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公路理念在公路提级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2020-09-10詹大山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区公路标准化

詹大山

摘 要:如何在标准化设计和绿色公路理念落实上取得新突破,创作出“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公路作品是交通人的“初心和使命”。本文以省道S207线寿宁下党至尤溪段公路提级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绿色公路理念在本项目设计、施工全过程的贯彻实施进行了经验总结,分析表明,绿色公路理念对沿线环境保护,拓展沿线的旅游功能,提升项目的服务内容与品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山区公路;提级改造;绿色公路;永临结合;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U418.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充分暴露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色公路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在规划设计到运营养护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原则,以最大限度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出行服务为宗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有机统一。

绿色公路与传统公路相比较而言,有以下三个突出的转变:

(1)改变传统侧重公路的功能因素,强调经济效益的建设思想,而更加关注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2)改变传统单纯注重公路经济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的评价方法,而更加注重节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位评价体系;(3)改变传统注重当前利益的建设理念,而更加关注长远利益。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境内,路线起于寿宁下党乡鸾峰桥,终于寿宁芹洋尤溪村与国道G235平交,路线全长12 km ,全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30 km,双向两车道,为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8.5 m,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9亿元。项目按照保原路风貌、保沿线文化特色、保周边生态环境、保群众出行畅通的“五保”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项目建设前后实景图,如图1与图2所示。

1.2 工程特点、难点

本项目地处寿宁县城西部地区,地貌单元主要为中低山、山间谷地地貌,沿线风景秀丽,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势,灵活运用路线平、纵指标,不一味的追求平面、纵面线型指标的高值,灵活布置路基横断面,重视对原有地貌破坏的恢复设计,边坡处理自然和谐,桥梁结构因地制宜,隧道洞口简洁自然,做到公路与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和谐共生。

沿线弃土困難,弃土场位置合理选取。取弃土场作专项设计,结合景观改造,以绿化防护为主;支挡结构均采用绿化覆盖。场地尽量布设在公路视域范围外,减少公路视域的不良景观,并将距离较近的弃土场进行合并,减少点位数量,减少土地占用(图3)。

施工期间保通难度较大,保通进行专项设计。由于本项目利用既有的下党进乡唯一公路(X942)进行提级改造,施工过程中对于附近乡村居民出行、旅游的游客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对保通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确保出行需求和项目的施工进度。

因此,本着“设计上最大力度的保护,交通上最大程度保通,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程度的恢复”,力求项目实施对周边环境的最小影响。

2 绿色公路理念设计原则

本项目为旧路提级改造工程,本着对既有道路进行扩宽改善为指导,打造生态环保、文明施工示范性工程为目标。路线布设主要掌握以下原则:

(1)保障通行安全;

(2)保留原有道路的风貌;

(3)保持沿线的文化特色;

(4)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5)保证畅通,方便周边群众的出行;

(6)多方案比选,不遗漏有价值方案;

(7)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按照“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和安全选线,合理利用地形[1];

(8)正确处理技术指标与工程量的辩证关系;

(9)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以最大限度地与沿线地形及既有老路自然景观相协调;

(10)严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力求土石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和路基高边坡;

(11)路线布设与桥隧、交叉等综合考虑,追求总体工程合理优化;

(12)尽量与沿线城镇规划相配合,合理利用土地,少占基本农田、少征迁。

3 绿色公路理念实施重点

3.1 充分利用旧路资源

绿色公路是基于资源及能源节约型的公路,应体现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减量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重点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普遍存在的资源统筹利用不足、循环利用率较低、能源耗用较高等问题[2]。本工程选线上尽量避免大路段废弃旧路,尽量减少新增用地,老路利用率达到81.5%,全线无占用农保地。

3.2 生态选线与线型设计

本着保护环境、减少破坏、生态选线、维护通行、节省造价的原则,注重地形地质选线,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顺山就势,避让基本农田,减少土地分割,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结合实地踏勘,深化路线方案比选,确保走廊整体最优,力求项目设计的安全、环保、节约。如公路沿线部分路段存在路基较高、拐弯半径较小等问题,可通过优化线路的平纵面指标,合理减小路基高度,或者选取较陡边坡加防护、路基外侧设置挡土墙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土地占用。对于急弯路段,可灵活应用设计指标,降低速度设计标准,实行裁弯取直,并设置减速标志、减速带、急弯凸面镜等设施,保证公路安全。

