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好“小蚂蚱”,再见“小蚂蚱”

2020-09-10陈敏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蚂蚱情景幼儿

陈敏炎

摘要:本文对幼儿在自然角里的蚂蚱进行了追踪观察。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他们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等形式,尝试运用直观形象的物体体现自己的研究发现,从而架构起对昆虫较全面的科学知识。

前期回顾

早操后的一个早晨,照顾自然角的值日生发现了躲在叶子下面的一只小蚂蚱,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这是什么呀?”、“他爱吃什么呀?”、“他的家在哪里?”应孩子们的要求,我们为蚂蚱寻找了新家——透气且透明的盒子。

情景再现

【情景一】:蚂蚱是什么颜色?

观察记录:在草丛中发现惊喜后,孩子们常常趴在边上看,果然又有惊喜。“啊,朋友们,快看我又发现了什么”,小末激动但压低了自己的声音,这时候三五个孩子围了上去,原来孩子们在枯萎的叶子处又发现了一直蚂蚱,但是他却是接近泥土的颜色。苗苗问道:“这也是蚂蚱吗?跟我们昨天发现的那只颜色不一样呀?”。“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他会变色,像变色龙一样,保护自己。”豆豆迫不及待分享自己所知道的。

分析:几个孩子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寻找、观察、讨论发现蚂蚱有不同的颜色,有绿色的、土色的,颜色是蚂蚱的保护伞。孩子间信息的分享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交换、汲取关于蚂蚱的知识。

【情景二】:蚂蚱喜欢吃什么呢?

观察记录:为了装饰两只蚂蚱的新家,孩子们摘了一朵花放在了它们的家里。第二天,一瓣花瓣出现了缺口。他们喜欢吃花吗?经过讨论和猜想,幼儿们收集了实物并分类投放。经过实验和观察,大家有了新的发现:花瓣、菜叶、树叶有了小缺口,而干草、草杆完好无缺。幼儿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他们用不同的符号在记录本上记录下蚂蚱爱吃和不喜欢吃的食物。

分析:此次观察活动,从“蚂蚱吃花”现象衍生出了“蚂蚱还喜欢吃什么?”的问题,激发了幼儿思考。幼儿通过自己的猜想、实验、观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实验历时较长,但孩子们很有耐心、且对蚂蚱爱吃的食物非常感兴趣。接下来,我们就能更好的照顾他们,喂蚂蚱吃他们喜欢的食物了。

【情景三】:蚂蚱会喜欢我们给他的新家吗?

观察记录:毛毛是今天第一个来园的孩子,放好书包后他去院子里采了一些草准备给蚂蚱们换新鲜的食物,打开盖子时,发现绿色的那只蚂蚱不动了。“老师,他是在睡觉吗?”一天中,孩子们总是陆陆续续观察“睡着”了的蚂蚱,快放学时,孩子们意识到一只小蚂蚱已经死了,“另一只蚂蚱应该很伤心吧,他就要一个人了。”,“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准备的家?”

分析:幼儿满怀期待的给蚂蚱喂食,却意外发现其中一只蚂蚱不动了,从一开始认为他在睡觉,到后来不断的观察发现他已经死了。从而引发思考:我们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情景四】:放生蚂蚱

⒈查阅图片、视频资料

晗晗:“原来蚂蚱会跳、会飞,那我们准备的盒子太小了,他们根本飞不起来啊!”老师:“那么比起盒子蚂蚱更适合生活在哪里呢?”晗晗:“当然是草丛里!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蚂蚱放到草丛里,让他去找他的好朋友去。”

⒉再见,小蚱蜢

孩子们一致赞同把另一只蚂蚱送回草丛里,班级里最大胆的黑宝打开了放蚂蚱的盒子,轻轻地把他拿出,只见蚂蚱一跳,跳进了草丛里,停留在了某一片叶子上。“再见啦!小蚂蚱!”孩子们高兴的与蚂蚱道别,脸上的笑容与当初找到蚂蚱一样灿烂。

分析:资料查阅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惊人的发散性的思维特质。他们通过同伴间讨论,了解到适合蚂蚱生存的生活环境,并且把他送回大自然中。

观察思考

这次的蚂蚱科學探索活动组织与实施不仅给幼儿接触大自然打开了一扇窗口,也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自然角”可以是什么样

为什么孩子们会对一只小蚂蚱如此感兴趣呢?既然我们这么喜欢小蚂蚱,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小蚂蚱共存在幼儿园呢?基于此,我与孩子们就如何留住小蚂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可以画下来,我们可以拿乐高把他的样子搭出来,我们也可以在不打扰他的情况下拿相机悄悄地拍下来。就这样,我们的自然角一天之中就多出了三十只形态各异的小蚂蚱,自然一角一下子又恢复了生机。

就这样慢慢地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了个昆虫区,小小的自然角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生态系统。孩子们用粘土创作了一些小昆虫等作品。小蚂蚱的朋友“七星瓢虫”、“毛毛虫”、“蝴蝶”、“蜘蛛”纷纷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

孩子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园的自然角,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在布置自然角的时候回归到孩子本身,以幼儿亲身实践、感官体验为主要方式,尊重儿童权利,培养孩子的探索心、坚持性、表达力和感恩情。

“自然角”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小蚂蚱的突然出现,孩子们冒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蚂蚱从哪里来?”、“草丛里有绿色和花色的蚂蚱,那有绿色和花色的其他小昆虫吗?”教师如果能抓住教育契机和幼儿一起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自然角的科学活动会变更有趣了。每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探究中幼儿的提问、猜想、假设、验证到得出结论,是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一个过程。自然角还可以放置一些互动问答的展板,老师和孩子之间,孩子和家长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可以通过这些展板进行互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教师如何发挥“自然角”的价值进行教育

“蚂蚱不动了,是死了还是睡着了?”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一是面对蚂蚱的死不知如何跟孩子们解释;二是想看看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观察和结论。直到不断观察和反复确认,孩子们终于意识到蚂蚱已经死了。面对蚂蚱的死亡,孩子们也慢慢接触到了生命的意义。

自然角虽小,但却蕴藏着认知、情感、探究、知识和技能种种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认真倾听幼儿的诉说,用自己的心和智慧来重新审视自然角,带领幼儿建构一个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秘密花园”,在“真参与”和“真体验”中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努力挖掘自然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谱写幼儿教育“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蚂蚱情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蚂蚁和蚂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蚂蚱与鹰
幼儿画刊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