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巷的雨

2020-09-10张颢骞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夏雨贵在卖菜

张颢骞

出了门,往左拐一个弯,直走一段路,就来到那条窄窄的老巷。

老巷像一根扁扁长长的“扁担”,又像一首灵动的乐曲,延伸到与另一条小巷的交汇处就“戛然而止”。不熟悉路的人走进来就会抵到路尽头的一堵墙前。墙上极为斑驳,缝隙里青苔探出头来,像是老人在等待归家的儿女,充满了光阴的痕迹。那些人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转身道:“唉!又是一条死胡同!”

我对他们的想法不解:为什么不坐下来,在巷旁的茶铺喝杯茶呢?卖菜阿姨的吆喝和自行车的铃声以及行人踩在地上的脚步声,谱成了一曲忙碌而优美的生活交响曲。若是觉着聒噪,你也不妨听一听雨——听这位藏匿在云后的智者,讲述老巷的故事。

春日的雨,极温暖,极平和。没有冬雨的清冷,也没有夏雨的热烈。缠缠绵绵,像一个姑娘流下的泪。它比柳树、小草起得早,才刚破晓,就氤氲了老巷。像一个画家,一笔一画地把老巷画活了,把远处的山也画醒了。

夏日的雨,极喧闹,极热烈。像一个爽利的妇女,滔滔不絕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硕大的雨点砸得人晕头转向。大家都躲着她,只有几个孩子在倾听她的心事。他们在雨中踢球,不时传来父母的呼唤:“熊孩子!快回来!”让夏雨发泄发泄吧!谁都有心烦的时候,发泄出来就好了……

果不其然,发泄完了,秋日的雨,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羞答答地来了。它轻轻的,像风拂柳絮,把秋雨一缕一缕撒进老巷。它落在行人头上,生怕惊扰了人们,轻轻地……

冬日的雨极具诗情画意。它不是单调的雨,偶尔还夹杂了雪。它最贴心了,轻轻地依附在你的毛衫上,雨丝最后聚成一滴雨水,钻进你的衣衫,与你贴得更近。巷口的大爷们一边搓着手,一边下象棋,一边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仔细一听,与昨天的琐碎没什么区别。这又何妨呢?生活不就是许多平凡而琐碎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交织吗?像织毛衣一样,终会织出一身的温暖。这冬日的雨,还像生命的交响曲,一直在唤醒老巷,滋养老巷。

我很为那些已走进老巷却悻悻折返的人惋惜,他们错过的,何止是老巷的雨呢?

(指导教师   陆  珺)

【总 评】这是一篇仿写文章。小作者读《巷子里的阳光》,喜欢之余,想到仿写一篇《老巷的雨》。原文是写一日中早晨、中午和傍晚的阳光,她巧妙地写巷子里四季的雨。这是“仿” ,仿的是构思,但又不是纯粹的模仿,内容上做了匠心处理。对于一个七年级孩子来说,这一点弥足珍贵。

这篇仿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以“老巷” 起,以“老巷”结,中间部分,老巷四季的雨如四幅图画依次悬挂,读者驻足其中。某些场景,某些细节,某些情愫会勾起心中许多久远的回忆。

每个季节的雨,都写得特点分明,季节与季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雨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简简单单的,老巷日复一日的雨里,浸润着人们日复一日的温情,那些卖菜人的吆喝,茶铺飘出的茶香,巷口下棋的老人们的话匣,才是老巷最具生命力的元素。

文章贵在由浅入深,以“实”衬“虚”,贵在铺垫的自如,贵在描绘的细腻,贵在情感的升华,这篇文章恰好都具备了,难得!

(讲评教师   杨   莉)

猜你喜欢

夏雨贵在卖菜
高效课堂贵在“精”
小猪卖菜
人生之感悟
夏雨
我的理想就是卖菜
夏雨
几个卖菜人的故事
问题经典,贵在创新
“锤不破”和“锤得破”
夏雨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