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探析

2020-09-10马丽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语文教学

马丽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习作教学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语文知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尤其是在中高年级阶段。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及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绩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习作;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所有学生和老师十分头疼的难题,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唾沫横飞,学生在底下听课昏昏欲睡,老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听讲,效率十分低下,到课堂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写作文时,学生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思想僵化,输出困难。实际上,语文尤其是作文来源于生活,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感悟以文字输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当是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自发的、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倾吐的欲望和渴望表达的状态,是学生内心和思想的涌动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出来、记录下来,而不是被动的完成作业式的应付检查、凑数量。

不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虽说以上所述填鸭式教学和被动灌输式听讲的现象仍然存在于大多数学校,近年来很多老师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学习本该是快乐的事情,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好奇心的满足以及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所以很多学校和老师都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孩子们的想法,在语文习作的教学模式上也在不断地向素质教育的方向上靠近,使得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增加,即便如此,那些喜欢写作文的、对写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并且作文质量還不错的也只占了极少数部分。这部分学生常常是被老师夸奖的对象,他们的作文也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宣读,这使得他们很有成就感,因此也就更愿意思考问题和花较多的时间去做课外阅读和练习,因而使得这一小部分人在写作上更有提高,而大多数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那么这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仍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

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很多老师往往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写作的兴趣。首先我们应当明白,小学生仍然是孩子,而孩子们最大的兴趣当然是玩耍,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在语文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注重开展习作教学活动课等,以高质量的活动去引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对其超出常规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积极地予以肯定,以保护孩子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在阅读方面,可以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去展开,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有兴趣去了解、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到讲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者分小组去分享自己最爱的书、最喜欢的文章,让学生们在分享中暗自比较、从而有更多的兴趣去扩展阅读,也在分享中不经意地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加了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提高生活感悟

说起生活经历,大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相同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所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自然都不相同,这是学校和老师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学校和老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比如春游活动、参观博物馆、游览动物园等。在春游活动中,老师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静下心来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去感受雨水的湿润,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去感受花草树木的生命,以及泥土的芬芳,告知他们在自然的体验中所有感受都应当及时记录下来,这是宝贵的灵感;参观博物馆时,应当他们首先去了解历史背景,参观时要充分发挥想象,想象你眼前已经被定格的东西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是怎样被历史记录下来的,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写下自己的想法,不能走马观花,一看了之,这样的参观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在游览动物园时,既可以以人类的角度去观察、描绘动物的外形、声音等,也可以以动物的视角去感知他们的想法,也可以以更为高度的视角——自然的视角去看待所有生命。

除了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课堂的学习中,老师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去增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比如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路边的开放的花朵,卖红薯的老爷爷,小卖部里卖零食的阿姨等,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去关注生活,大胆地记录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别人的生活反省自己的生活,以此提高学生对自己内心想法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感悟和想法便是更加可贵的写作素材,也为考试中的速成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给予正面评价,增加学生写作信心

在正面評价这种教育方式上,我们应当更多地向国外学习,基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往往在表达肯定和赞美上都过于含蓄,传统文化似乎过于讲究谦逊,因此家长和老师们也常常以更高的要求去评价孩子,使得他们常常处于高压状态,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并且往往都把精力过于集中在了不好的方面,而忘记了对好的方面给予正面评价,因此学生总是觉得十分沮丧,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改变这种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从老师教学的角度,在批改作文时,应当从松修改,关注学生真实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想法多予以积极的肯定,对于微小的进步也要不吝夸奖,以“精彩极了”代替“糟糕透了”,以正面的词汇“你如果这样做会更棒的”代替“你这个做的不对”,以此增加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可以的,努力也是有成绩的,增加他们学习的快乐度,也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作文评价方面,也可以积极地让学生互相修改,让他们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明白怎么改就会对怎么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习作教育有效性方面,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仍然有很艰巨的任务,每一点提高都需要学校和老师倾注很多的心血,甚至花费很多力量,因为习作的教学之路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语文的教学主要内容便是知识的积累,习作更是这个积累的释放,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释放才能有足够的力量产生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清辉.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3.

[2]郭慕清.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6.

[3]陈玉海.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08):55-56.

[4]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习作语文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