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路径探究

2020-09-10张志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研究策略

张志虎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因为许多学生看见作文就犯难。一到作文课,他们就会愁眉紧锁,就像遇到了什么超级灾难,让人觉得好笑又可爱。事实上,作文教学是有路径可循的,他们犯难是因为没有掌握规律、方法。只要把小学语文的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素材,作文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主要分析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比例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写好作文等于学好了语文,因为作文牵扯到到学生的用词造句、篇章结构,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核。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许多学生都把作文当成一个难题,教师也把作文教学当成难题。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作文素材缺乏,生活中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导致作文材料不新鲜,写出作文来干干巴巴,大家都不爱读。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的一个通病,一直困扰着大家。

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知道根据文本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习作要求,忽视学生的自身实践,也不注重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实践,为作文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导致无话可说,拿着钢笔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1、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寻找美,做美的使者。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因为自己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眼看,用脑想,用耳听,注意与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习作素材,并记录在素材本上。比如,周末可以和家长一起去逛超市,赶早市,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发现习作素材,积累人物的语言,这样等到作文课上,作文素材就会喷涌而出。

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利用周末时间,学习做家务,通过洗衣、拖地、炒菜等家务活动的练习,不仅提提升了自己的自我服务能力与自理能力,体会了家长的辛劳,也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素材写成观察日记,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作文材料。

2、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果让学生封闭在课堂与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学生的作文就会没有素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为作文创造素材。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作文素材总会源源不断,信手拈来。

春天,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植树。通过参加植树活动,增加环保的知识,也接受劳动教育。这一过程既是对立德树人过程的拓展,也是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挖野菜,观察小鱼、小蝌蚪的生活,激发孩子的童真、童趣,让他们在体会大自然美妙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夏天,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农田里看农民收割庄稼的情景,去野外观察各种植物、农作物的变化,体会发现的快乐,夜晚倾听小虫的合奏、蝉的叫声,感受夏夜的美丽。

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野炊,体会野餐的快乐;去丰收的果园里采摘果实,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去植物园采摘五彩的树叶,回家把树叶做成标本和书签,体会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果实。活动归来,写秋天的作文真是易如反掌,快哉快哉。

冬天,百花凋零,万物归于寂寞。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冬天的寒冷与快乐,感受冬天给人们带来的凄凉,以及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变化的四季、美丽的四季,活动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孩子们的收获也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只要教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四季之中均会发现美丽的习作素材。

3、因地制宜,习作时要有感而发。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出发,选择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教师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学生进行习作。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去广阔的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聆听窗外声音。去植物油厂参观,观看花生油的生产过程。春天带领学生种花生,秋天带领学生收花生,并制作花生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带领学生去福利院献爱心,帮助失去父母的孩子,给他们送去书本、文具等用品,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去敬老院帮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梳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很多,也长大了很多。

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在科技小制作的完成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道理,体会做小制作的技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风筝,并比比谁制作的风筝最好。通过带领学生去广场上放风筝,让学生领悟制作风筝的技巧,增加科学知识。

4、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心批改。

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心血的结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高度重视,认真评价学生的作文,发现错误,及时进行面批,让学生在教师点点滴滴的指导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与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面批的内容可大可小,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大到一个用错的句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错误的根源,并消除错误,争取下一次作文写得更好。

让学生认真纠正教师在批阅过程中找出的错误。有的学生不会用标点符号,有的学生错别字比较多,有的学生重复啰嗦,还有的学生不能开门见山直入主題。这所有的错误教师一一指出后,学生都要认真进行纠正,并力求下一次作文不犯同样的错误。

优秀作文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传阅。找出人家写的好的原因,并欣赏人家的优美句子、段落,努力向榜样学习,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因为优秀作文总是有成功的原因。教师还可以让这个学生给大家讲述写好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榜样面前学会习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积极动脑思考,积极指导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孩子们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与家长一起进行实践活动,作文素材就会应有尽有,孩子们积累的材料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文就变成了孩子们的生活乐趣,变成了生活中的小事。

参考文献:

[1]徐增奇.教育信息化要让乡村小规模学校真受益[J].中小学管理.2019(2)

[2]陈杰平.释放学生的创造性[N].中国教育报.2019(4)

[3]吴菁.从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出发再看语文写作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

[4]王洪岭.“小荷才露尖尖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初探[J].中国教师.2016(12)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研究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