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

2020-09-10吴姣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

吴姣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创新教学形式,升级教育理念,提升特殊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效率的过程中,教师也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让他们更多的爱与鼓励。为此,笔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展开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爱教育

1、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生理或智力上存在一定缺陷,他们的心灵更敏感脆弱。由于身心缺陷,有的特殊儿童弄无法独立完成生活中的某些活动,甚至部分儿童无法独立生活。在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实施关爱教育能够从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对特殊学生充分关爱的基础上,促進数学教育,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1]。

其次,关爱教育有助于解决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每一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这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标。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并拉近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部分特殊儿童存在自卑、自闭等心理,只有通过关爱教育,让特殊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够释放自我情绪。在高度信任教师的背景下,学生会正确的了解自我。关爱教育弥补了特殊儿童心理敏感以及脆弱的缺陷,可以减少其日常生活中出现情绪失落等现象的概率,对于促进学生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重视运算的严谨性,强调答案的准确性,这也将促进特殊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使其他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教育,有助于他们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好感。从而,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探索能力与应用水平。让特殊儿童感受教师的关心、关注,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使他们刻苦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思维能力。

2、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关爱教育实施途径

2.1应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同普通学生相比,特殊学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呈现出自身特点,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小学日常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与耐心。数学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对自身的信任,更加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聋生较多,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依靠手语,需注意与孩子们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聋生,掌握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活动及关注其情绪变化等[2]。有针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呵护,使聋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社会的关爱,积极主动展开数学学习。

此外,鉴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特殊教育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心观察,了解聋生的生活规律、是否存在心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面对部分聋生内心敏感,具有良好观察能力、创新意识欠佳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利用多媒体营造温馨、有趣的情境,吸引聋生关注力,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几何图形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利用多媒体将聋生们较为喜爱的卡通人物作为主人公,绘制各种各样的图形,用手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其观察不同形状的特点,进行学习总结。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时不时给予学生眼神肯定、通过肢体动作夸赞学生,促使聋生放松身心,感受教师的关注与爱护。让聋生具有方位意识、分辨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2.2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接受与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创新施教模式的应用。毕竟,科学的授课方法有助于促进聋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新时期,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加全面落实关爱教育,给予小学生思想上的高度关注,进行科学的引导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在观察到某个学生独自呆在角落里发呆时,应慢慢走近他的身边,多与其沟通,促使聋生愿意与教师、同伴进行学习分享。另外,可通过手语、短视频讲授数学故事的方式,让聋生了解国内、外数学家勇敢克服困难的故事,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这样,才能够在促使学生高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3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不仅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更对生活具有指导意义。鉴于聋生听觉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大多存在自卑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多样数学教学游戏,让他们在做中学、实现寓教于乐,让聋生能够敞开心扉,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科育人特点,在落实关爱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特殊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只有着眼于助力特殊学生未来发展、学科素养形成的视角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才能避免数学教育流于形式化,化解学生的不理解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再现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聋生动脑筋、多角度思考,使其在实践中具有数感、符号感及运算能力,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了帮助聋生克服自卑心理,教师还需拥有沟通的艺术,可通过奖品鼓励、嘉奖印章等不同方式,表扬聋生的进步、肯定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促进关爱教育的实施。

3、结语

总之,促进关爱教育的落实,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特点,有助于增强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使其具有数学思维[3]。故此,作为一名特殊学校中的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关注聋生身心发展,并应从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丰富施教方式等综合视角出发,发挥关爱教育的有效性,让特殊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呵护。使他们具有探索意识、求知欲望与应用能力,为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增文.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23.

[2]杨淑民.浅谈小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20(4):1.

[3]陶小琴.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J].新课程(上),2019(2):8.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