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个体差异化前提下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2020-09-10孙博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对策

孙博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给小学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对策,使其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个体差异化,提出了小学班级管理对策,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个体差异化;前提;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不清

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的效率不但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班主任角色定位不清,例如在班级中,班主任是绝对权威的存在,但是班主任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班级事务都是完全按照班主任的医院和想法开展,这就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低,还有一些学生对班主任的决定和管理方式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小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这也是班级管理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的小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小公主”和“小王子”,父母十分宠爱,这也使得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学校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很大的不适应。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并且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长久下去也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基于个体差异化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一)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都必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并且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主要面向的是学生,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就难以保障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询问学生班级管理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在班级管理中,良好师生关系是高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参加到班级管理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个人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要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认可度,尊重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执行。

(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主要的实施者,他们的思想和管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当前,小学学生的数量多,并且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很难快速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这就给班主任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使用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学习班级管理的知识。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对群体管理有正确的理解,这不是要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加强学生管理,而是需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认识到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设置有效的差异化管理对策,基于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比如,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但是性格突出,对于这种学生管理,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用故事启发教育模式,不会让学生感受到无聊,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提起参与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捉迷藏和成语接龙等等,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给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保障。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其生长的环境和经历也千差万别,因此学生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就会对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且能够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等等入手,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可以事先采用一些问卷调查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调查学生认为的有效的管理策略。同时,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乐意将真实的想法和教师分享。

(四)按照学生特征设施不同的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生的年龄小,没有自制力和自控能力,很多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学生减小影响他们的可控因素。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比如,班主任需要事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之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置。比如,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设置班级管理制度时就需要和性格外向学生充分区分,对于内向型的学生需要采用温柔管理战术,让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感动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慢慢进行改正。在以后的管理中,班主任要按照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度的适用性,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主任的管理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也必须要与时俱进,符合教学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能够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显玲.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97.

[2]吕燕.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43+64.

[3]袁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0,22(06):211.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