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运用实践

2020-09-10仇东环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用实践GPS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自身的时代发展机遇,这也让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日益重视。建筑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的关键工序,测量工作质量将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GPS技术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技术,在建筑测量中也有较大应用潜力。因此,本文将讨论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优劣势,讨论该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运用实践。

关键词:GPS技术;建筑测量;运用实践

1.传统人工测量存在的技术缺陷

传统测量受到技术水平限制十分明显,很多工程单位在建筑测量问题上,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使施工单位建设质量难以达到应有要求。除此之外,在传统观念桎梏下,施工单位往往仅在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上,未能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导致人工测量方式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使测量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测量难度较大

建筑测量任务一般需要在已知建筑外形、施工场地条件的基础下进行,通常情况下,人工测量限于人力的投入,或者受测量精度误差的影响,往往只能在建筑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完成建筑测量,若建筑面积较大,则测量建筑物时,就会遭遇不同瓶颈。举例来说,如果施工现场较大,地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则会为测量工作,带来不稳定的影响,导致测量设备难以最大化发挥效果[1]。

1.2 测量设备较少

传统测量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方式进行,不仅每次测量时,都需要工作人员背各种测量工具,深入到实际测量现场,但是人工测量阶段,可以应用的设备仪器数量相对较少,主要以大刻度卷尺、水准仪等为主。除此之外,在测量建筑时所用的各项测量仪器、测量标准、辅助器械、标准物质、软件等,都难以和实际勘测要求高度匹配。测量设备的匮乏,还会为测量人员实地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导致很多深层次测量进程,无法有效推进。

1.3测量精度较低

测量精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测量人员因素,很多工程单位测量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实际操作阶段仅扮演建筑数据记录员的角色,对建筑测量精度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其次,取值因素,若标准合适,则会为之后的测量工作,提供较高指导价值,但是实际情况中,测量人员在标准取值问题上,很难提升取值的准确性[2]。

1.4测量意识较弱

施工单位在方案制定的阶段,并未对施工现场环境地形勘测,引起足够重视,而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聚焦于施工前的造价控制、以及中间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后期的竣工验收准备上。测量意识的薄弱,也会对建筑测量工作进程的顺利推进产生一定阻碍作用。例如测量工序科学性不强、测量方案不够合理,都会对施工现场实地勘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3]。

2.GPS技术分析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中文译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并在1964年投入使用。到了90年代,GPS卫星星座已经完成了布局,数量达到24颗,全球覆盖率接近99%。GPS技术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较高、成本较低的三维位置、精确定时的导航信息,促进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极大提升,也无形中影响到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GPS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距离交会法,在某个区域进行GPS信号接收设备的安装,以保证该接收设备在接收信号方面,能够至少接收到来自两颗卫星的GPS信号,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过程,对信号来源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最终应用距离交会法获得测量值。在计算得到信号接收位置坐标的基础上,依照坐标值进行绘制三维立体坐标的工作[5]。

GPS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中,主要会在地面位置上,确定固定坐标,完成建筑测量工作,并且在GPS接收设备,实现对信号的接收。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建筑测量的信息化程度,测量人员只需要应用专业软件程序,分析和处理测量信号,最终获得测量结果。相较于传统测量方法,不但能够提高测量精度,避免人工测量出现的误差,而且也无需投入太多人力和物力资源,可以节省建筑测量成本。

3.GPS技术在建筑测量方面的优势

3.1定位精度较高

通过各种测量實践情况证明,GPS技术具备较高的GPS技术定位,测量的精准性和测量距离成正相关。具体而言,若范围为5万米之内,精度可以达到7-10米;若范围达到10万米到50万米之间,精度可以达到8-10米;若范围达到50万米到100万米之间,可以达到9-10米。

3.2观测站之间无需相互通视

应用GPS技术进行建筑物测量时,无需观测站相互之间进行通视,在测量时,只需要保证观测站上方较为开阔即可,这样便能达到节省造标费用的目的。除此之外,点间也无需通视,进而无需测量地面传送点与过渡点之间的距离,有效节省了时间成本[6]。

3.3提供立体坐标

传统建筑测量中,往往需要对平面与高程,利用不同测量方式进行实测。GPS技术可以逐一测定观测站立体坐标,当前技术发展背景下,GPS技术的测量精度已经达到了四等水准。

3.4不具备操作复杂性

现阶段,有关技术人员在不断对GPS接收器进行改进,不断减小了接收器的体积和重量,而且也提升了GPS接收器的自动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为野外施工环境的测量工作提供技术方面的强有力保障。这也可以说明,GPS系统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方面,优势较为明显[7]。

3.5测量时间短

GPS技术在测量工作上,主要是应用控制网布局进行的,可以同步对不同观测点进行测量。这也可以使应用GPS技术测量,相较于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可以节省超过一半的时间成本,而且可以全方位覆盖测量事物。

3.6测量受到的限制不多

应用GPS技术进行建筑测量定位时,不会受到地形因素或者天气条件的过多影响,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测量工作,进而加强了测量工作的完整性,加快工程项目推进速度。与此同时,GPS测领技术相较于常规测量方式,在测几何图形方面,灵活性更卡昂,未来将会有巨大的技术突破潜力[8]。

