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2020-09-10赵丽佳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班化交流过程

赵丽佳

摘 要:小班化教学有着人数少、教师关注度高的特点,为推行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和课堂实施是本文所主要阐述的内容,希望通过小班化教学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化学

在各个学科都推行核心素养的今天,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高中数字化实验班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SY中学高中部在班级有8个平行班,每个班级的人数约为50人,属于“大班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由于教师的关注视野有限,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教师会“无视”部分学生。由于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讲授内容较多,所以往往采用的是直接传授的教学方法或者比较浅显的探究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知识的接收者。课堂的师生互动经常是“教师—学生—教师”这样循环反复的模式。这种单向的师生互动,课堂形式单一,更加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以上问题也衍生了平行班教学也就是大班化教学出现了较多的不足。为解决这一系列不足且考虑班级组织形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SY中学开设数字化实验班,每个班级的人数设为35人。同时考虑到电子信息科技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教室配备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可以学习和网上查询资料的平板电脑,供学生学习使用。

二、小班化化学教学实例

(一)课前准备

课前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备学情。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把备课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上,筛选合适的教学立足点供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者分组实验探究。在备课同时可以设计对应的导学案,方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上课前2-3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和预习。教学内容尽量分层,同时对所讲授内容、问题和作业分成层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这样的教学实施才是高效的。建议在教学实施前可把学生分为3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比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B层次的同学能够配合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并发表自己的观点;C层次同学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少,尽量能做到完成基础题目或者基础问题。同时为了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和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班级的物理空间也可进行调试或改变,建议把同一小组成员桌子围成一圈,方便交流。

(二)课堂实施

本次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1节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这一内容。化学键这一概念联系了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以后变成带电粒子,这些微观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物质,但是并不清楚是如何结合物质的。在一些初中实验过程中,也认识到有一些反应是放出热量或者吸收热量,但是不清楚为什么化学变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化学键的内容有如下要求:“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和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笔者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针对小班化教学特点设计了“微课引导-分组讨论-查找资料-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例题讲解-分层练习”的教学过程,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小班化的优势。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笔者也设计多个教学活动,利用平板电脑这种新的教学媒体,为交流搭建立体平台,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反馈的信息化环境,使教学过程的交流反馈更加便捷,教学效果反馈更加直观。

1.微课引导

课前5-10分钟播放微课视频,利用平台把视频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中,学生能随时调节观看的进度,有助于学生思考分析。该视频可以由教师指导1-2名小组中的A层学生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键的知识。视频涉及到“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生活中的键”、“化学键”、“从原子角度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化学键的变化情况”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学案。

2.分组讨论

学生完成前边的学案以后,以之前分的6个人为一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其讨论的主题为:“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角度分析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角度分析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比较这两个反应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完成学案对应的部分。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的分工不同,A层同学主要负责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B层学生负责用平板电脑查找资料,或者从笔记本、从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C层同学负责把资料整合与AB层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与其他组交流。小组内学生分工明确,合作学习。各个小组间通过讨论后总结知识点最后得出结论。

3.学生互评

(1)学生通过平板拍照上传小组的讨论结果,把两个化学反应历程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角度进行分析并和其他小组分享交流,选代表汇报小组的思路。在汇报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汇报的成果进行互评。在互评过程中相互促进,交流看法,指出错误,完善结论。学生对化学键和这几个反应历程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对初中学习过的2电子或8电子稳定状态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2)总结规律

1)金屬钠与氯气反应过程中,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最外层有一个电子,与氯气反应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状态,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带正电荷,而氯原子最外层有一个7个电子,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状态,得到电子后氯原子变成氯离子带负电荷。阴阳离子带相反电荷通过电性作用,形成氯化钠这种化合物。

2)氢气与氯气反应过程过程中,氯气最外层有7个电子离8电子稳定状态差1个电子,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离2电子稳定状态差1个电子。两个原子分别拿出一个电子,共同所有。形成8电子和2电子的稳定状态。但是由于氯的得电子能力较强所以这对电子偏向与氯原子。氯原子和氢原子通过这对共用的电子形成氯化氢。

3)两个反应的区别主要是成键微粒、成键方式和成键元素这几个方面不同。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反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用词不准确或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加以指正或引导。并顺势建立离子键、共价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有关概念。随后从这两个典型反应推广到大多数的反应,由个别到一般,引导学生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这一角度去掌握学习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并从化学键角度认识理解化学反应实质,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随后再利用典型习题和变式训练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的课堂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三、小结与反思

小班化教学和数字化信息平板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非常有效率和有意义的。对于教师而言,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可以多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究思考、主动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中适时的修正或者补充学生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突破重难。但是这所有好的教学成果都要是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小班化教学和数字化信息平板教学的结合要想发挥效果,教师需要充分细致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等,寻找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讨论主题、作业分层、各小组分工合作。只有细致的备课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小班化合理的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内容,然后再根据一些变式习题让自己的学习“跳一跳”,学到更多核心的知识。寓教于乐,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学习动机更强。并且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8

[2]化学2(必修)[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化学反应原理(選修)[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刘建国.高中化学复习课“小班化”教学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7(6):69

猜你喜欢

小班化交流过程
如此交流,太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小班化的“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雪花的形成过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