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乡土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0黄书梅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闽南乡土

黄书梅

一、教学中的困境和出路

当前,许多《文化生活》教学不同程度存在两大现象,令人困惑:一是“文化”与“生活”相脱离。《文化生活》书名寓意着“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文化”,要求教学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教学中往往将文化当静态知识讲授,忽略文化的动态生成和生活性,导致“文化”与“生活”二者两张皮,互不兼顾,更谈不上说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二是学科界限模糊。《文化生活》涵盖内容繁多,涉及领域广泛,也正因为这样,有的思政课被上成了类似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不可否认,学科间固然有相通和相互渗透的关联性,但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核心素养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学时运用学科语言阐述学科知识,树立鲜明的学科观点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让《文化生活》教学富有个性和生命力呢?笔者在精心研读教材教参、充分知晓课程目标要求、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知识偏好和认知水平,设想、确定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三大问题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方法—就是大胆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建构。“教什么”,就是教学科知识(即《文化生活》);“怎么教”,就是运用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实施路径;“为什么教”就是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笔者以重构闽南文化资源为例,探究如何进行《文化生活》教学。

二、闽南文化里蕴藏丰富的乡土资源

课程标准有三个层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闽南乡土资源以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一)与中华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关系

在中华大地上,文化的起源是多区域、多元化的;同时,这些不同的区域彼此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交流和融合。这种交融不仅包括以汉族为核心的辐射式交融,也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密切地横向式交融。创造闽南文化的闽南族群源于北方南下的汉人。除了秦汉时期入闽的汉人,后来又有好几批来自北方的汉人进入福建。南北朝侯景之乱民众流离入闽、唐初陈元光和唐末王审知,以及南宋末代皇帝入闽,他们先后又带来了多批次北方汉人。各个时期的北方雅言官话和新的文化内涵,使闽南文化得到不断的充实。

(二)海上丝路的开辟丰富了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独有的特色得益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往。闽南族群传承中华文化“和合”“共赢”思想,在对外商贸活动中不断吸纳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和西洋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本土的道、儒、佛,与外来的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天主教、日本教、景教共处刺桐城,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三)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

闽南文化是以闽南方言为外在特征的世界各地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维意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的区域文化。闽南族群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台湾地区、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浙江南部平阳一带以及其他地区。闽南先民远离中原,来到东南边陲,他们因地制宜,向海而生,把自强不息演绎到极致,铸就了影响世界的闽南文化核心精神,即:重乡崇祖的生活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三、闽南文化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做法

(一)意义

教材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广泛的,在课标的大前提下符合教学要求的材料都可作为课程资源。闽南乡土资源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所在地社会发展的直接表现,将乡土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首先是该地开发与利用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元素,使思政知识立体起来;其次,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将思政课堂迁移到遗址遗迹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知历史的变迁,逐步揭开闽南地区神秘的面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再者,通过普及乡土历史,有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为遗存的保护和家乡的旅游开发等献计献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做法

1.通常做法是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堂适当补充闽南文化知识,一方面帮高一学生理清学科知識的思维脉络,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普及乡土文化,既吸引学生兴趣又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2.举行各种小活动,比如“讲闽南故事”、“闽南时政播报”、“问卷调查”、“说唱闽南童谣”等,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身边知识作为教学素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3.研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效果是最好的,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走到生活,走进老厝田间,投身实践,感受强烈体验最深。此时,如果老师提供思路鼓励学生写观后感,增强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扣紧主题。闽南乡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所以在运用时要注意适度,紧扣主题中心,具有实效性,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就好。

2.注意优化目标。闽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思想。在教学中应自觉将具体的乡土资源有效运用于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之目的。

3.注意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政治课堂理论性较强,说教味较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趣味性的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总之,闽南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充分运用,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闽南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92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闽南乡土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闽南少年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