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批判性思维渗入历史课堂

2020-09-10林美云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有效教学

林美云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相关历史知识形成理性的判断与分析。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注意课堂训练的程序性,教学内容的直接性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最终让学生在多种思维训练中学会自主使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教学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面向21实际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指出,教育与培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学生批判、独立的态度,要培养学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事物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过程,学生经历自己的独立思考、质疑,有意识地、系统地处理信息,最终得到真理的过程。本文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分别从师生双向角度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习得。

一、何以教学:训练有序,有效教学

西方教育家贝叶尔谈及批判性思维养成,谈到三方面内容,教学训练的程序性、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直接性。

(一)课堂教学训练的程序性

第一,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最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二,系统向学生讲解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方法和知识,并提供给具体的案例或范例。第三,提供机会,让学生应用这些技能、方法和知识。增加反复练习的机会,由师生共同分析联系结果,评价、提供反馈信息。最后,帮助学生巩固,辅之以师生讨论交流,提高质量。教师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比如关于新政各项措施的内在联系,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如何恢复美国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如何以工业为中心,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如何缓和工业与农业关系?如何保障社会其他人员的基本需求?第一组同学借用经济学理论,结合生动的案例,层层剖析美国金融体系的复原。第二组同学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工厂信息进行分析平衡劳资关系、工厂主之间的恶性竞争关系。第三组同学借用美国农业生产数据分析如何宏观调控生产与需求关系。第四组同学角色模拟老人、妇女、儿童、失业者等亲历者,查询相关回忆录,反思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的直接性

直接化教学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主要包括解释现象、发现模式、解释因果关系、形成概念、提供证据、考虑其他观点、直面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假设等方面。第一,注意事件的共性与个性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层层撕开思维定势的缺口,如列表历次经济危机,寻找差异,突出经济发展规律。第二,要发展学生分析、批评和宣扬各种观点的能力,强调语言与逻辑的关系,渗透一些基本的批评性或分析性词汇。如教师提供材料,提醒学生从联系的角度思考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生产有何联系;从全面的角度思考此次危机对美国在工业、农业、金融、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全球竞争力的破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思考美国本次危机对社会不同社会群体对政府和社会的期待值;或从相反的角度假设美国经济危机没有发生,美国政府是否能够调整生产与销售的关系,进一步缓和劳资关系,扩大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利等措施以促进美国经济的软着陆。

(三)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归纳学习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本课学习结束后学生回顾自己的收获,不仅包括认识大危机发生的原因、理清美国经济发展脉络、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对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认知、对20世纪现代化基本模式调整的认知。最终批判性思维落点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发现问题并利用材料解决问题,多维视角看待历史现象,无限接近历史本真。

二、何以习得:自我思考,有效讨论

有效的历史课程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进步,批判性思维过程正是学生自主运用自己的理性独立思考问题的展示,对历史发展能够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有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强调学习主动性;其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三教师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观点,并促使学生之间的有效讨论。

首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问题融入到课程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自己以及同伴的方法和作品的评价。学生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和逆向全球化,这场金融危机为何爆发,在全球化形势下何者策略更能稳定金融市场,此举可激发学生探究,并使他们得出和检验自己的结论。其次,促进学生收集更有价值的信息和历史提问?学生提出问题后合理论证,以批判性为准则,用辩论形式把最初的疑问上升为理性的判断。回顾大萧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胡佛政府是否真的毫无作为,罗斯福政府的国家干预与计划经济模式差异在何处,新政是否一劳永逸解决经济危机,经济理论多大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辩论可以促成学生的审辩倾向,鼓励学生对已有回答的优缺点进行开放性讨论和批判。最后,学生学会评价那些有争议性问题的各种观点,尊重各种意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轻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价值判断,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以及互评。以上问题分成小组探究,学生收集罗斯福新政材料以及时人与后人的评价,合作探究以下问题: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序性、法制性、理性化的理想状态如何达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如何保持有效持久发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保持经济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广泛性?学生检讨自己的努力程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等问题,增强自我评价的思想性。

三、小結

教师在实践中走一种综合性的路线,一方面教授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活动过程而习得批判性思维。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互补,让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走向课堂实践,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意义化。积极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创新,以适应教育改革,培养时代建设需要的国家公民。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9月第9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有效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