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尖子生的培养

2020-09-10刘兴龙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尖子生内驱力创新能力

刘兴龙

摘 要: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学科精神和严谨缜密、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其学科特别决定了,成功的数学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实现中国梦奠定人才基础。本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浅谈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尖子生的培养。

关键词:尖子生,创新能力,内驱力,自我发现,自我超越

网络上有一幅漫画发人深省:一个天使模样的孩子翅膀折断了,他无可奈何地对他的父母说:“你们剪断了我的翅膀,却问我为什么不会飞!”而他“勤劳”的父母不遗余力地挥舞着手剪刀,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正拿着剪刀在剪孩子的翅膀呢?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又该怎么实现即定的目标呢?我们有该怎样实现呢?

曾经有一位高僧谈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第二,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三,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我们现行的教育在实现那个目标呢,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承知识,超越自我。那我们能不能探索实现教育目标的第二,第三个层次呢,给学生助力成长,为学校培养更多拔尖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要实现教育的第二、三层目标,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其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学科精神和严谨缜密、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知识点是肉,逻辑思维能力是骨,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魂,而热情与信念则是保证学生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实现教育三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借用相声术语只有“铺得平垫得稳”,相声包袱才能丢的响,笑料才足。只有通过典型、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总结一般规律,再实践反思。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概括起来就是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为流程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尖子生的培养,仅仅按上述的方法是完全不够的,这样的课堂没有能够给学生带来惊喜,最多是很完整地、比较好地把重点、难点任务完成。这样的的课堂尽管学生不会提意见,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尖子生而言,惊喜是不可或缺的。或者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角度,或者是同样的角度走得更深、更远,或者是把已有的知识融合起来提炼出一个全新的东西—总之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才是精神的对话,心与心的碰撞,是灵魂的一次旅游,一次享受,只有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冒险,学生在既紧张又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原来也可以这学,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题、在探究新知识时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的获得依赖于其学科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其学科素养呢?如何将学生知识还完全内化为其自身的能力,观念的转变往往更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重思考与理解的学科,在入门阶段,数学学习的好坏要看是否理解深入、运作熟练及表达明晰这三个方面,这儿所说的运作泛指运算及推理等环节,而三者中的关键是要深入的理解。只有深入的理解,对数学的概念、方法及结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才能实现运作熟练和表达明晰这样一些外在层面上的表现。比方说,代数、几何和向量的综合题,如果一个学生经过学习,深刻领会了代数与几何与向量的三者内在联系,那么,在他遇到问题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代数、几何与向量问题相互转化,这才真正内化为其能力,其创新能力绝不是仅掌握了很多技巧的人所能比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网络结构,一开始学生只是机械的整理一些知识点,慢慢的学生不仅能做出漂亮的思维导图,而且还能备注出每一个知识点的主要题型,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点考题呈现的方式,破解的办法,到优化解法,再回归课本,达到融会贯通,切实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记得在我上概率论的时候,有一个错位排问题模型,我查阅的很多文献都没有一个既简单又准确的模型证法,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该模型的证法很感兴趣,但是又无从下手,于是我引导学生经过一周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哪个过程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我觉得化了一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探究公式的证明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特别是拔尖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浓厚了。我们也会一起研究高考压轴题,赏析解法,尖子生每节课都有惊喜,因为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解法,不同解题思路,带他们领略不同的风景,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在以后上课的时候我尽可能的给学生留白,让自己“懒惰”些,让学生像发动机一样转起来,很多时候学生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精彩,他们的的思考能力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记得在学习条件概率的内容时,有个同学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的问题竟然就是大学概率论中叶贝斯概型的雏形,这让我既兴奋又感动,也激励着我朝着更高更远的教育目标进发,助力学生成长,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刘新春.数学“资优生”学习特点研究[J].教育研究與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07).

[2]张厚品.六名高中数学优秀生解题过程中的行为特征[J].数学教学.2007(03).

猜你喜欢

尖子生内驱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尖子生
浅谈对尖子生培养的几点认识
15 Ways to Improve Your Day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