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育

2020-09-10殷莉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殷莉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它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文试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以“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教学中心,运用合理方法进行渗透教学。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起情感波澜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为此,笔者在本课在导入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播放一则常熟新闻:“2019年11月19日,下午3点整。常熟全城的上空响起了警报声。”教师解读:刺耳的警报让许多不太了解历史的的朋友着实吓了一跳,然而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八十二年前的今天,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被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3个多月后的常熟,全境沦陷,美丽的江南名城,满目焦土,尸横遍野,山河失色,悲歌彻夜。这是常熟历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幕。日本对常熟的侵略可以说是整个侵华战争的缩影。在此情境中教师进一步设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课开阶段是学生情绪的饱满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敏感、最活跃的阶段。以长鸣的防控警报声导入,奠定了整节课悲愤、激昂的感情基调,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转向关注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安危和命运之中去。

二、定格历史细节,激发爱国情怀

罗素说:“历史学是有价值的,首先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这一点尽管不是它那些價值的全部,却是它所有它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的确,真正的历史并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文本中,还存在于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场景中,存在于每个经历者心中。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使学生在仔细探寻和倾听历史往事的回声中感悟历史的真谛。

笔者首先通过一段视频纪录片《抗战》片段和一组历史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悟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场景。接着定格历史细节了解家乡常熟梅李的抗战情况。设置课堂前置作业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查找、文本阅读、访谈老人、实地考察等途径搜集、整理关于常熟梅李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细节史料。课堂上每组学生派代表交流分享“你所了解的常熟人民、梅李人民英勇抗日的感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切身地了解、认识家乡人民的英勇抗战活动,真实地体会和感悟家乡人民在抗战年代共赴国难、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三、展开课堂讨论,理性思考现实

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站在理性高度,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讨论环节,期望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理性思维的光芒。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该何如看待中日关系呢?

提供一组素材:日本多位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大肆歪曲侵华历史的内容;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片段。

学生结合材料展开课堂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日本的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史实后,自然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十分憎恶,再联系到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各种猖狂表现,学生都表现出有话要说的姿态,且态度难免偏激。我们的历史教育不是以培养极端的民族仇恨为目的,而是要引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着眼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本环节要站在理性的高度,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如何理性处理当前的中日关系有了新认识。

四、讲述历史故事,渗透生命教育

新历史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进步,文明的传承与大众的幸福而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③对于战争史的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去审视人性的光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敬畏生命。许纪霖说:“唯有故事才是历史的灵魂!”通过讲述关于宽容和谅解历史故事,进行情感渲染,渗透生命教育。为此,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学生就这个历史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大家都关注到了战争中作为独立个体的普通人。失去亲人的两位女性认识到夺去他们亲人的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因而能站在人间正义的角度达成谅解。这一切都源自于她们对生命的珍爱,对和平的向往!我们只有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人性的光辉,才能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敬畏生命!”

此环节让学生超越民族、超越国度去体会人生命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和谐共进的高尚情操,这就是将家国情怀教育延伸到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意识教育。

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落实。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永新《每个人都有责任书写自己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9)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