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转化体育后进生

2020-09-10邓莉莉

当代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后进生体育

邓莉莉

在传统教育观念里,体育教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体育教育地位逐渐上升。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一批体育后进生,这个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引发着体育教育行业的思考,本课题通过对体育后进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说明,提出了相关的转化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所谓“体育后进生”,主要是指身体运动能力和身体体质标准达不到国家体育教育基本目标的学生,实质上是学生体育素质无法适应良性的现代化社会生存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对“体育后进生”现象进行全面且深刻的剖析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尽快改变“体育后进生”现象,以此弥补过去产生的“体育教育赤字”。

1 “体育后进生”产生原因

在当前的中国,“体育后进生”现象是广泛普遍存在的,人们认为“体育后进生”是文化知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代名词,而与之相对的“体育先进生”却成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潜台词、画外音。造成这种颠倒认识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这也是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重要特征。在经过文献资料检索和日常生活调查研究,关于“体育后进生”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

1.1 体育教育体制僵化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体制是任务指标式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下的升学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换而言之,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升学进行的,包括“中考”、“高考”、“硕士研究生考试”以及“博士入学考试”。在这些考试中,体育考核是缺位的或者虚化的。体育教育体制问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体育教育硬件资源有限和体育课程设置匮乏。

1.2 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缺乏

在物质基础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发生明显的倾向性——希望孩子不受到任何困苦伤害、不面对社会复杂问题的压力。在这种倾向性思想与情绪的引导下,家庭对于体育教育产生不正常反应——认为体育带给孩子的困苦大于好处。尽管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路径却是错误的。近年来,人们不得不面对升学问题对家庭产生的巨大压力,从而开始注重体育教育,但大多还是为了孩子的升学问题。

1.3 学生体育价值观尚未成熟

相较于成年人人生阶段,学生阶段对于社会及自我认识不深刻,对于事物的把握无法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于体育,就从人生成长发展角度而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克服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短暂的不舒适感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因体育价值观的不成熟在某种意义上正好“迎合”体育教育体制僵化和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缺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体育后进生绝大多数缺乏系统的体育锻炼,对于体育锻炼行为意义的认识空白,体育锻炼强度、力度等指标基本不合格。2.体育后进生性格情绪变得极为敏感和孤立。在耐性、宽容度和意志力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体育锻炼的学生。

2 体育后进生转化教育路径探讨

在对“体育后进生”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有所了解之后,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并对部分在体育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学校案例分析总结,体育后进生转化教育路径应该在有效激励机制下,从组织体制、物质保障、教育模式、情感培养及社会机制五个方面展开并保持长期开放状态的追踪研究。

2.1 在组织体制上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优化体育课程的数量要求与质量要求,以课程硬性规定的方式既引导又督促体育后进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坚持与进步,从而实现课程方面的变革目标——体育后进生在课程框架内达至体育考核标准。并且在升学问题上实现体育教育激励机制,这无疑跨越式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要保证体育教育升学激励机制公平且效率地实现。

另外,为学校教育相对独立性松绑成为一种趋势,自然在体育教育方面也要有所实现。体育后进生作为全体学生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学校应该自体育理念开始到具体行动措施,对体育后进生采取倾斜性政策。学校资源的投入,将为解决“体育后进生”现象问题提供坚实基础。

2.2 在物质保障方面为体育后进生转化提供基础条件。物质条件是实现体育后进生教育转化目标的根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发现体育后进生比例较大的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在体育教育物质及技术保障方面更是严重不足。这种逻辑现象存在于大部分学校中,且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更是严重:在大城市中,学校在体育教育物质保障方面是合格的或者超出一般水平的,而在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物质保障方面近乎为零。

因此,在物质保障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应该三方协作,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体育器材设备和科学的训练使用方法,并向更广泛的地域投放倾斜。保证以物质技术方面的高效完善,吸引体育后进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教育领域,从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顺利开展。

2.3 在教育模式上向以人为本的思路进阶。我国在体育教育方面相较于外国是落后的:师资力量配置上显著低于外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师资品质上难以做到高品质、多元化;师生互动缺乏灵动性,也是体育后进生日益增多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性因素。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拓宽与培养,在师资力量招揽上,实现多元化渠道是当前最有效的措施。在互动双方的基本条件准备完毕的情况下,确立体育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是极大促进体育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理念。师生互动模式不再是死板僵硬的应付状态,而是灵动的交流共处状态。

2.4 在情感培养方面深入学生内心。无论是从学校情感角度,还是家庭情感角度,对于体育教育的热度需要继续提升。学生本身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期中,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家庭在对待体育的情感上是支持的、热爱的,学生对于体育的厌恶抵触程度便会明显降低。因此从本质上说,情感培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培养。

2.5 在社会机制上实现体育教育的普遍且长期的良好运作。只有全社会形成对体育教育的良性运转,体育后进生教育转化事业才能得到根本性贯彻。表现在具体的社会机制上,是各方力量资源按照科学合理的投入产出规律对体育教育进行支持,最终的收益将回馈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發展。体育后进生现象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将得到根本性扭转。排除部分身体本身残缺的特殊情况,体育后进生高比例的状态将是体育教育领域的过去时。

3 结语

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我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是一场关系国运长久的伟大事业。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卓越的开放态度,积极吸纳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理性总结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失败教训,通过正反对比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以适应体育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任务;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具体实践中,促进体育教育的繁荣。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广弘城校区)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后进生体育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