3.3 路基环保设计

充分利用既有旧路走廊,顺应地形,避免大开大挖;近库区段设置挡墙、桥隧等形式,保护库区;边坡开挖采取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专项设计取弃土场,并做生态绿化防护;坡顶开挖线至截水沟维持现状绿化,不做过度处理。

3.4 高填与桥梁方案比选

3.4.1 大桥方案比选

桥梁方案:桥梁方案采用5孔20 m PC空心板。对沿线的自然景观破坏少,有利于环保;沿线地形陡峭,桥梁预制场地布设困难,预制场与溪后2号大桥共用,桥梁架梁需在溪后2号大桥架设完成后才能施工,施工工期受限。

路基方案:路基方案有利于平衡土石方,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施工工期较桥梁方案长,且施工过程中抗滑桩容易产生位移。

经综合比较,从节省造价、施工工期、施工难度、保护环境角度考虑,维持原设计的桥梁方案。

3.4.2 中桥方案比选

桥梁方案:桥梁方案采用3孔20 m PC连续空心板。对沿线的自然景观破坏少,有利于环保;沿线地形陡峭,桥梁预制场地布设困难,不利于运梁、架梁,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路基方案:采用扩大基础路肩挡土墙方案。可结合路侧路基填平用地,设置桥梁的预制场,施工难度相对小,有利于保证工期。通车后将预制场改造为停车场用地,做到资源合理利用,永临结合。综合造价与桥梁方案相当。

经综合比较,从减少弃方、施工工期、征迁协调难度角度考虑,调整为路基方案。

3.5 隧道零开挖进洞

隧道工程设计力求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安全、耐久、经济”及“施工安全、快速、可控”三大目标,成洞面设计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遵循“零”开挖进洞理念,严格控制隧道洞口边仰坡高度(1 m~3 m),尽量保护原有植被[1]。

本项目采用零开挖进洞;隧道进口,顺应地形采用削竹式洞門,出口采用贴壁式棚洞洞门,对隧道边仰坡不开挖,较好的保护环境。

3.6 整合沿线设施资源

本项目弃土场设置于山坳,结合地方规划,将弃土与地方土地开发平整相结合,将施工的临时用地结合地方规划转用于土地开发利用。如,将拌合站转用于停车场建设;将预制场转用于养护工区建设;将水稳站转用于服务区建设。同时,沿线有多处村道,施工期间通过交通组织,将施工便道与村道复原结合起来,使得便道亦可作为永久道路,为村民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3.7 应用节能技术和旧材料再生利用

3.7.1 加强隧道等设施节能设计

推广应用节能通风与采光、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新技术与新设备。

3.7.2 积极推广数字化测绘与精细化勘察技术

本工程采用了数字化测绘与精细化勘察技术:本次测绘采用GPS数据化地形成图;勘察在充分收集前期勘察资料基础上,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探井或螺纹钻、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进行。

3.8 推行标准化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的路堑拱型边坡防护骨架、路堤边沟、截水沟、路堑边坡流水槽流水槽、消力池均采用C25混凝土预制块。

全线桥梁设计采用技术成熟、便于施工的预制梁板式桥;同一路段桥梁的桥型、跨径、墩柱等设计标准化、统一化,各类主筋、箍筋设置基本相同,最大程度实现桥梁构件的工厂集中预制化。

4 结束语

本项目以统筹资源利用、集约节约资源、降低能源耗用为重点,统筹考虑,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

参考文献:

[1]周虹.环保协调视觉下的道路路线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30):36-37.

[2]黄其拥.绿色公路总体设计方案分析[J].福建建材,2018,37(05):88-89+46.

[3]刘必炜.浅析绿色公路设计理念及应用[J].福建交通科技,2018,38(03):50-53.

猜你喜欢

山区公路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
衡重式挡土墙外倾对山区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的影响
山区公路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