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2020-09-10董璐璐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

董璐璐

摘 要:沥青的针入度属于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这一数值能够了解沥青的软硬级别、对剪切的抵抗能力,并可以反映在相关条件下的黏度指标。由于沥青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應用,因此针对沥青的材料试验结果具有较为严格的准确性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沥青针入度结果的因素,能够改善相关流程,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分析针入度的基础概念,随后阐述对比流程与结果研究内容,最后深入研究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当前,沥青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质量要求也出现了严格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条件下,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内容,采取针入度试验的检测方法,检查沥青本身的质量状态,确保其能够符合施工的相关需求。然而,能够对针入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容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问题,不利于质量的进一步检测。因此,需要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确定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为以后的沥青应用与材料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针入度的基础概念

针入度在评价沥青质量的流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沥青应用的评价体系中,主要分为针入度、粘度分级、PG分级等三个部分。针对道路沥青的针入度分级需要根据数据的大小情况,分析对应的环境气候条件与基础荷载条件。这一分级体系包括延展程度、针入程度、软化程度,同时还需要辅以沥青的安全性指标闪点、纯度指标溶解度、抗老化性能指标薄膜烘箱试验与生产所用原油的约束性指标蜡含量等。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沥青的针入度分级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施工团队确定沥青本身的质量与应用效果,达到良好的建设目标。在针入度的分级执行流程内,采用试验方式属于较为常用的策略之一。通过分析25℃条件下的沥青稠度,能够明确其年平均使用温度级别,达到了解性能指标的效果。通过相关研究显示,沥青在25℃的环境条件下,针入度逐渐降低至20,便会导致表面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现象。如果沥青处于针入度大于30的情况下,抗开裂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可以认为,针入度越高,沥青便越软[1]。软化点较低,便会使高温性能随针入度增加而产生下降趋势,低温状态下则相反。当前,我国采用的沥青针入度指标主要应用JTG E20-2011内的T0604-2011部分,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

2 比对试验流程

通过采取比对试验方法,能够明确试验环境内的设备、条件、人员存在的主要差异,达到寻找问题因素的目标。同时,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显著增强检测准确程度,确保数据能够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了比对设备差异、场所差异、人员差异对针入度结果产生的影响,需要选择统一的品牌、规格、批次进行试验操作,尽可能保证对比试验准确性。

2.1 试验室不同,操作人员不同

试验室编号需要设置为A、B与C,并将内部人员的编号设置为1、2与3。通过布置试验任务,使试验人员在对应的A、B与C环境内进行沥青针入度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在品牌、规格、批次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室与试验人员均存在差异,会导致人员、环境、仪器三个因素共同影响试验结果,导致数据相差较大。A1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4,Z比分数为0.0。B2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8,Z比分数为1.8。C3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2,Z比分数为-0.9。三者标准偏差均为3.055,处于一致状态。

2.2 试验室不同,操作人员相同

试验室编号需要设置为A、B与C,试验人员仅设置1位,代号为1。随后要求试验人员1在A、B与C环境下进行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在品牌、规格、批次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室处于相同状态,试验人员存在差异,会导致环境、仪器因素影响,数据相差幅度较小。A1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4,Z比分数为0.0。B1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6,Z比分数为1.1。C1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1,Z比分数为-1.6。三者标准偏差均为2.517,处于一致状态。

2.3 试验室相同,操作人员不同

将试验室本身的编号设置为A,人员编号设置为1、2与3。随后要求试验人员共同在A环境内,完成沥青针入度试验操作。结果分析显示,在品牌、规格、批次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室存在差异,试验人员相同的情况下,受影响的因素仅包括人员,数据相差幅度最小。A1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4,Z比分数为0.0。A2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5,Z比分数为1.3。A3针入度试验结果为53,Z比分数为-1.3。三者标准偏差均为1.000,处于一致状态。

3 比对试验结果研究

通过利用稳健统计方法对以上三种方式进行数据统计,能够根据结果发现,差异方案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状况。这一结果偏差主要是由于设备的精度条件、环境温度控制效果、人员操作水平三个方面所决定,在这三个内容中,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经验,并能够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处理,因此操作偏差相对较小,主要偏差来自于试验设备与温度控制两方面。

4 影响比对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4.1 设备因素

根据试验设备的精度分析结果能够发现,针入度影响因素中设备条件对结果的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1)控温系统。由于沥青针入度试验流程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较为严格,通常情况下为25℃,偏离不超过0.1℃,因此控温装置的有效性对针入度试验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控制效果不佳,便会导致结果数据出现偏离。(2)贯入荷重与时间。沥青针入度试验所应用的试针、连杆、砝码标准重量需要保持在100 g,偏离不超过0.05 g。如果重量保持效果不佳,便会导致试验结果数据产生偏离正常情况下,沥青针入度试验需要设置5秒的贯入时间。如果时间设置准确程度不足,便会导致时间过长或过短,引起结果可靠性下降。(3)试针光洁程度。沥青针入度试验需要采用经过硬化回火处理的不锈钢进行制作,对应的洛氏硬度需要达到HRC54~60,表面的粗糙程度需要保持在0.2 μm~0.3 μm。当试针表面光洁程度不足的情况下,便会引起结构损坏,大幅增加摩擦系数,降低检测结果的数值。(4)降低试验设备偏差的主要措施。为了降低试验设备造成的偏差问题,应当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供应商生产对应设备。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筛选,让信誉和资质条件较为良好的厂家针对仪器进行标定。最后,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影响测试结果,保障正常应用质量。

4.2 环境因素

(1)试验环境。沥青针入度试验需要在标准的水温条件下进行,如果环境温度存在偏差,便会导致结果受到影响。(2)养护环境。在完成灌模操作后,应当按照盛放样品的容器大小进行操作。通过在15℃~30℃的环境中进行试验构件冷却,并将其移动至标准温度条件下的恒温水槽进行养护,能够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而如果养护环境没有达到相关标准,便会降低数据的可靠性。(3)降低试验环境偏差的措施。为了降低试验环境造成的偏差,应当在操作区域内安装空气调节装置,达到有效控制室温的效果。同时,还需要选择质量合格的温度计,分析水槽内部的水温情况[2]。最后,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对灌模试验构件进行养护,达到最佳处理效果,降低偏差概率。

4.3 人员因素

(1)流程规则。沥青针入度试验具有较为严格的规则流程,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便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分析。(2)实际操作。试验操作流程相对较为关键,如果没有按照规范细节进行试验,也有可能会出现结果偏差问题。例如,在灌模过程中没有连贯操作,引起气泡混入。或是加热温度太高,引起沥青老化等。(3)降低人员偏差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加强人员理论知识培训,并使他们从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相关经验,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相关人员通过结合本文的分析试验结果,可以明确对应的条件,并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达到提高试验准确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亮.对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04):51-52.

[2]施琼继.沥青针入度试验影响因素[J].低碳世界,2019,9(02):187-188.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
影响小学素质教育的因素分析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组织中的软暴力因素分析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湖北省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