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0-09-10白丽霞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有效性分析小学语文

白丽霞

摘要: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工作,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授课手段,充分激发学生们主动朗读、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课题朗读质量更高,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小学生更容易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学科成绩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本文特意分析了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希望能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引言: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题的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很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选择的灌输指导办法,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潜能更难挖掘,极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为了改善弊端现状,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格外重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无法一蹴而就,因此,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总结研究。

1、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重复性的朗读教学,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地积累朗读经验来说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重复朗读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较大,加之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固化,小学生在盲目的重复朗读时衍生出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能力发展阻力重重,朗读学习并不主动。针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语文教师及时进行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模式的创新[1]。首先,教师应根据课题内容来制定具体的朗读方案。如果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次朗读。如第一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标注,并查出这些生词的读法和意义;第二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课文整体结构,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第三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进而增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从朗读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小学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元的朗读方式来吸引学生。如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视频内容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提升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开展层次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中,想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措施就是要确保朗读教学具有层次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由少到多进行安排,通过有层次感的朗读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教学的内容,达到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2]。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阅读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层次的划分分别进行朗读,并在朗读之后总结出这一层次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了朗读,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课题朗读与一般的内容不同,其不仅需要充沛的情感,更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成效,需要充分结合实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参考、有所遵循。教师在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过程中,可以是自身示范,也可以是榜样提供,总之教师要充分选好榜样,为学生朗读行为的正确养成提供助力。如在《怀念母亲》的教学中,借助上述理念开展了教学活动,获得了显著成效。这一课文的朗读,需要朗读者饱含深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逐步培养起浓厚的爱母情感。接着,我为学生朗读了课文,用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想展示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受到感染。基于此,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朗读。事实证明,学生在朗读中感情充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朗读的方式可使小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而大大提高朗读质量。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因为文章中出现了很多角色,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提高课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中角色的语气。如在这段话中: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的问话中“在哪里”是一种急切的语气,所以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把握这个词语的语气。除此之外,教师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朗读角色的感情更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朗读。

5、充分利用媒体技术

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为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教师可在这期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视听情境,以此为学生的朗读奠定基础[3]。如在《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当朗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观看视频中的画面,然后体会一下朗读者在朗读这个部分的时候为何是这样的语气,为何要如此抑扬顿挫,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掌握朗读技巧,为他们之后的朗读奠定基础。此外,我们也可定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童话古诗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把握朗读技巧,丰富他们的情感,继而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利用情感丰富自己的朗读。

結语

课题朗读教学在语文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成为了教学热点话题。因此教师要发现当前朗读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沿着不同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旨在帮助更多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建超.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82):52-52.

[2]唐文荣.让语文课堂充溢琅琅书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13):44-44.

[3]梁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49-49.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分析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