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探索

2020-09-10许兴国

当代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限度重量强度

许兴国

举重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成绩。要想提高比赛成绩,就要让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最大限度地科学合理,要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科学制定赛前准备期安排,加强赛前训练的调整与处理。让运动员处于最佳体能状态,在比赛时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举重运动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我国楚汉时期就有举重活动的记载。雅典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有男子举重比赛项目。悉尼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举重步入正式比赛项目。在历届奥运会比赛中,我国都将举重项目作为重点夺金对象之一。随着国内及国际举重记录的不断刷新,比赛竞争的加剧,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培养更加重要。举重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成绩。要想提高比赛成绩,就要让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最大限度地科学合理,让运动员处于最佳体能状态,在比赛时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进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不够成熟,同时,受年龄限制和参加比赛经验不足等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因此,教练员要切实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全面分析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特征,掌握影响运动员比赛正常发挥的主观、客观因素。消除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准备不足、心理情绪不稳定、赛前焦虑或紧张等负面影响因素。青少年举重比赛强度大、动作时间短,一个动作,往往几秒十几秒时间就可能决定胜与败。因此,青少年运动员要想战胜对手,取得最佳比赛成绩,除了要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質、较高的专项能力和出色的战术以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赛前的心理素质,可以切实提高举重运动员有关神经肌肉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从而实现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2 科学制定赛前准备期安排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运动员平时可以举起的重量,但是在比赛时,却无法完成;还有的运动员在比赛时能够举起超过平时举起的重量。实践证明,只有准备十分充分,排除比赛干扰,才能取得最佳成绩,甚至是超水平发挥。要想取得最佳比赛成绩,必须科学制定赛前准备期安排。赛前准备期安排最佳时间为30天。30天的赛前准备期训练要突出以下训练特点:一是注意完整的技术动作多;二是注意技术性强;三是注意强度集中;四是注意密度减少;五要注意总运动量减少。不要过于强调通过赛前短时间训练就能大幅度提高成绩,而是要将训练重点放在通过平时的训练让运动员的基础更加扎实和稳定。让赛前训练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使运动员既不能训练量偏大,过劳伤害身体,也不要训练强度密度偏小,而降低了赛前身体状况,影响比赛成绩。掌握运动量的“度”,才能有利于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

赛前训练准备期安排的前15天与后15天要有所区别和侧重。前15天训练,摸清运动员身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巩固平时的体能成果,练习试举强度控制在95%左右。逐渐减少安排运动量及强度。第16-23天,主要强化集中训练专项技术类的动作,提高成功率,继续减少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控制在90%以下。第24-30天,继续减少总训练负荷量,专项的强度逐渐减至80%左右。适当增加抓举、挺举技术动作。赛前最后一次训练与比赛相隔1-2天为宜。

3 加强赛前训练的调整与处理

举重训练、比赛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切实提高比赛成绩,教练员要加强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调整与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接近比赛时,运动员往往控制不住,向往试举大重量、新的重量。教练员要及时提醒运动员要自觉克制,切不可感情用事,导致失败。

二是通过综合评定和分析,客观地估计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的成绩,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放矢,激励运动员举起这个重量。

三是在赛前训练项目要做到少而精,合理控制负荷,促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

四是赛前抓举、挺举的主要辅助项目的训练,强度一般不超过本人的极限水平。

五是要特别重视第一次试举。第一次试举的成败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和心理以及参赛成绩。确定比赛时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在训练时熟记这个重量,确保第一次试举成功,取得理想的成绩。

4 结语

总之,必须重视青少年举重训练和运动员的培养。要想提高比赛成绩,就要让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最大限度地科学合理,要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科学制定赛前准备期安排,加强赛前训练的调整与处理。让运动员处于最佳体能状态,在比赛时取得最佳成绩。

(作者单位:辽宁省绥中县教育事务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限度重量强度
How to Get Slim?
指责也该有限度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话说“出差”
Put the Glass Down
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