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融合模式探索

2020-09-10王丽琴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计算机融合

王丽琴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需求,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使课堂变得活跃、有激情,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将传统教育和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启迪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计算机;融合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

在小学教育中合理有效的运行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传统枯燥的教学向新型活跃式教学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的丰富的数据、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影像等资源,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负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新,融合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传统的小学教学则是依托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黑板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比如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通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化教学,以先学后教的小组教学模式,把现代的信息化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能够让课堂容量加大加深,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利用教育信息网络,自主研究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师指向型教学结构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体协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变单一为丰富,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讲授的是单一性的课本知识,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小学教育融合,发展成为了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使用了信息化手段后,可以将知识面较为单一的教材进行扩展,将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电子教材(课件)。将一维的教材知识有效转变为二维、三维的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授课资源。只有把现代的信息化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才能让课堂容量加大加深,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一切教学活动与方式、手段都围绕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形成来进行,多媒体的利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师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最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水平。

三、师生共提高,拓宽教育范围

利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资源,可以刻画出教材无法表述的内容,如数学教学中的“种子发芽”、数学教学中的“图形变形”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在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

两者的融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升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下制作课件的技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开展新型信息化教育打下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仅从深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增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方便了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而且拓宽了教育的发展范围。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去学才能掌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最终落脚点。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堂,当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轻松愉悦时,学生便能充分激发兴趣与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课堂中创设新颖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去思考同一问题,并通过讨论、反馈、总结等方法,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见解。教师在课堂内外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解决办法集中呈现出来,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模拟各种与实际相似的现象,如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图形的全等、相似、图形的变换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放大或缩小,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深奥为简明,能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知识点,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本质。这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难以讲述清楚的现象和理论,能够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变难为易,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

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离不开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学校需要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学习途径更加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微课教学、云平台教学、课后跟踪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多途径的信息技术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合作互动式、需要点餐式学习,保证学生只要有学习需求,就有满足需求的平台,让学生随时学,随地学,随心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计划的顺利开展。

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信息社会的呼唤,是教育信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研究总结经验。面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新规律,提高个人素质,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努力做好新时代的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悦红.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21):55-56.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2002年第2期《人民教育》.

[3]杜建芳.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的策略[J].学周刊,2017(11):102-103.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计算机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破次元
融椅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