4.GPS技术在建筑测量方面的劣势

GPS技术在建筑测量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缺陷,技术固有的弊端依然不容忽视。举例来说,如果地方过于封闭和狭窄,则无法利用GPS技术对建筑进行测量;其次,当前城市土地资源较为紧张,为达到最大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目的,很多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住了GPS信号,对测量的连续性与准确程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最后,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会投入较多技术上的成本,组织相对复杂,难以达到监测技术要求。

5.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运用实践

5.1确定测量技术参数

在应用GPS技术进行建筑测量,应当重视设计精度的提升。设计GPS测量网,将会对整体测量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实际测量时,可以应当在工程要求基础上,结合侧边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额首级控制网,有的放矢开展测量控制工作,进而将误差合理控制于应有范围之内。设计网形阶段,应当重视GPS接收机的合理布置,对接收网实际观测结果应注重接收。在选择观测时间时,应当尽量合理安排,保证在最佳时间段,提高观测的科学性[9]。

5.2重视GPS对测量的正确选址

GPS技术测量的效果,与正确的选点位置息息相关,因此,合理选择测量点,可以使GPS测量最终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安排选点时应当围绕测量计划,提高选点的科学性,基于选点位置之上,尽量保证选点具备辽阔的视野,进而避开各种高大的障碍物;除此之外,在选择地点时,应当和各类电磁源保持较远的距离,从而避免GPS技术受到电磁源较强的干扰;最后,应当在选点安装和保存方面,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实现选点利用率的提升。若选址合理程度较高,则可以使后续测量工作量大大减少,在调整测量网络整体方面,同样大有裨益。

5.3外业测量的操作

通常情况下,外业测量是GPS建筑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外业测量工作质量,会对测量工作整体,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在外业测量操作方面,一定要提高计划的科学性,重视外业测量效果的提升。实际测量时,可以借助各类计算机,精确计算测量地点的各类数据,包含卫星情况、测量时间、测量角度等,同时制定针对性测量计划。除此之外,全网同步观测一定要保证时间的合适,无论是测站天线朝向问题,还是有关数据,都应当提升控制的准确性。因此,应当对采集数据的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合理控制天线朝向,进而获得合理的测站数据。在测量阶段,应当重视监视监检测工作,对其中涉及的不同细节精准把握,若出现测量问题,应当针对性进行调整,并适当延长测量时间[10]。

5.4数据处理

GPS测量阶段产生的数据,测量人员应当落实记录与备份工作,加强测量数据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测量阶段,应对数据进行及时复核,对其中出现的误差问题,应落实严谨的处理和核算工作,提升测量数据的科学性与质量。GPS测量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实现时间成本的减少,测量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测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合理控制人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提升测量数据整体的准确性。在高程控制问题上,应重视其精度的提升,加强对整体测量精度的控制。

6.建筑测量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6.1智能操控技术

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融合,使测绘技术实现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的应用,成了现实中的可能。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可以全面模拟并深入分析人脑思维,令测绘技术大大提升自动化等级,加强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6.2制图软件技术

5G技术是时下大火的通讯技术,可以在4G技术基础上,更快提升各类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建筑测量工作会更加简单,会为测量人员带来更大便利性。

6.3测量通讯技术

在建筑测量技术中,升级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将会成为技术主要发展方向,开发数据库的同时,也会更新数据库信息,拓宽GPS技术的应用边界。

7.结束语

GPS技术应用于建筑测量中,可以极大提升测量精度,减少测量人员工作量。实际测量中,一定要重视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选择测量点,最大化发挥该技术的测量优势,促进建筑测量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英,陈天恩,王冬,石波,李国玉.无人飞艇的差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4,39(1):28-31.

[2]李国柱,魏保峰,马波.LGO与GAMIT进行GPS基线解算的精度分析——以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框架网为例[J].城市勘测,2012(4):105-107.

[3]馬娜,董岚,梁静,向伟,罗涛,王铜,刘璨,柯志勇,何振强,朱红岩,.基于加速器控制网的GPS绝对测量精度探讨[J].北京测绘,2014(6):23-27.

[4]杜言霞,梁莺,吴勇凯,陈州川,林添水.基于GAMIT系统的GPS/MET数据反演及其在闽南地区获取PWV的应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13(2):115-122.

[5]李宗婉,唐诗华,梁小龙,蒲伦,肖阳.基于TBC与GAMIT的多余长基线对高精度CORS数据解算精度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0,40(2):379-383.

[6]王虎,任营营,连丽珍,王解先,成英燕,王永哲.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一体化方案与中国大陆水平格网速度场模型构建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9):881-887.

[7]杨凯,刘鸿飞,赵倩,姜卫平.绝对天线相位改正模型对GPS精密数据处理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6):694-697.

[8]李秋红,辛长江,许康生,舒雷,高慧慧.差分GPS在中国地磁监测网地理方位角测量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5,37(3):862-866.

[9]龚秋全,杜全维,董武钟,袁凯.GPS和测深仪组合系统在电厂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14(5):622-626.

[10]郭建京,张云,袁国良,颜廷管.基于ARM—Linux的GPS信号存储转发系统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3):123-125.

作者简介:仇东环(1981-),女,汉,山东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地测量。

猜你喜欢

运用实践GPS技术
交流电源过零点检测新方法及运用实践微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现代学徒制理念的运用分析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及运用实践微探
浅析路桥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
免疫学检验教学中PBL模式的运用实践微探
浅析道路工程中运用的GPS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