钟挂架,上面挂着两排各8口大小不等的青铜编钟,罩着玻璃围封,文字简介为:出土于晋侯墓地,为青铜礼乐器物。但是详细深入了解编钟,则是读了刘益善先生的《曾侯乙编钟那些事》之后。这本书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为“编钟出世”,记述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在扩建厂房时,发现了曾侯乙墓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批历史文物,包括震惊中外的数量达到65件套的曾侯乙编钟,使得这套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国之瑰宝重新现世。第二章节“曾楚往事”,益善先生以历史学家的专业,以文学家的笔触,不仅解释清楚了曾国、随国实为一国,而且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背景,如王室衰微、荆楚坐大、诸侯征伐、风云变幻娓娓道来,核心是深入浅出地写出了曾国与楚国的关系,给广大文史爱好者上了一堂精彩易懂的历史课程。第三章为“钟鸣寰宇”,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引发的国内外反响为主线,尤其是出土的编钟一钟双音,可以完美演绎现代音乐这一惊世之举,改变了世界音乐史的写法,进而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博大的文化风采与历史底蕴。

读完此书,不禁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感到骄傲。如果读者喜欢考古知识,可以认真读取“编钟出世”这一章;如果读者对历史知识感兴趣,可以仔细读取“曾楚往事”这一章;如果读者喜欢音乐知识、科技知识,可以详细通读“钟鸣寰宇”这一章。益善先生此书,在研究曾侯乙编钟的诸多著作中,集学术性、科普性、可读性于一身,“学术专著中最通俗,普及读本中最学术”,为一本不可多得的雅俗共赏之读物。

一套曾侯乙编钟,在历史、音乐、礼仪、文化、冶金等方面提供的信息,丰富而宝贵,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用青铜写成的历史文献。一部《曾侯乙编钟那些事》,则以专业的视野、潇洒的笔触、温情的态度,普及了国宝曾侯乙编钟的相关知识。诸多前辈学者特别指出,对于本国历史应该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应该有一种理解之同情。只有满怀温情与敬意、抱着理解之同情,才能摒弃狂妄自大与妄自菲薄,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从中有所收获。读完此书,深感益善先生是个有着人文情怀的学者,他是一个享誉全国的作家,曾担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主编,以诗歌、散文、小说著称文坛,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因为工作单位毗邻湖北省博物馆,为了宣传家乡,普及历史文化,更好地保护文物,益善先生决定为曾侯乙编钟写本书。主意打定之后,便不辞劳苦,查阅史料,购买典籍,实地调研,数易其稿之后,最终成书。书籍面世后的反响,也符合其写作初衷:通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语言生动幽默,将编钟的时代背景、蕴含的文化信息、出土的考古经历娓娓道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生动的考古通俗读本,为五湖四海的来宾了解曾侯乙编钟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文物的方式,除了颁布文保法律、修建博物馆、修缮重点古建筑、建立考古遗址公园、设立专职的文保机构、文物认领认养、“扫黑除恶,打击文物犯罪”之外,注重对历史文物的宣传也是一条重要举措。广大文化工作者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把我们的国宝文物用文字写出来,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知道了解我们博大的历史,传承我们灿烂的文化,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在这方面益善先生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责编:胡祖义

猜你喜欢

编钟晋国墓地
编钟
师旷劝学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最大坟场
千古绝唱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