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2020-09-10唐飞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

唐飞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开始接触正规教育的时期,就像一颗刚刚埋藏在内心的种子。一个人在小学接触的教育可能不会影响我们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小學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一个人最初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汉语的作用,但是汉语一直伴随着我们。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进行相关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反思

每个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学校开设的基础科目,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基础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学习能力强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得到肯定。

1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1.1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上教授以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小短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识字后可以自主的去找书看,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良好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核心价值观,拥有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后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看的书籍,一起讨论。所以小学的语文教育起着基础教育的作用。

1.2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语文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和各个学科联系在一起。语文的理解能力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其他的学科还是为人处世中。语文中重视情感理解,强调情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教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不放弃的勇敢精神。

1.3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民族自信心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展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语文教育的作用一直体现着。《楚辞》表达了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追求自由,热爱国家的精神。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传统的礼仪和传统文化都是古人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介绍这些传统的习俗,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归属感,增强民族的精神文化自信心。

2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育的被动性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小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断变化,没有确定基础性的知识。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被删掉,而把一些次要的知识点当作改革的重点学习知识,本末倒置,不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现在社会上许多快餐文化,对语文教学也有影响,只关注教学的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真正需要的,使语文教育处于被动的位置。

2.2小学语文教育的低效性

小学语文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课堂,可以提出许多不一样的问题,但在课堂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对学生提出的思考问题不进行回答,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有限性,这会造成学生对问题不敢提问的课堂低效;教师对学生应该要有耐心,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2.3语文课堂的限制性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是包括很多知识的课堂,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别的知识点,天文地理,江河湖海都可以涉及到,而一些课堂上却是沉闷枯燥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了只注重课本的刻板现状,缺少灵活性和实践性。

3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改革措施

3.1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建设

现在的小学生对文化精神的重视程度下降,没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没有很强的国家凝聚力,在学生的精神建设中,宣传文化对国家的重要性,开展一些爱国爱社会的征文比赛,开展爱国爱家的演讲活动,带学生去参观以前的历史遗迹和抗战革命遗址,用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認同感,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做文明有素质的学生,成为优秀的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加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理论需要联系实践,语文课堂上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扩展,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例如阅读,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此时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一篇阅读题,学生做完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解,这种现场教学可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对老师进行提问,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3.3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除了课上所学,还需要课外扩展,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语文教育培养的是全能型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有体现,通过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就需要长久的积累,积攒的多了就可以对事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对诗词的积累,对人生态度的看法,积累的好的方面会影响人的一生,使人朝着优秀的地方发展。

3.4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都知道学习语文过程中拼音和文字是学习中最困难的地方,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去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而不是给学生布置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课题,传统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更的消极情绪,带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才是教师应该多思考的。我们首先要知道怎么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据相关实验数据证实,一个人在兴趣的支配下能提高学生的学历积极性的增长为3—4倍。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学生兴趣,通过课本中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殊的故事情景当中,通过精彩的故事来解释课本中的学习内容,更好地提升学生效率。还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做游戏,让学生自发的去阅读和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课堂中的学习内容。

4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每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了人一生要学的基本品质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心理健康成长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必要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不断的发挥语文的优势,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钟伟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反思[J].才智,2017(14):95.

[2]陈宝治.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学周刊,2015(36):110-111.

[3]杨丽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96.

[4]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4(01):38-42.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小学语文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